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章末复习习题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六年级生物课件鲁科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章末复习习题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六年级生物课件鲁科版(五四学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5 10:1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章末复习(第一、二章)
一 重点复习
二 素养提升
重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1.春天去当地湿地公园踏青,会看到一些场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不
正确的是( )
B
A.睡莲的茎是中空的——生物适应环境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
D.盛开的樱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一、重点复习
2.下面诗词所描写的现象与体现的生物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诗词 生物的特征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活需要营养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能繁殖
D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3.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多种多样,“种豆得豆”“松鼠取食”“朵朵葵花向太阳”分别体现
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A
①具有生长现象 ②需要营养 ③具有应激性
④能影响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的特性
A.⑥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⑥②①
重点二 科学探究的方法
4.(2023东营利津县期末)“燕子低飞要落雨”“早雾晴,晚雾阴”等俗语,通过动物
行为的变化反映出大气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运用了( )
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推理法
5.(2022遂宁中考)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探究因素 组别 面包虫数量(只) 泥土 光线
实验组 20 湿土 ① ②
对照组 20 湿土 阴暗 30
B
A.明亮,20 B.阴暗,20 C.明亮,30 D.阴暗,30
6.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D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
C.实验用的鼠妇应全部放在湿土这一侧
D.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潮湿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A.应不放置土壤,才能方便观察鼠妇的生活,数清鼠妇的数量
B.该实验只有唯一的变量“光”
C.鼠妇数量太多了,各放1只就够了
D.从实验数据分析,得知光对鼠妇生活没有影响

重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8.下列生物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空气、阳光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的顺
序是( )
D
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
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9.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
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森林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D.过度放牧使草原荒漠化
10.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植物叫“风雨花”,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
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从而开出许多花朵。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B
A.环境适应生物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环境
11.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故有“活犁耙”的美称。与此
事例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C
A.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极少 B.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
C.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D.春天来了,百花盛开
12.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
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重点四 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13.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
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态瓶中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生态瓶中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生态瓶中包含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14.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食物网中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捕食者
C.食物链中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食物网中的一种植物不可能处于多条食物链中
15.(2022泰安泰山区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4种生物在一段时
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丙个体内的 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 乙 甲 丙
C.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丙
D.该生态系统中乙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甲和丁的数量减少
1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B.鹰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
C.鹰和蛇两者只有捕食关系
D.该食物网中的鹰只处于第三营养级
17.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或原理。以下
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选项是( )
A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食物链可表示为“蝉 螳螂 黄雀”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动地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植物具有繁殖的特性
D.“草盛豆苗稀”,描述了生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一座青山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B.“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青山”中动物的数量总是多于植物的数量
D.“青山”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人类可以随意砍伐“青山”中的树木
19.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A.被称为“地球之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
B.最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是城市生态系统
C.供氧量最大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D.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的是淡水生态系统
20.(2022威海模拟)春暖花开,草木繁茂。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甲~己表示生物,①~⑦表示生理过程或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
蛇等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
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是图二中的____。
生态因素

(2)图一中的食物网共有___条食物链,其中猫头鹰
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是_ _________________。
4
猫头鹰
(3)分析图二可得到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图一中的
一条食物链对应,其中图二中的丁和戊对应图一中的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食草昆虫、青蛙
(4)图二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理过程是____(填序号,下同),将
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

①②④⑦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
21.科学探究 小明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Ⅰ.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
二、素养提升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
的__________。
作出假设
(2)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壳中的物质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吗
(3)比较________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中的物质能促进植
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到上述结论?
______(填“能”或“不能”)。
甲、乙
不能
(4)甲、丙两组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不能
有两个变量(或变量不唯一)
(5)该实验是否有不足之处?若有请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还应多选取几种其他植物来重复上述实验。
吊兰幼苗的数量太少,应增加吊兰幼苗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