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沈丘县中英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沈丘县中英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4 22:1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折腰(zhé) 风骚(sāo) 鲜妍(yàn) 妖娆(ráo)
B.佝偻(lǚ) 宽宥(yòu) 惊骇(hài) 枉然(wǎnɡ)
C.阴翳(yì) 觥筹(ɡuānɡ) 绮户(qǐ) 累赘(zhuì)
D.冠冕(miǎn) 麾下(huī) 珐琅(fà) 野蔌(s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嘶哑  天骄  濡养  相得益章
B.呢喃  阴翳  缀满  彬彬有礼
C.漫游  脏物  灰烬  李代桃僵
D.飘逸  困厄  妄想  富丽堂黄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4、 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别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对偶、拟人)
B.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碧波;雨从山头飘过,留下片片新绿;阳光从林间穿过,留下丝丝暖意;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该留下点什么东西呢?(排比、反问)
C.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比喻)
D.有责任感的“80后”现在少了吗?不少!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勇于献身。(设问)
5、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3分)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 B.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6、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分)
(1)而现在/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2)古典诗词写雪景,各具特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我爱这土地》中直抒胸臆,表达主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
(4)《沁园春·雪》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还看今朝,过渡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__。
7、在艾青诗选中,《一个拿撒勒人的死》取材于( )里的故事。(2分)
A、 《圣经》 B、《古兰经》 C、《山海经》
8、近期,一档以“信”为载体,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内核的读信节目——《信·中国》,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3分)
材料一:综艺节目《信·中国》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首。截至目前,全国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给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 , 。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14分)
扫码时代
袁省梅
①小城不大,城南的早市也不大,倒是挺红火。从早上一直到中午,都是人来人往,热闹得很。李老汉的菜摊也不大,有两步宽吧,倒是位置好,在早市的入口处。
②李老汉摊子上的菜是应着季节卖的,春天是白蒿、荠菜、扫帚苗,都是地里栈边长的野菜。现在的人们喜欢吃这些野菜。过上几天,天暖和点儿,老汉菜园子的菜就能卖了,菠菜、芫荽、油菜、茼蒿、山葱,接着是茄子、辣椒、西红柿,立秋后,刀豆角和花皮南瓜就能卖了,一直到了处暑,地里的萝卜苗、胡萝卜苗又疯长开了……李老汉的菜该嫩的嫩,该老的老,一棵比一棵鲜嫩,一棵赛一棵精神,是有一股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后的茁壮劲儿。往往是,老汉刚把各样菜摆在摊上,就有人蹲下来挑拣。人们说,大田地里的菜比大棚里的菜味道好,正,各是各的味。
③早市上,还有几家卖大田菜的,但好像都不如老汉的菜好。人们认为,李老汉和婆婆两个人都是一副笑眉眼,买不买菜,对人都是笑呵呵的,有时,已经称好了,还会再搭上三棵两棵。你别小看这三两棵不值钱的菜,会让人顺心开心。这样,李老汉菜摊子上的菜就卖得好卖得快。
④那是谷雨过后的一天早上,李老汉和婆婆刚把菜摆好,有人就蹲了下来,还没问价,手上已经抓了一把菠菜。菠菜称好了,二斤,五块钱。客人掏出手机,给李老汉要“码”。李老汉却拿不出码。一旁的婆婆急得在菜堆里找,在包里翻,就是不见那个系着一根蓝色带子的码。老汉却不急,笑呵呵地说,今个忘牵“马”了,给现金吧。
⑤买菜人就把挑好的菜放下来,嘟囔了一句,哪有现金啊。站起来走了。
⑥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哪个出门带现金?买一块钱的东西,是用手机扫码付款,买三十五十成百上千的东西也是用手机扫码付款。
⑦老汉要现金的话推走了好些顾客。婆婆不乐意了。婆婆说,码呢?码呢?你把码藏哪儿了?
⑧老汉却咬定说是忘带了。
⑨婆婆不信,气咻咻地骂老汉耍啥花招哩。婆婆说,你是想把菜再背回去?老汉铁着一张脸不说话。
⑩货卖一张皮。何况他们的菜都是青菜,到了下午就不是十分地水嫩了,谁还愿意买呢?婆婆叨叨着让老汉把码拿出来。老汉却嫌婆婆心急,他悄声劝道,还早哩,买菜的人多着呢。
老汉不愿意让人扫码付款。老汉想收现金。
原来,一直用的收款码是孙媳妇的。老汉和婆婆没有智能手机,他们用的是只能接打电话的老年手机。
老汉第一天摆摊时,旁边的人就提醒他要弄个“码”。老汉思来想去不知要谁的码,要儿子的吧,儿子好喝酒好打麻将,钱打在他手机里,喝了赌了,咋办?儿媳妇倒是不喝不赌也不乱花钱,可是太抠,一根柴火棒拿到她家,休想再拿出来。那要闺女的码?人常说,闺女是父母的小棉袄。闺女跟父母贴心,家长里短,啥话都能说,一分一厘也好张嘴。可婆婆不同意,说是怕儿媳妇知道了,会有意见。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啊。
思来想去,老汉就要了孙媳妇的码。孙子去年结的婚,孙媳妇在镇上蛋糕店打工,过几天就会给老两口送三五块蛋糕啦一小包酥饼啦,说是自己做的,让爷奶尝尝。老汉心里说,把钱打在孙媳妇手机里,她肯定不会昧了。用孙媳妇的码的第一天,老汉算了,码上存下了三十五块钱,手里收下的现金只有八块钱。回家见到孙媳妇,孙媳妇喜滋滋地夸爷奶会卖菜,半天就挣下三十多块钱。孙媳妇问爷奶,是眼下把钱给他们还是攒多了再给?
老汉和婆婆一听这话,都不好意思叫孙媳妇马上给钱,都说不急不急,等攒多了再说。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都过去了,孙媳妇都没给他们现钱,见了他们,只是说忙,说等闲了到银行取钱。老汉和婆婆呢也就不好意思催了,心里呢真的有些急了,他们指靠那点儿钱买油盐酱醋、走人情礼路的啊,还有头疼脑热的药,也指望卖菜的那点儿钱。
这样,老汉卖菜时就先问人有没有现金,没有现金了,才让扫码,而这天早上,老汉干脆把码收了起来。可是,眼看着太阳走到头顶了,菜还没有卖出去多少。
趁摊子前没人的时候,婆婆叫老汉把码取出来。老汉还是不愿意,要再等等看。婆婆悄悄说,往常孙媳妇手机上三块五块不停地进,这半天了,一分钱也没有叮当,孙媳妇问起来看你咋说。
咋说咋说?人家都给的现钱嘛,我有啥法?
老两口正吵着,过来几个买菜的媳妇,竟然都是给的现金。她们说,知道你们要现金,为了买你的菜,我们专门拿的。
老汉把钱递给婆婆,嘿嘿地笑,看吧看吧,人都爱见咱的菜,就会给咱现金。婆婆白了他一眼,接了钱,没说话。老汉就又笑模呵呵地叨叨,人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正准备收摊,孙媳妇满脸通红地跑来了,说今天换岗,正好有工夫去了趟银行。说着塞给奶奶一个鼓鼓囊囊的银行信封,又说怕二老着急,我先把钱取回来了。婆婆捂着孙媳妇的手,白了老汉一眼。老汉也笑了。
(选自2022年第21期《小小说选刊》)
9、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选文 - 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4分)
(1)往往是,老汉刚把各样菜摆在摊上,就有人蹲下来挑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婆婆捂着孙媳妇的手,白了老汉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小小说,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4分)
【链接材料—】
《生命时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至少有10%的老人完全无法使用二维码。
【链接材料二】
“请扫码付款!”“我们餐厅是扫码点餐!”“请先扫码预约!”……近年来,二维码这种“黑白小方块”已成为通向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便利了生活,扫码支付也一度被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可这对老年人来说,却是冰火两重天:会用的,可以通过二维码满足衣食住行一切需求;不会用或没有智能手机的,反而遭遇了更多困难。
——《生命时报》
(1)选文和链接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社会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一问题(现象),你有什么解决办法或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3分)
材料一:
墨子“非攻”,反对的是不义战争,但作为清醒、进步的思想家,墨子深知反对不义战争绝不可能靠空谈,而只能靠正义战争。
首先,他对战争的工具——兵器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先进的兵器是克敌制胜的必要手段,故而他下功夫研制兵器,并有惊人的成就。吴次,墨子把国家防御看做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祸福的战略问题。其三,墨子还直接歌颂和拥护“诛无道”的正义战争。墨子认为残暴的不义之徒不在“兼爱”的范围内,因而他反对儒家倡导的“君子胜不逐奔(君子战胜后不再追赶那些败逃的人),掩函不射(敌人卸下甲衣就不再射他),施则(弛败)助之胥车(敌车陷住了就帮助他们推)”;认为儒家所为,使“暴乱之人也得活,天下害不除,是为群残父母而深贱(贼)世也,不义莫大焉!”
材料二:
《老子》一书,有许多关于战争的论述,这些论述,综合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反对战争,因为战争的后果是严重的,“大兵之后,必有凶年”,而且战争还会带来敌人的报复,所以说:“夫兵者,不祥之器”,其次,不得已而战时,要保持克制,不要逞强斗勇以杀人为乐,“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再次,在战争过程中,不要轻举妄动,必须保持冷静。为此指出:“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祸莫大于轻敌”、“抗兵相若,哀兵胜矣”,这些论述深合兵家之要。《老子》中所反映的战争观是深刻的,它的反战思想是符合人心的,它的自卫思想是积极的。
材料三:
美国自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以来,在240年的历史中,没有战争的时间仅有21年,即在美国223年的历史中,美国一直在世界某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军队处于交战状态。据不完全统计,从二战结束到2001年,全世界有153个地区发生了248次武装冲突。其中,美国以执行联合国决汉、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美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为由,发起了其中的201场,占到81%,导致3亿人死亡。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于2016年底发布的世界各大国军费统计显示:2016年,美国的国防支出排名世界第一,军费开支为6220亿美元,占GDP的3.59%,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并在100多个国家建有大约1000个军事基地。据2017年3月16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白宫公布了2018财年联邦政府预算纲要报告,该报告名为《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预算蓝图》,提议增加军费开支540亿美元,以凸显“军事优先”,进一步增强美国国防安全和“硬实力”。
13、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反对不义战争,仅靠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不行的,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正义战争。
B.虽然我们反对不义战争,仍然要把国家防御看做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祸福的战略问题。
C.因为战争的后果很严重,我们要反对战争,同时更要提高自卫能力。
D.美国发动战争纯粹是为了秀肌肉,凸显自己的大国地位。
14、材料二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简要概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老子的“战争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②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③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④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作州:任知州。②洒然:不拘束的样子。③优游:悠闲自得。④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17、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伛偻提携( ) (2)太守之乐其乐也( )
(3)或醉且劳矣( ) (4)而名之以见其实( )
1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乙两个文段都表现了欧阳修的“乐”,甲文表现了他的“与民同乐”,乙问中曾巩用哪些句子表现了欧阳修真正的“乐”?请用原文语句作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个文段中,欧阳修心怀百姓的精神让人印象深刻,请你联系身边实际,说说当前国家在关注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变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1、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成长的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①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鲜明,思路要清晰。
②除诗歌、戏曲外,文体不限;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2) “宽”即打开人生格局,“容”乃采撷智慧美德。只有让“宽容”与成长携手,年少的你才能用“宽容”的音符奏响青春最美的和弦!
请将“宽容若在,______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鲜明,思路要清晰。
②除诗歌、戏曲外,文体不限;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答案
1、 D【解析】A项,鲜妍(yán);B项,佝偻(lóu);C项,觥(ɡōnɡ)筹。
2、B (解析:A.“章”应写作“彰”;C.“脏”应写作“赃”;D.“黄”应写作“皇”。)
3、 A (解析: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搭配不当,“突破”改为“实现”;D.否定不当,去掉“不”。)
4、 C 【解析】 C项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5、 C
6、(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2)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4)数风流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 A
8、 (1)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24~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
(2)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示例】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着遥远的文化。
9、文中老汉是一个勤劳的人,他的菜四季不断;他是一个种地好手,种的菜该嫩的嫩,该老的老,好吃好卖;他面善和气,对人是一副笑眉眼 ;他对家人了解不够,孙媳妇晚送钱就误解了她,等等。
10、选文12—15段插叙(交待)了老汉的家庭情况,亲人关系;揭示(写出)了老汉不想让人扫码付款(想收现金)的原因;也为下文老汉收码、孙媳妇送来银行信封伏笔。(答两点,意近即可)
11、 (1)“往往”,强调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刚”,说明时间短。老汉才把各样菜摆在摊上,马上就有人挑拣,写出了老汉人好、菜好、生意好。(意近即可)。
(2)“捂”一方面写出婆婆对孙媳亲厚,另一方面传达了老人此刻心中的感谢、欣慰、歉意;“白”写出了婆婆对老汉差点错怪孙媳的责备。(意近即可)。
12、(1)扫码时代,老年人不得已被“边缘化”,生活困扰重重。(扫码时代,如何让老年人过上正常生活,安享便利?)(意近即可)
(2)示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老人、家庭、社会通力合作。老人要学,老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从心理上接受新事物,不能拒绝再学习;家人要帮,子女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教会老年人尽量掌握必要的应用技能;社会要管,政府部门应精准施策,必要场所建立“无码绿色通道”,提供人工帮扶。
13、D
14、引用论证。引用《老子》原著中的话,证明了“战争的后果很严重”的这一观点,富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15、首先引出墨子的“非攻”思想并加以解释,接着从兵器、国家防御、正义战争三角度进行论述,强调了“非攻”绝不可能靠空谈,而只能靠正义战争。(意思对即可)
16、示例:①我们要珍惜和平,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②我们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筑牢国家防卫的基石。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绝不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挑起任何争端。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17、(1) 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2)以……为乐
(3)有人 (4)取名,命名
18、(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2)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
19、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20、示例: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医疗卫生需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关注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娱乐场所等等。(能写出其中的2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