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09: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案
第五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属于课程内容中的学习任务群7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抱负与使命”,意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导师和志士仁人的精神品格,领会其襟怀与抱负,使学生勇于承担时代使命;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材共编排了三个单元: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传媒类内容,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性读物类内容,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交往类内容。三个单元内容的阅读难度依次递进。本单元“抱负与使命”是本任务群最后一个单元,也是阅读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篇目涵盖演说词、悼念词、奏疏、家书,共有《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谏逐客书》《与妻书》四篇文章。这些篇目虽为社会交往类内容,但每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说理特征。
根据“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侧重点是:关注社会交往类作品的写作背景、对象、目的与表达方式,体会说理的针对性和情感的深挚性;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基于单元主题,在公共场合做一次声情并茂的演讲。旨在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交流、梳理与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内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的针对性。
3.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4.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这篇演讲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锋芒毕露、充满战斗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演讲词在演讲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的针对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设想作者演讲时候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演讲者的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难点: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他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他开创了新的世界,他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逝者如斯,万世仰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
二、写作背景
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4月14日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
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
《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
150多年来,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年轮不仅丝毫没有消蚀掉它非凡的风采,而且其深邃的思想、隽永的语言、厚重的文化,至今仍然让我们能够领略到经典的魅力。
三、作者介绍
卡尔·克思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1883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四、题目解读
本文是马克思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时所作的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说。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评价1848至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指出其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指出当时的革命气氛,点明19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力量”与“衰颓的征兆”互相冲突的事实。
第三部分:列举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六、全文分析
1.这次演讲的主旨是什么?演说的时间、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
主旨: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时代。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
场合: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对象: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2.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1848年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他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当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科学地总结了这场革命经验。在演说里,马克思想用它来对照反衬,由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3.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反面的、世界各国的材料在马克思的演说中都是信手拈来并加以深刻的分析,请结合文本分析马克思列举了哪些事实?这些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马克思在演说中,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4.马克思的语言风趣幽默,但是非常具有锋芒和战斗力,试结合文本分析马克思是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进行演讲的。
①比喻、对比。马克思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从将革命形象比喻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到对革命“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把“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和“无底深渊”“汪洋大海”进行对比,写出了1848年革命的重要意义。
②语言灵活,妙用典故。“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语言精彩幽默;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菲默法庭”的判决等典故,使整个演讲始终处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
5.有人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一种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观点。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如科学技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能解决社会公正等社会问题。只靠科技进步,而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资本主义是不会自动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这一观点否认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
七、中心思想
这篇演说中借用了大量反面的事实和说辞,并一一予以反驳,而且分析了在人民的心中记忆犹新的1848年革命的性质和意义,进一步有力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本质,高度概括地分析了所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本质。
八、写作特点
1.这篇演说语言激烈,逻辑严密,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体现了激烈的斗争精神。历史的、现实的、正面和反面的、世界各国的材料在文中比比皆是。
2.语言风趣幽默,但是非常具有锋芒和战斗力,尖锐地提问、反问以及深邃的思考都能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九、补充资料
1.演讲 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2.演讲的类型
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照读式演讲。读稿式演讲。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背诵式演讲。脱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赛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培养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
提纲式演讲。提示式演讲。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演讲方式。
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以悬河之口生动的直观和形象的直接感染力,是其它各种演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十、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马克思的青年时代》,追寻伟人的足迹,激励自己奋斗前行,写一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