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5 13: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指南针
火药箭
北宋泥活字版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 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中国学者 余秋雨
导入新课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习目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通过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的新变化。了解北宋出现的社会危机,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认识南宋的偏安。
916 960 1005 1038 1069 1115 1125 1127 1141 1206 1260 1271 1279
契丹建国
北宋建立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王安石变法
金朝建立
金灭辽
金灭北宋
绍兴和议
蒙古统一
忽必烈即位
蒙古改国号元
元朝统一
01
第 一 篇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武将势大
947年,后晋被契丹灭亡,禁军统领刘知远建立后汉。
952年,后汉灭,禁军统领郭威经澶州兵变而黄袍加身,建立后周。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一、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君主集权
赵普
宋太祖
1、背景
杯酒释兵权
播放视频
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一原则: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二原则:分权,即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
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三原则:崇文抑武(重文轻武)。
一、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
赵普(太祖时的宰相):“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安重荣(后晋节度使)曾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①削弱地方权力
行政:
②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③分散军权,崇文抑武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财权:
军权:
文官任知州;四监司;通判
转运司
精锐禁军,更戍法
:实行二府三司制
财政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唐:三省六部
尚书省
中书门下(政事堂)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行政
枢密使(执政)
枢密副使(执政)
军政
三司
枢密院
三司使
宋:二府三司
台谏
御史中丞
知谏院
监察
御前会议
财政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尚书省
中书门下(政事堂)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行政
枢密使(执政)
枢密副使(执政)
军政
三司
枢密院
三司使
宋:二府三司
台谏
御史中丞
知谏院
监察
御前会议
调兵权 分
统兵权 离
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
三衙
趋势:相权逐渐削弱,君权逐渐加强
事务性分权?
程序性分权?
(宋)
(唐)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方法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收权)
分散机构权力
(分权)
崇文抑武
派文官担任知州,节度使渐为虚衔
转运使负责地方财政
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地方:四监司监控各州;州一级增设通判
崇文: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3.特点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4.影响
①中央集权,统一和稳定;
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
②行政效率;政治风气;加重财政负担;
导致军队战斗力弱,加重边患危机
02
第 二 篇章
富国强兵,明月何时照我还
1、辽占领了燕云十州2、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3、辽军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澶渊之盟”),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为“岁币”。

1、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2、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3、内容包括: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二、新弊涌现: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1、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边境长久的和平,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冗兵
冗官
冗费
募兵制
三、解弊之法
现在国家一分钱都没了,还老打不过别人咋办?
没有钱花的宋神宗
宰相富弼
愿陛下二十年不要谈兵事。
爱砸缸的司马光
旧制度没问题,问题在于用人不当。
吃货苏轼
国家能不能存亡靠的是道德,不是强和弱。
我好孤独王安石
“宰相富弼”“爱砸缸的司马光”“吃货苏轼”被移出了群聊
三、变“家法”
——庆历新政、熙宁新法
三位大臣的回答能解决宋神宗的问题吗?
1069年王安石变法
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兵农合一),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富国
强兵
王安石(1021~1086)
熙宁六年(1072年)散发的青苗钱回收13,965,459(贯匹石两),利息钱为2,920,000(贯匹石两)…熙宁九年全国共收免役财赋10,414,553(贯匹石两)……熙宁五年(1071年)军队改革,军队总数较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 裁减了八十万人,相应的,军费也节省下13,000,000贯有余。
——《以富国为目的的王安石变法为何没能使北宋强大?》
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
王安石变法效果如何?
元丰四年、五年 , 宋夏之间两次大战, 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 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 、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强兵效果并不明显。
三、解弊之法
三、变“家法”
——庆历新政、熙宁新法
爱砸缸的司马光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枢密使文彦博
+1。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我好孤独王安石
“我好孤独王安石”被移出群聊
太皇太后
+1。祖宗法度,不应让王安石轻加改变。
王安石变法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遭到残酷清算?
材料一: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修《国史大纲》
材料二: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日: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结合学思之窗,小组讨论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
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宋国力有所提高,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
王安石变法
03
第 三 篇章
南宋偏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建立: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靖康之变”后,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
四、南宋的偏安
四、南宋的偏安(1127~1279)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1127年赵构称帝,
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
宋金之战,岳飞抗金
1141年宋金议和,
订立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
①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②南宋对金称臣;
③每年向金送“岁贡”
1、简单梳理南宋的发展脉络
“世为侄国”
南北对峙
三、南宋的偏安(1127~1279)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史·岳飞传》
2.你如何看待岳飞之死?
……从深层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是死于宋代文官集团的集体迫害。
——付月《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和岳飞之死》
高宗当然不可能将岳飞释放,因为第一,他怕和议没法坚持下去。第二,释放岳飞意味着当初的兴狱即为有意制造的冤狱……第三,他怕岳飞怀恨在心,留下后患。 ——龚延明《岳飞》
……从深层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是死于宋代文官集团的集体迫害。
——重文抑武的表现
绍兴和议,岁贡称臣
——守内虚外
两宋
政治军事
北宋
南宋
课堂小结
北宋初期
:偏安
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文官任知州,通判相监督
转运财政权,禁军收精兵
分化事权
内外相制
二府三司制,四监司通判
重文抑武
文人治国
杯酒释兵权,文官任枢密
科举规模大,士人地位高
集权统一,文教发展效率低下,财政负担政风保守,战斗力弱
影响:
北宋中后期
社会危机
应对措施
:边防危机与财政危机
积贫积弱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仁宗与范仲淹)
改革吏治
——失败
(神宗)
理财为主
——富国实现
强兵有限
民众负担
最终失败
富国强兵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1、(2014·上海卷)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B
2、(2016·江苏卷)“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A
3、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 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辽
南宋
西夏 金
南宋
C
谢 谢 大 家
汇报人:WP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