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品味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陶行知 1891年--1946年,安徽歙县人,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主义者。他躬亲教育实践30年,著述700多万字。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的教育和民族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身。
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江泽民评价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陶行知的《创造宣言》。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
任务一 默读课文, 理清思路
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2)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3)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明确:1、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2、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用人物创造成功的经历来证明观点,最具有说服力,最蹦打动人,极具教育性。
3、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4、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任务二 品读课文,体会特色
1、找出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圈画出来,并大声的朗读。
2.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排比: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
(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
(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总结: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这些排比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
比喻: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
运用比喻修辞,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体现出较高的说理艺术。
任务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在学校、家庭中的生活,谈谈怎样才能发挥创造力,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三、布置作业,巩固强化
1.熟读文本
2.模仿本课的写作方法,以事实论据来论证或批驳“多多益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