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入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入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2 18:16:55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入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桥西一模)“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可见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更深层的意图是(  )
A.建立同清政府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B.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D.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次战争的原因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3.(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4.(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C.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D.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5.(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据此,描述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外戚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民族政权并立
6.(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大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描述北宋时期的政治现象,下列说法能够准确概括这一现象的是(  )
A.宦官专权 B.重文轻武 C.思想禁锢 D.文化专制
7.(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据《宋史》记载,“帝(宋真宗)遣曹利用如军中岁市,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寇准利用至,语曰:“虽有,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新汝矣。”与材料相关的是(  )
A.澶渊之盟 B.《绍兴和议》
C.靖康之变 D.岳飞抗金
8.(2016·株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9.(2021·福建)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
10.(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广州十三行 C.驻藏大臣 D.宣政院
11.(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后人敬仰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文天祥是一位民族英雄
②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③文天祥抗击外来侵略的抗争精神值得赞扬
④文天祥抗击元军的烧杀抢掠,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2021七下·东坡期末)“蒙古民族的历史可以说从成吉思汗开始……以相互敌对关系存在着的各个小群的游牧民,突如其来成为席卷整个亚洲,合流于军事政治的完整体之事,这全赖于成吉思汗的强有力的人格,才有可能……据此可知,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绩是(  )
A.建立蒙古政权,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B.消灭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大一统
C.消灭金国西夏,形成与南宋对峙局面
D.建立元朝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13.(2019七下·尤溪期中)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元朝
14.(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15.下列不属于我国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影响的是(  )
A.促进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B.为人们的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C.改变了战争方式,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D.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重要变革
16.(2020·安徽模拟)《明史》中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材料反映了(  )
A.明朝科举完全沿用唐、宋旧制 B.明朝重视科举考试的形式
C.明朝采用八股取士的科考方式 D.明朝较宽考试内容的范围
17.(2021七下·古丈期末)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家请客的座次位置,可见对他家请客情况了如指掌,朱元璋能够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原因是(  )
A.废除丞相 B.废除中书省 C.设立三司 D.设立锦衣卫
18.(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明朝时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的科技巨著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9.(2022七下·大同竞赛)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与清朝时期有关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20.(2019·沾化模拟)下列哪部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二、非选择题
21.(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这制度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依据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是由谁正式确立的?
(3) 材料三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么?
(4) 材料三中该制度的创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2.(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种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体系,经过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材料二:元朝时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1) 这种隋唐时期确立并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 元朝时为了有效管辖全国实行了什么制度?在中央管理西藏的机构又是什么?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23.(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谈一谈:对明太祖的看法。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明太祖的看法。
24.(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
(3) 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哪一文献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建立同清政府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不符合题意;
B. 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不符合题意;
C. 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不符合题意;
D.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据“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可见,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更深层的意图是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回答。
2.【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两次战争的原因相同。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急切向外开辟市场、原料产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打开了中国大门,取得许多侵略权益。英法美等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才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A项正确;
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说法错误,排除B项;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说法错误,排除C项;
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到1859年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
《天朝田亩制度》满足农民阶级的需要,《资政新篇》与“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无关,排除A项;
《资政新篇》没有付诸实施,也就没有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太平天国最后还是失败了,排除B项;
《资政新篇》没有付诸实施,也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改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
4.【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和统治者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不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C项正确;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属于共同原因,排除A项;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属于共同原因,排除B项;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属于共同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可知,地方藩镇自行任命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贡赋,反映的是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C项正确;
题干不能提现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
题干不能提现外戚宦官专权,排除B项;
题干不能提现民族政权并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的中央集权制。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可知,反映了北宋时期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同时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下降,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人民负担加重,B项正确;
宦官专权是东汉的特征,排除A项;
思想禁锢是清朝的特征,排除C项;
文化专制是清朝的特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7.【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A项正确;
《绍兴和议》是南宋和金之间的议和,排除B项;
靖康之变使北宋灭亡,排除C项;
南宋时期岳飞抗金,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题目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形式形成.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宋和金的对峙.明确理解宋金对峙的原因.
9.【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可知,宋代制瓷业工艺水平高超,故 D 正确;
题干未显示是以私营作坊为主、产品行销世界、遍布沿海地区,故 ABC 错误。
综上故选 D 。
【点评】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知道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说明宋代制瓷业工艺水平高超。
10.【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A项正确;
广州十三行是清朝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项;
驻藏大臣是清朝雍正帝为加强对西藏管辖设立的机构,排除C项;
宣政院是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管辖设立的机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当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后从容就义。文天祥抗击元军的烧杀抢掠,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②④是被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天祥被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 12世纪初,蒙古草原出现割据混战的局面,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成吉思汗。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国,结束蒙古混战局面,排除BCD,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相关知识。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3.【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元朝。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对台湾管辖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分清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清朝设台湾府管理西台湾。
14.【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社会环境不同。D项正确;
阶级立场不同说法错误,排除A项;
政治倾向不同说法错误,排除B项;
才学气质不同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西汉时已出现用麻做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人们的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我国宋元时期科技发明促进了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以ABC是正确的观点;D选项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6.【答案】C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明朝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其文体采用八股文。这样考试带来的弊端是: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选拔有用的人才,不利于科技进步,只是培养了忠实于皇帝的奴仆。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八股取士”的知识。难度不大,知道明朝八股取士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7.【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 A .朱元璋废除丞相是为了加强皇权,与材料无关,故 A 选项错误;
B .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还是加强皇权,故 B 选项错误;
C .朱元璋设立三司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防止地方官员权力过于集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选项错误;
D .据材料“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家请客的座次位置,可见对他家请客情况了如指掌”可知,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原是明太祖的侍卫亲军,后来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要特务机构,故 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家请客的座次位置,可见对他家请客情况了如指掌为依托,考查明清朝君主专制加强。
18.【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朝时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的科技巨著”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本草纲目》是1590年(16世纪末)出版的图书,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B项正确;
《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排除A项;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排除C项;
《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本草纲目》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9.【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D项正确;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是为了管理西藏,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西藏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主要措施。
20.【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高峰的识记。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由此可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故选A。B选项,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和《三国演义》同时成书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C选项,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D选项,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由此可知,故排除。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高峰的识记。
21.【答案】(1)出身门第。
(2)科举制;隋炀帝。
(3)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巩固统治。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并结合所学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依据是出身门第。
(2)根据材料“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科举制;该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他设置了进士科。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根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笼络了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因此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他们创立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4)根据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22.【答案】(1)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宣政院;回族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隋朝正式确立,唐朝(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隋朝时中央采取三省六部制治理国家,唐承隋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确立以后加强了中央集权。
(2)根据所学知识,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根据所学知识,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宣政院的设置、回族的形成等知识。
23.【答案】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推翻了元朝统治。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文化上实行文字狱,创立八股文,加强思想禁锢。因此朱元璋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同时他的措施也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欧等国家。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正反两方面看到朱元璋对历史的影响,朱元璋作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推翻了元朝统治。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明太祖重视经济发展,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强化皇权,实行文字狱,创立八股文,加强思想禁锢;因此朱元璋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但同时他的措施也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欧等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的建立和强化皇权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4.【答案】(1)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
(2)表现: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原因: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棉纺织品进口增加,中国的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3)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原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4)影响: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开始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根据材料二可知,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表现在: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原因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棉纺织品进口增加,中国的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3)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要求,但是这一纲领文献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不可能实现。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具有破坏性,但是客观上具有建设性,传播了西方近代文明,也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探索和抗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等知识。
1 / 1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入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桥西一模)“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可见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更深层的意图是(  )
A.建立同清政府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B.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D.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建立同清政府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不符合题意;
B. 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不符合题意;
C. 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不符合题意;
D.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据“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可见,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更深层的意图是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回答。
2.(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次战争的原因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两次战争的原因相同。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急切向外开辟市场、原料产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打开了中国大门,取得许多侵略权益。英法美等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才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A项正确;
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说法错误,排除B项;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说法错误,排除C项;
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到1859年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
《天朝田亩制度》满足农民阶级的需要,《资政新篇》与“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无关,排除A项;
《资政新篇》没有付诸实施,也就没有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太平天国最后还是失败了,排除B项;
《资政新篇》没有付诸实施,也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改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
4.(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C.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D.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和统治者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不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C项正确;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属于共同原因,排除A项;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属于共同原因,排除B项;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属于共同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相关史实。
5.(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据此,描述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外戚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C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可知,地方藩镇自行任命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贡赋,反映的是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C项正确;
题干不能提现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
题干不能提现外戚宦官专权,排除B项;
题干不能提现民族政权并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的中央集权制。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大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描述北宋时期的政治现象,下列说法能够准确概括这一现象的是(  )
A.宦官专权 B.重文轻武 C.思想禁锢 D.文化专制
【答案】B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可知,反映了北宋时期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同时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下降,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人民负担加重,B项正确;
宦官专权是东汉的特征,排除A项;
思想禁锢是清朝的特征,排除C项;
文化专制是清朝的特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7.(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据《宋史》记载,“帝(宋真宗)遣曹利用如军中岁市,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寇准利用至,语曰:“虽有,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新汝矣。”与材料相关的是(  )
A.澶渊之盟 B.《绍兴和议》
C.靖康之变 D.岳飞抗金
【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A项正确;
《绍兴和议》是南宋和金之间的议和,排除B项;
靖康之变使北宋灭亡,排除C项;
南宋时期岳飞抗金,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
8.(2016·株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题目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形式形成.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宋和金的对峙.明确理解宋金对峙的原因.
9.(2021·福建)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可知,宋代制瓷业工艺水平高超,故 D 正确;
题干未显示是以私营作坊为主、产品行销世界、遍布沿海地区,故 ABC 错误。
综上故选 D 。
【点评】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知道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说明宋代制瓷业工艺水平高超。
10.(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广州十三行 C.驻藏大臣 D.宣政院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A项正确;
广州十三行是清朝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项;
驻藏大臣是清朝雍正帝为加强对西藏管辖设立的机构,排除C项;
宣政院是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管辖设立的机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1.(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后人敬仰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文天祥是一位民族英雄
②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③文天祥抗击外来侵略的抗争精神值得赞扬
④文天祥抗击元军的烧杀抢掠,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当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后从容就义。文天祥抗击元军的烧杀抢掠,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②④是被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天祥被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
12.(2021七下·东坡期末)“蒙古民族的历史可以说从成吉思汗开始……以相互敌对关系存在着的各个小群的游牧民,突如其来成为席卷整个亚洲,合流于军事政治的完整体之事,这全赖于成吉思汗的强有力的人格,才有可能……据此可知,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绩是(  )
A.建立蒙古政权,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B.消灭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大一统
C.消灭金国西夏,形成与南宋对峙局面
D.建立元朝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答案】A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 12世纪初,蒙古草原出现割据混战的局面,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成吉思汗。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国,结束蒙古混战局面,排除BCD,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相关知识。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3.(2019七下·尤溪期中)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元朝
【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元朝。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对台湾管辖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分清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清朝设台湾府管理西台湾。
14.(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社会环境不同。D项正确;
阶级立场不同说法错误,排除A项;
政治倾向不同说法错误,排除B项;
才学气质不同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的相关史实。
15.下列不属于我国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影响的是(  )
A.促进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B.为人们的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C.改变了战争方式,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D.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重要变革
【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西汉时已出现用麻做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人们的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我国宋元时期科技发明促进了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以ABC是正确的观点;D选项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6.(2020·安徽模拟)《明史》中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材料反映了(  )
A.明朝科举完全沿用唐、宋旧制 B.明朝重视科举考试的形式
C.明朝采用八股取士的科考方式 D.明朝较宽考试内容的范围
【答案】C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明朝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其文体采用八股文。这样考试带来的弊端是: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选拔有用的人才,不利于科技进步,只是培养了忠实于皇帝的奴仆。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八股取士”的知识。难度不大,知道明朝八股取士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7.(2021七下·古丈期末)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家请客的座次位置,可见对他家请客情况了如指掌,朱元璋能够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原因是(  )
A.废除丞相 B.废除中书省 C.设立三司 D.设立锦衣卫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 A .朱元璋废除丞相是为了加强皇权,与材料无关,故 A 选项错误;
B .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还是加强皇权,故 B 选项错误;
C .朱元璋设立三司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防止地方官员权力过于集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选项错误;
D .据材料“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家请客的座次位置,可见对他家请客情况了如指掌”可知,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原是明太祖的侍卫亲军,后来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要特务机构,故 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家请客的座次位置,可见对他家请客情况了如指掌为依托,考查明清朝君主专制加强。
18.(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明朝时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的科技巨著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朝时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的科技巨著”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本草纲目》是1590年(16世纪末)出版的图书,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B项正确;
《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排除A项;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排除C项;
《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本草纲目》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9.(2022七下·大同竞赛)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与清朝时期有关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D项正确;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是为了管理西藏,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西藏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主要措施。
20.(2019·沾化模拟)下列哪部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高峰的识记。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由此可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故选A。B选项,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和《三国演义》同时成书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C选项,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D选项,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一子目古典小说的高峰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由此可知,故排除。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高峰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21.(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这制度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依据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是由谁正式确立的?
(3) 材料三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么?
(4) 材料三中该制度的创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1)出身门第。
(2)科举制;隋炀帝。
(3)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巩固统治。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并结合所学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依据是出身门第。
(2)根据材料“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科举制;该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他设置了进士科。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根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笼络了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因此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他们创立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4)根据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22.(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种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体系,经过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材料二:元朝时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1) 这种隋唐时期确立并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 元朝时为了有效管辖全国实行了什么制度?在中央管理西藏的机构又是什么?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答案】(1)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宣政院;回族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隋朝正式确立,唐朝(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隋朝时中央采取三省六部制治理国家,唐承隋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确立以后加强了中央集权。
(2)根据所学知识,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根据所学知识,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宣政院的设置、回族的形成等知识。
23.(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谈一谈:对明太祖的看法。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明太祖的看法。
【答案】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推翻了元朝统治。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文化上实行文字狱,创立八股文,加强思想禁锢。因此朱元璋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同时他的措施也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欧等国家。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正反两方面看到朱元璋对历史的影响,朱元璋作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推翻了元朝统治。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明太祖重视经济发展,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强化皇权,实行文字狱,创立八股文,加强思想禁锢;因此朱元璋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但同时他的措施也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欧等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的建立和强化皇权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4.(2023八上·丰城开学考) 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
(3) 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哪一文献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1)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
(2)表现: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原因: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棉纺织品进口增加,中国的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3)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原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4)影响: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开始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根据材料二可知,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表现在: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原因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棉纺织品进口增加,中国的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3)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要求,但是这一纲领文献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不可能实现。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具有破坏性,但是客观上具有建设性,传播了西方近代文明,也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探索和抗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等知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