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0:2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让 乔诺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曾当过步兵。1921年开始创作写诗。
代表作有《植树的牧羊人》《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其中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走近作者
法国

坍 塌







衣草
山毛
磨(思索 考虑)

根问底

xūn

chuō
chóu
zuó mo
páo
【不毛之地】
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文中作动词,长庄稼。
【一心一意】
心思、意念专一。
字词梳理
词语解释
字音字形
白桦树
huà
琢磨(雕刻和打磨)
zhuó mó
tān tā
慷 慨
kāng kǎi
帐 篷
zhànɡ pénɡ
光秃秃
嫌弃
橡子
沉默寡言
解题
“植树的牧羊人”与“植树的男人”
默读课文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一气读完全文。
把握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勾画关键语句,标注喜欢处和疑惑处。
课标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牧羊人
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
整体感知

多次探访一位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

1953年 美国《读者文摘》 “你曾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
退稿(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名叫布菲的人)
第二年,《Vogue》杂志发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风靡全球。
背景资料
小说
第一人称
真实感
2.文中说“想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作的事”,请你找出与“长期”有关的时间信息。
整体感知
这部分采用了什么顺序叙事?
顺叙。写了“我”三次见牧羊人的故事。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1.寻读,勾画关键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思考探究 一)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的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寡言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林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87岁,年事已高;住在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精读细研
观察、分析表中内容,我们发现有些东西在慢慢发生变化,有些事情却始终未变,到底什么变了?而什么始终没变?
2.表格分析
精读细研
高原变了,即人们生活的环境由从前的荒凉、破败、废弃、了无生命气息,逐渐变得葱茏富饶,充满生机,人们幸福安宁地生活在这里。
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种植树木,把种树当作他的事业,当作他的生命,最终换来高原上的奇迹。

不变
对比手法
精读细研
要求: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各小组默读课文,圈点具体描写牧羊人的关键词,仿照示例,分析人物形象,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思考探究 二)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思考探究 二)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
他是一个生活一丝不苟的人。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
精读细研
4. 牧羊人的精神不仅震撼了我们,也震撼了文中的“我”,请找一找文中“我”给予了牧羊人怎样的评价?
文章第1段用了“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等褒义词,充满了崇敬、赞美之情。
“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句话写出了牧羊人凭借他的勤劳和毅力使这片荒地蔚然成林,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崇敬、赞美之情。
结尾段运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总结出牧羊人的精神品质——一个具有顽强毅力、执着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与高度赞美之情。
探讨小说主旨
这是一篇小说,艾力泽·布菲这个牧羊人是作者虚构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篇小说,虚构这样一位人物呢?小组讨论,结合文中交代的时代背景和下面的资料,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结合文中交代时代背景的句子和导学案上的三则助读材料思考)
对主旨的理解:
①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人物的精神鼓舞了世人,牧羊人这个平凡的人,心存美好愿望,以一己之力,改造荒原,将其变成绿洲,体现了人类的毅力、创造力、勇气和担当,激励更多的人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②故事横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毁灭,它不仅摧毁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也摧毁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变得自私自利、相互折磨;而植树的牧羊人,他不断地植树,创造了优美安宁、充满生机的环境,重塑了人心,使人心向善,相互关心爱护。时代呼唤和平、幸福、创造,时代厌弃战乱。
③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看,牧羊人种植树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也激励世界各国的人们关注森林再生问题,促进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为森林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记叙一个牧羊人以一己之力将一个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慷慨无私地奉献自己,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板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
叙述牧羊人的故事
概括说明人物形象——点题
三见牧羊人
一见:选橡子、种橡树
二见:满是树木,溪水出现
三见:生机勃勃,成为沃土
评价——牧羊人功业如同“上天”,人的力量多么伟大
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勤劳执着
积极乐观
人物
环境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情节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体裁·小说
人物描写包括: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小说
三要素
文体知识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感动世人。请为下面材料中的“格桑德吉”写一段颁奖词。
积累拓展
【给白求恩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普通的医生,也是一位伟大的医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枪林弹雨中,他一次次把死的威胁抛在脑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凭着共产主义极端的热忱,为前线伤员救死扶伤,不幸以身殉职。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者,更是共产党员值得学习的榜样。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13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 颁奖词】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