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5 10: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源于“水”的赠礼。尼罗河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希腊 D.古巴比伦王国
2.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3.与图中的建筑属于同一地区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
A.楔形文字 B.太阳历 C.种姓制度 D.60进制
4.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现存最为雄伟的胡夫金字塔,原塔高约146米,所使用的石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它巍然耸立,给人以坚不可摧、高不可攀的印象。据此能够获得的信息是( )
A.古代埃及的土地肥沃 B.古代埃及受外族侵扰
C.古代埃及的历法先进 D.金字塔体现国王权力
5.下图是九年级(1)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
·文明名称:古埃及文明
·出现时间:约公元前3500年
·著名人物:汉谟拉比
·文明代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文明类型:农耕文明
A.出现时间 B.著名人物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6.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棺,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2)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祭司。此文物应属于(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罗马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7.从1877年到1900年,法国人德·萨西率领考古队在特罗展开了考古活动,发现了3万多块刻有文字的泥版、刻有2000多行铭文的圆筒形印章及各式雕像。他的发现开始让世人了解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人类文明——苏美尔文明。由此可推知,德·萨西的考古区域位于( )
A.黄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两河流域
8.在古巴比伦,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这反映了( )
A.古巴比伦严格的等级制度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古巴比伦王国国力强盛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9.《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反映了该法典(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
C.促进古巴比伦经济发展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10.《汉谟拉比法典》的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11.当人们谈论雅利安人人侵、种姓制度形成、佛教诞生等历史信息时,一定是指(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希腊文明 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2.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国家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13.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各项成果中属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甲骨文和青铜器 D.梵文和佛教
14.某电视台曾推出过一部大型主题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生动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悠久畑、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现的是(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③佛教 ④阿拉伯数字
A. 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5.为有助于开展线上教学,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以下专题资源:“金字塔系列图片”、《汉谟拉比法典《释迦牟尼像》。请判断该专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二、材料解析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王国时代稳固的神王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神王在来世生活所独精题详解享的种种特权,从某种角度上代表了古王国时代埃及人对于死后世界认识的最高理想。而无论是国王在来世生活所享受的特权,还是对臣民来世负有的保障责任,体现的都是他作为神王的威仪,这是对他在现实生活中所拥有的至高无上权力的有力折射。
——摘编自张赫名《古王国时代埃及的神王观念与来世信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政治文明的特征。(4分)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拐17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法典还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比伦社会具有什么显著特点。(6分)
材料三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
—摘编自[印度]《摩奴法典》
(3)根据材料三,归纳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种姓制度中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主要职责。(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个文明古国共同的文明特征。(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摘编自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1)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地区?根据材料一;由高到低排列上述四个阶层的等级。(5分)
材料二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法典第203条、第205条)
——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根本目的。该法典有何历史地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文明在实质上的共同之处。(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曾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1)材料一中的尼罗河位于何处?如何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6分)
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2)材料二中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这一法律条文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2分)
材料三婆罗门是僧侣贵族。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政治上没有特权。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什么等级制度?婆罗门属于哪一等级?该制度对这个国度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5 BDBDB 6-10 ADBAA 11-15 BCDCA
16.(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不同等级的人权利明显不同。
(3)职业世代相传,实行种姓内婚配制。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4)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实行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答出一点即可)
17.(1)古代印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或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都是阶级社会,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18.(1)非洲东北部。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养育了古埃及人民,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阶级。
(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护统治及社会稳定;但它制造了种姓隔离,维护了社会不公,延缓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4)都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统治者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都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任答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