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2
0
2
3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阅读史料,了解戊戌变法兴起的社会背景;通过了解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以及各地的重要报纸,了解维新派早期的活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从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列举戊戍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结合相关评论,分析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谭嗣同等戊戍六君子的事迹,感悟他们为变法甘愿流血牺牲的精神。(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1894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60岁生日。当时有一副对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变成了辛辣的讽刺!
阅读教材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圈画好。
01
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影响和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02
百日维新的背景、时间、内容。
03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自主学习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
又称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维
新
派
wéi
xīn
pài
【释义】
康有为
(1858-1927)
广东南海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梁启超
(1873-1929)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1858年生于广东南海官僚世家
1879年
熟读经史子集,五岁背诵百首唐诗
1882年
前往上海、香港,接触西方文明
1893年
著书立说,
宣传变法
1898年
七次上书,
力求变法
1927年
病逝北京
精通传统文化
熟悉西方文明
辗转海内外,成为“保皇派”
康有为(1858-1927)
甲午战败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面?
材料: “如照此签约(马关条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粵,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康有为
史料研读: 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面对这种局面,康有为做了什么大事
材料:“乃合十八省举人,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写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遍传都下,士气愤涌……都察院,却不收。”
——《康南海自编年谱》
1895年春,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举人群情激愤,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 “上今上皇帝书”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强学会
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长沙南学会
广州农学会
瑞安兴儒会
西安励学斋
成都蜀学会
国闻报
天津 严复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迫停刊。
书名:《天演论》
译者:
主要内容:
严复
1、西方器械、制度胜过中国
2、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中国西学第一
——康有为称赞严复
作用: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推动了维新 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百日维新
1.背景:
(1)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
(2)康有为上书皇帝,呼吁变法救国。
(3)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时间:1898年6—9月
3.开始标志: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国家政策。
1898年是中国旧历戊戌年,所以这次变法又被成为“戊戌变法”。
领域
变法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4.内容:
5.性质:
性质: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明定国是》诏书
仍未脱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藩篱
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有什么特点?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在能“自强保种”。
——严复
读材料说说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思想主要区别是什么?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和技术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② 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光绪帝
(1875—1908年在位)
材料: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公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
合作探究:当时的光绪帝为什么会同意变法?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只有变法才能强国
主观原因
根本原因
朕惟国事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需博采西学之切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愚谬之弊。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6、变法失败的标志:
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慈禧太后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人被捕,被押往菜市口斩首示众……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新政诏令全部废除。变法失败。(6月11日至9月21日,历时103天,因此“戊戌变法”也被成为“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旭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谭嗣同殉难图
戊戌六君子殉难图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谭嗣同身上有种什么精神?
矢志报国、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
探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科学精神
敢于担当、敢于变革的创新精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三、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的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戊戌变法,实际上就是一个无实权又无实际执政经验的年轻皇帝,领着一群没有实际从政经验的知识分子,对抗一大群拥有权力、经验老道、对触犯自己既得利益者必除之而后快的人。
材料二:资产阶级如此的软弱与无能,使得变法实在难以继续进行下去,变法当然也是被封建统治阶级与西方列强共同阻止,变法结果也理所当然的是失败。
——摘自知乎网:《从戊戌变法本身分析失败原因》
材料三:康有为在变法时只是涉及到了社会的上层,出于各种对广大人民群众警惕的原因,维新变法本身的思想并没有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传播,这使得维新变法失去了来自广大人民群众最强有力的依靠。
——摘自知乎网:《从戊戌变法本身分析失败原因》
材料四: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2.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 .资产阶级改良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4 .戊戌变法没有发动群众参与。
5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中国西学第一
——康有为称赞严复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国家政策。
1898年是中国旧历戊戌年,所以这次变法又被成为“戊戌变法”。
探究与分享:你如何评价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一:中国历史学家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维新运动具有救亡和抵制人民革命的双重性质,但变法主张的公开提出,起了主要是积极的政治影响。
材料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喜所: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缘由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详细战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呈现一个使变法胜利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络的强大的促进变革的政治和经济力气。
材料三:英国政治家罗伯特·赫德: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1
2
3
地位: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第一次政治近代化运动。
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采用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权的皇帝身上,脱离群众,具有妥协性。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立宪救国梦”破灭)
课堂小结
甲午战败,加剧民族危机
背景
序幕:公车上书
发展:创会办报
高潮:百日维新
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过程
影响
1、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加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
①时务报 ②国闻报 ③知新报 ④直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检测提升
A
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立速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学习西方的学习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C
4、某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小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C
5、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令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对。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影响最大的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 开放言论,创办报刊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D. 训练新式军队
6、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与洋务派采取的措施相似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