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09:2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新课导入
诗人高鼎被趁着东风夜纸鸢的孩子吸引了,胡令能被蓬头稚子学垂钓的场景逗乐了,袁枚却让牧童迷住了,叶绍翁见到什么有趣的画面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夜书所见》,在诗中寻找答案。
作者简介
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1269年)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中期诗人。
叶绍翁有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品读诗词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寒声:寒意。
原文翻译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品读诗词
江上秋风动客情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原文翻译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品读诗词
知有儿童挑促织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原文翻译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品读诗词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明:照亮。
原文翻译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去睡觉
合作探究
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合作探究
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合作探究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黑夜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中心思想
作者客居他乡、辗转漂泊,在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中,看到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生活场景,想起故土家园温馨美好;想起亲人朋友笑容,含蓄地抒发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感情。
写作特色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前后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