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光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2: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王愿坚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学习目标
预习任务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
3.本文出现三次“光”,请你勾画出来。作者是怎样写“灯光”和“火光”的?这“灯光”与“火光”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我们对灯光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课作者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名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
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
作者简介
1949 年前,多数农家点的是陶瓷制成的豆油灯。后来有了煤油灯,瓶口上扣一个铁制圆盖,当中嵌着细铁管,管内有一根灯芯,煤油渗润上来。再后来有了罩子灯、汽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的地方建立了发电厂。改革开放后,城乡百姓逐渐用上了电灯。“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成为现实。
知识链接
灯的历史
背景资料
1947年秋,进入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是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当时正是我军实施战略反攻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陈赓、谢富治的部队都到了外线作战,三大解放军主力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
照耀 雄伟 围歼 倚着 电钮 憧 憬
璀璨 噢 黑魆魆 聚精会神 自言自语
千钧一发 郝副营长
jiān

niǔ
chōng jǐng
cuǐ càn
jūn

hǎo
wǎn
yào
ō
学认字
豫皖苏平原

zuān
zuàn
钻研
钻石

mán
埋怨
mái
埋头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zuān)研,他已经能够快速、准确地辨别钻(zuàn)石的真伪了。
妈妈埋(mán)怨爸爸只顾埋(mái)头工作,一点儿也不关心家里的事。
多音字
照耀—— 宏伟—— 激烈——
茂密—— 注视—— 憧憬——
焦急—— 璀璨——
映照
雄伟
茂盛
凝视
向往
猛烈
焦虑
灿烂
大风(激烈 猛烈 )地摇晃着路旁的大树。
双方都在密切(注视 凝视)对方的一举一动。


近义词
赞叹—— 挺近—— 激烈——
茂密—— 微弱—— 焦急——
暴露—— 聚精会神——
嘲笑
撤退
和缓
稀疏
强烈
悠闲
隐蔽
心不在焉
反义词
ABB 式:黑魆魆(xū)
白花花 绿油油 红彤彤 黄澄澄
绿莹莹 沉甸甸 喜洋洋
形容情况危急的词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岌岌可危
兵临城下 箭在弦上 间不容发 十万火急
词语拓展
(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宏伟】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漫步】
为了便于射击和阻挡敌人的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害,在掩体前面和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胸墙】
造句:漫步在幽静的乡间小道上,我感到非常惬意。
造句:我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词语释义
形容黑暗。
【黑魆魆】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千钧一发】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造句:在灯光的照射下,钻石发出璀璨的光芒。
向往。
【憧憬】
1.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文本探究
课文主要写郝副营长战斗前划火柴借着光亮看书,战斗中点燃手中书本为战士们找突破口提供帮助,却因此英勇牺牲的事。
2.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的?
文本探究
第一部分 第1~2自然段 “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现在)
第二部分 第3~11自然段 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回忆)
第三部分 第12自然段 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现在)
3.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
文本探究
4.作者是怎样写“灯光”和“火光”的?这“灯光”与“火光”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文本探究
第一处灯光:天安门广场上璀璨的灯光。让人感到光明而又温暖。
第二处灯光: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感受到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处火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感受到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
5.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与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它们与题目又有何联系?
文本探究
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无数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理想--奋斗--现实”都与课文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体会革命情怀
1.再读课题,思考本文以《灯光》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灯光”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他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动力,也是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
体会革命情怀
2.说一说:文中的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体会革命情怀
3.写一写:此时此刻,做为一名已经坐在明亮的电灯下读书的孩子,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总结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