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5 22: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 辩证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立足时空观念,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认识列强的侵华暴行,感悟民族英雄的悲壮事迹。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立足唯物史观分析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认识近代中国的沉沦,树立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
课程标准:1.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
2.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导入新课
近代西方侵略中国的三种手段
十字架
鸦片
枪炮
一、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材料一:教会势力很大,新县官到任拜庙完后,就要去拜神甫,神甫出入都坐轿车。普通百姓不敢和教徒发生争执,教徒常常威胁说:“奶奶的,逮你去见神甫去!”百姓不能和教徒打官司,不论什么官司,无论谁有理,总是教徒打赢,连县令也怕教会势力。
——路遥主编:《山东大学义和固调查资料汇编》(上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神也怒,仙也烦,一等下山把拳传。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靖江山。
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戴西洋眼镜的,杀。
穿西装的,杀。会说英语的,杀。留过学的,杀。
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
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
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
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
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思考:如何正确评价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1899年,山东义和团首先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了各地义和团的认同,从此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反侵略的斗争。
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扶清灭洋”:表明了当时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意识。
“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还带有迷信色彩,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却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材料2:皇太后昨晚在宫内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为时极久。旋即议定,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因该团实皆忠心于国之人,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日】佐原笃介《拳乱纪闻》
材料1:“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 1899年11月28日
思考: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3、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

4、义和团的反帝方式
欧美画报里的义和团运动
捣毁教堂
毁坏车站和铁轨
砍断电线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1.(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2.(2022·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长剧中的一首序曲,具有伟大的、深远的意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它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一场改良运动 B.它结束的标志为“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它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上层集团的支持 D.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直击中考
B
A
二、八国联军侵华
反洋教斗争宣传画
义和团连环画
义和团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1、背景
材料一: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八国联军志》
材料二: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
——《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
京津地区作为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统治核心地带,义和团运动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1900年6月,八国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在大沽口登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对中国不宣而战,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了!
2、义和团运动的过程
2066名(英915人、德540人、俄312人、法158人、美112人、日54人、意40人、奥25人)
(1)廊坊阻击战
廊坊大捷历时9天,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义和团、清军、平民群众死伤近千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八国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1900年6月13日,抵达廊坊车站的八国联军
义和团包围廊坊车站
(2)大沽炮台失陷
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00年6月16日,八国联军舰队猛攻天津的大沽炮台,尽管守军奋勇抵抗,但炮台最终失陷。
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再加上接到了关于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皇帝的谎报,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虽对外宣战。
大沽口炮台
在北京,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区的围攻,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被义和团用火药重创的西什库教堂
清军和义和团围攻后的使馆区
(3)围攻教堂和使馆区
义和团围困下的英国公使馆
西什库教堂,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天津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
激战老龙头火车站
炮轰紫竹林租界
(4)天津保卫战
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提督聂士成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仍沉着指挥,突围至八里台附近。此时聂士成双腿均已负伤,仍横刀跃马挺立桥头督战。进攻的德国将军苦战多时,仍未能得逞,于是集中炮弹和子弹射向聂士成和他的战马。转眼一匹战马倒下了,聂士成换乘另一匹,又倒下了,聂士成一连换乘了四匹战马,两腿先后被打断,身上数处受重伤。这时又一枚炮弹在他身边响起,弹片穿过头部,壮烈殉国。
(5)失败
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8月15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当天,联军逐步攻占北京各城门,至当晚,联军占领全城。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
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下令剿杀义和团,并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3、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清军围剿义和团
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刬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
——《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缺乏严密的组织,封建色彩浓厚等。)
4、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材料:“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地位。”
——著名学者牟安世
巷战后的街道
被炮火毁坏的北京齐化门
5、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被屠杀中国百姓
俄军在屠杀中国百姓
北京街头尸积如山。一位西方记者写道:“一队法国士兵将一群拳匪、兵丁、平民相与掺杂的中国人逼进城内的一死巷内,用机枪扫射约10到15分钟,直到不留一人。”
法国抢来的耕牛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联军统帅瓦德西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八国联军在北京实际公开抢劫了8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对北京城进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永乐大典》307册,经史子集4.6万余册,国库藏书4.7万余本,宝物2000余件,镀金佛3000余尊等,被尽行劫毁。联军掠走库银达 6000万两之多。
1.(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2.(2022·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长剧中的一首序曲,具有伟大的、深远的意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它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一场改良运动 B.它结束的标志为“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它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上层集团的支持 D.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直击中考
B
A
三、《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李鸿章,庆亲王奕劻)同11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另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签订《辛丑条约》。
李鸿章
庆亲王奕劻
78岁的李鸿章,签完后,大口吐血,三个月后病逝…
1、时间、签约国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文本
1901年初,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挟光绪皇帝自西安启程,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相关史事:
慈禧回銮图
内容 危害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使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清廷处于各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使清政府的外交机构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
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2、内容及危害
知识拓展
庚子赔款:指《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款。此次赔款因1900年(旧历庚子年)八国联军发动战争而起,故称“庚子赔款”,简称“庚款”,又称“大赔款”。
  赔款总额为4.5亿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11个条约签字国按比例分赃。沙俄独得1.3亿两,分赃最多。除正额赔款外,还有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白银。到1938年止,中国已付各国的庚款达6.5237亿两。
清华大学前身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3、《辛丑条约》的影响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量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840年
1842年
鸦片
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1856年
1860年
第二次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进一步加深
1894年
1895年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1900年
1901年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思维拓展: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
同是辛丑年,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中方代表理直气壮、有理有利有节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也再次表明美国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低声下气、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点我们充满自信,充满底气。
——兰琳宗《底气在这!》
弱国无外交, 国强就是中华民族的底气!
1.(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2.(2022·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长剧中的一首序曲,具有伟大的、深远的意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它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一场改良运动 B.它结束的标志为“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它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上层集团的支持 D.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直击中考
B
A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根 本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战败
《辛丑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失 败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民族危机加剧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