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3.6.3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B.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C.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把盆栽植物先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A.设置对照实验
B.控制该实验的变量--光
C.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D.分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3.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时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起到对照作用
C.将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
D.实验表明,见光的部分产生淀粉,遮光部分不产生淀粉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细胞膜
5.“绿叶在光下刺造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昼夜,目的是( )
A.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转移淀粉到其他部位
C.使植物对光照更敏感 D.为制造淀粉储备原料
6.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B.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合成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7.下图表示某同学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二氧化碳 B.叶绿体 C.光 D.水
8.如下图,在金鱼藻的实验中,能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A.金鱼藻产生气泡 B.试管内液面下降
C.烧杯内的水变浑浊 D.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9.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公式是( )
A.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B.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C.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D.二氧化碳+水分 有机物+氧
10.会养金鱼的人,常在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其作用是( )
A.增强美感 B.提供鱼的饵料
C.增加水中氧气 D.调节鱼的游动
二、综合题
11.下图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仔细看图,分析回答:
(1)光合作用原料是 和④ 。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12.如图是植物体的一个整体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和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 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2)图中的[2]表示叶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 ,用来进行 作用。
(3)图中的[3]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 通过 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4)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 + 。
13.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回答问题:
(1)请将以上部分实验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 。
(2)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 处一昼夜,目的是 。
(3)A步骤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 ,能溶解叶绿素。
(4)C步骤滴加碘液的目的: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
(5)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色,说明: 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4.下图所示的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把上述实验步骤正确排序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2)步骤③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 运走耗尽。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未遮光,目的是设置 。
(4)步骤⑤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 (填大烧杯或小烧杯)。
(5)用 染色后, 部分变成蓝色,目的是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 。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15.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部分因无叶绿体而呈白色。现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滴加碘液后,叶片的 处变成了蓝色。
(2)实验中,如果乙处和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 ,甲处与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 。
(3)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转化,
即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 ,并且释放出氧气;另一方面是能量转化,把 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3.6.3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B.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C.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转化,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把盆栽植物先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A.设置对照实验
B.控制该实验的变量--光
C.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D.分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答案】C
【解析】“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3.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时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起到对照作用
C.将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
D.实验表明,见光的部分产生淀粉,遮光部分不产生淀粉
【答案】C
【解析】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B不符合题意;
C、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C符合题意;
D、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本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不符合题意。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细胞膜
【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5.“绿叶在光下刺造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昼夜,目的是( )
A.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转移淀粉到其他部位
C.使植物对光照更敏感 D.为制造淀粉储备原料
【答案】A
【解析】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要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内的有机物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有机物对实验的干扰。
6.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B.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合成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故B符合题意。
7.下图表示某同学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二氧化碳 B.叶绿体 C.光 D.水
【答案】C
【解析】经过24小时黑暗处理后,被阳光照射,被纸条遮盖的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此部分没有产生光合作用生成淀粉,而没有被纸遮盖的部分遇碘变蓝说明此部分经过阳光照射产生光合作用生成了淀粉,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C符合题意。
8.如下图,在金鱼藻的实验中,能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A.金鱼藻产生气泡 B.试管内液面下降
C.烧杯内的水变浑浊 D.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D
【解析】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或者卫生香复燃,这是氧气的特性,可见D符合题意。9.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公式是( )
A.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B.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C.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D.二氧化碳+水分 有机物+氧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反应式表示如下:
10.会养金鱼的人,常在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其作用是( )
A.增强美感 B.提供鱼的饵料
C.增加水中氧气 D.调节鱼的游动
【答案】C
【解析】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能增加鱼缸中氧气的含量,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故C是正确的。
二、综合题
11.下图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仔细看图,分析回答:
(1)光合作用原料是 和④ 。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水;二氧化碳
(2)有机物(淀粉);氧气
(3)光
(4)叶
【解析】分析题意,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据此可知,①是有机物淀粉,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A是叶绿体。
(1)光合作用原料是③水和④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①有机物淀粉和②氧气。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12.如图是植物体的一个整体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和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 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2)图中的[2]表示叶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 ,用来进行 作用。
(3)图中的[3]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 通过 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4)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 + 。
【答案】(1)水分;无机盐;导管
(2)二氧化碳;光合
(3)有机物;筛管
(4)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解析】(1)植物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由下向上。因此,1的箭头指向表示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把这些物质通过植物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上部。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因此,图中的2表示叶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来进行光合作用。(3)筛管运输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因此,图中的3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的各器官。(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13.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回答问题:
(1)请将以上部分实验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 。
(2)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 处一昼夜,目的是 。
(3)A步骤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 ,能溶解叶绿素。
(4)C步骤滴加碘液的目的: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
(5)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色,说明: 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1)BAC
(2)黑暗;将叶片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3)酒精
(4)淀粉
(5)光
【解析】(1)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图中A表示脱色,B表示光照,C表示加碘。可见正确顺序是BAC。(2)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3)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色的颜色反应。(4)(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蓝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4.下图所示的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把上述实验步骤正确排序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2)步骤③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 运走耗尽。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未遮光,目的是设置 。
(4)步骤⑤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 (填大烧杯或小烧杯)。
(5)用 染色后, 部分变成蓝色,目的是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 。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③→④→⑤→①→②
(2)淀粉
(3)对照
(4)小烧杯
(5)碘酒;未遮光;淀粉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解析】(1)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因此上述实验步骤正确排序是:③暗处理→④叶片光照→⑤酒精脱色→①清水漂洗→②滴加碘溶液。
(2)步骤③暗处理对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让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3)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未遮光,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4)步骤⑤水浴加热装置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所以装有酒精的烧杯是小烧杯,水浴加热后,酒精变成绿色。
(5)用碘液染色后,比较叶片,没有遮盖的叶片遇碘变蓝,遮盖的叶片遇碘不变蓝,遮盖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用碘酒染色后,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目的是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淀粉。
(6)通过(5)分析可知,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15.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部分因无叶绿体而呈白色。现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滴加碘液后,叶片的 处变成了蓝色。
(2)实验中,如果乙处和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 ,甲处与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 。
(3)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转化,
即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 ,并且释放出氧气;另一方面是能量转化,把 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答案】(1)丙
(2)有无光照;有无叶绿体
(3)无机物;有机物;光能
【解析】(1)(2)乙叶片的遮光部分和丙未遮光部分对照,乙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故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的丙部分变成了蓝色,乙丙对比说明光是绿色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乙处和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有无光照。实验中,甲处和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叶绿体,甲处(银边)不含叶绿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说明了光合作用必须在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3)光合作用的公式:
由公式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另一方面是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