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时精要导练
课时分层提优
一、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区域内,______与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举例: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生物
环境
一个湖泊
一条河流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___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例如,兔吃草,狐吃兔,可写成:_ _____________,这就是一条食物链。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________,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__和________流动的。
&1&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等。
&2& 食物链书写注意事项
捕食
草 兔 狐
食物链
食物链
食物网
(1)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生产者。
(2)箭头指向捕食者。例如:草 兔,而不能写成草 兔。
(3)食物链中无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例如:草 兔 细菌,这是错误的。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
1.(2022乐山中考)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
整体。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D
A.绿心公园 B.一块农田 C.一条河流 D.池塘的鱼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一片水稻田中的杂草、青蛙和阳光分别属于( )
B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部分
C.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 D.消费者、消费者、非生物部分
3.养鱼时,常把水草放在鱼缸中,其主要原因是( )
B
A.作为消费者,为鱼提供食物 B.作为生产者,为鱼提供氧气
C.作为消费者,为鱼提供能量 D.作为分解者,为鱼提供二氧化碳
4.科学实践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
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类的粪、尿等废弃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
B
A.温度太低 B.缺少分解者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5.(2023烟台龙口市期中)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
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甲能制造有机物
B.乙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C.丙是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细菌、真菌等
D.甲、乙、丙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知识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6.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的四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B
A.阳光 植物 兔 狐狸 B.草 昆虫 青蛙 蛇
C.剑水蚤 蜻蜓幼虫 鱼 D.黄雀 螳螂 蝉 树
7.(教材P26图变式题)如图是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包含的食物链可
表示为( )
A
A. B.
C. D.
8.如图是南极的食物网简图,该食物网中
食物链的条数为( )
A
A.5 B.6 C.7 D.8
9.(2023威海荣成市期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的角度
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C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10.易错题 硝化细菌能通过硝化作用氧化空气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
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分析,硝化细菌属于( )
A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11.如图为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C
A.图中的A代表分解者
B.图中的B代表生产者
C.图中的C代表非生物部分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
12.(2022烟台芝罘区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D
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
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再添加上分解者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3.稍难题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消费者,乙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
14.(2022青岛莱西市期末改编)如图表示可可西里的部分
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B.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狼
C.藏羚羊、金雕、高原植物都属于消费者
D.若鼠兔数量减少,狼的数量也立即减少
15.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A.甲是生产者,其余生物都是消费者
B.丁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中有4种消费者
D.该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戊数量最多
16.(2022聊城中考)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桑沟湾地区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影响海带生长的阳光、海水、浮游动物、贝类等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作
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未体现的生物部分是________。
生态因素
分解者
(2)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该养殖模式可以______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降低
②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海带作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通过______作
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
屑促进有机物沿________传递;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
生产者
光合
食物链
(3)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节约水电(或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植树造林等)
17.创新题推荐,科学探究类问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漂亮的生态瓶:瓶内有泥沙、小田螺、水草、小金鱼、河水,瓶口封闭(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个漂亮的生态瓶能否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____
(填“能”或“不能”)。
能
(2)瓶内生物中,生产者是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
水草
小金鱼和小田螺
(3)小田螺、小金鱼都能以瓶内河水中的少量浮游生物、水草幼嫩的茎叶为食物,
小田螺和小金鱼之间是______关系。
竞争
(4)如果把该生态瓶长时间放在缺少光照的地方,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田螺、水草、小金鱼死亡
缺少光照,该生态瓶中的水草(生产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其中的各种生物因缺乏食物和氧气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