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3.6.3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说明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3.列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的公式。
新知导入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实 验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探究步骤:1、暗处理
目的:使叶片内的淀粉耗尽或运走。
原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黑暗条件,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储存或利用;另一部分则直接在叶片中用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样叶片中的淀粉基本消失,实验时检测到的淀粉是叶片细胞新积累的淀粉。
实 验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探究步骤:2、部分遮光
目的: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原理:让叶的一部分光线不能照射到,另一部分光线能照射到,这样能检验绿叶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过程需不需要光。
实 验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探究步骤:3、照光
目的:是让淀粉在叶片细胞中重新积累。
原理: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淀粉,并放出氧气。这样做是为了在后面的实验中验证淀粉的产生。
实 验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探究步骤:3、取下黑纸片并酒精脱色
目的:是为了检测淀粉产生显色更明显。
原理:叶绿素溶于酒精,通过水浴加热酒精脱色,叶片变成黄白色,从而使显色更明显。
实 验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探究步骤:4、滴加碘液
目的:检测是否变色。
原理:淀粉遇稀碘液会显现出蓝色。
实 验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探究步骤:5、显色
目的:变为蓝色就证明有淀粉产生。
原理:淀粉遇稀碘液会显现出蓝色。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
2、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
3、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4、绿叶在酒精中脱至什么颜色时,停止加热?
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不容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
所以隔水加热。
黄白色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5.第一次漂选的目的是什么?
6.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7.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
是什么物质吗?
洗去酒精
洗去碘液
淀粉特性——遇碘呈蓝色。滴加碘液,如果叶片呈现蓝色,说明这部分有淀粉形成;如果没有变色,呈现黄色,说明没有淀粉形成。
课堂练习
【解析】将叶片部分遮光,阳光下照射2-3小时,取叶片脱色,特定化学试剂检测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原因是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不遮光部分被染成蓝色,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D符合题意。
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暗处理后,应将植株置于光下进行对照实验
C. 酒精的作用是脱色
D. 向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变蓝
D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取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再反扣玻璃漏斗。在漏斗颈上再反扣装满水的试管。
2、将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金鱼藻不断释放出小气泡。
3、待试管中的水下降一定高度后,移出并反转试管,使试管口向上。
4、用带火星的细木条迅速插入试管内,观察发生的现象。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带火星的细木条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课堂练习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普利斯特利实验证明“植物能够净化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这是因为植物产生了氧气。
普利斯特利实验证明“植物能够净化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这是因为植物产生了( )
A. 氧气
B. 有机物
C. 二氧化碳
D. 水分
A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1、将一盆植物放置在黑暗处48h,摘取其中一片叶,通过滴加碘液鉴定淀粉的方法,证明叶片中已经不含淀粉。
2、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的叶片a和叶片b;将叶片a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大锥形瓶A中,叶片b放入盛有少量氢氧化钾的大锥形瓶B中,锥形瓶口都用切开的木塞和棉花密封瓶口。
3、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h。
4、采用滴加碘液鉴定淀粉的方法对上面的叶片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叶片a呈现蓝色,叶片b则呈现黄白色。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该实验结果能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为什么?
该实验已经能够充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为叶片b的锥形瓶中放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钾的特性就是具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所以瓶中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钾吸收了,导致叶片b最后用碘液鉴定没有产生淀粉,而叶片a却产生了淀粉,充分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新知讲解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叶片上的______进入叶肉细胞,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也被称为_______,适时喷施二氧化碳,能够使蔬菜、水稻、大豆、高粱等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
气孔
气肥
科学实验还证明:______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可以表达为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光
叶绿体
课堂练习
【解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水,③是氧气,④是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C符合题意。
下图是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分别指的是二氧化碳和水
B. ③、④分别指的是氧气和有机物
C. 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条件分别是线粒体和光照
D.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C
课堂总结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实质
公式: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光和叶绿体
课堂练习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合成有机物 存储能量
B. 分解有机物 存储能量
C.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D. 合成有机物 释放能量
2.下列关于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最恰当的选项是( )
A. 根,茎,叶
B. 植物体的绿色部位
C. 六种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花,果实,种子
B
A
课堂练习
3.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把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 降低温度
B. 使根停止吸收作用
C. 降低输导组织的运输能力
D. 消耗尽叶肉细胞内储存的有机物
4.在“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某同学有黑纸片遮住叶片的一部分。此实验的变量是( )
A. 氧气
B. 温度
C. 二氧化碳
D. 光
D
D
课堂练习
5.下图是生态球,里面生活着水草、金鱼等,必须放在有阳光的地方,生态球中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 )
A. 将金鱼衬托得更漂亮
B.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美化环境
D. 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二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B. ?图一中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C. ?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D. ?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B
D
课堂练习
7.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操作步骤是④②③①
B. ①中叶片遮光部分变蓝
C. ②中设置了对照实验
D. ③中的小烧杯装有酒精
8.能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装置是( )
A
B
课堂练习
9.某兴趣小组把一株牵牛花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变量的处理,接着照光3小时后摘下叶片进行酒精水浴加热,最后滴加碘液检测。该实验不能用于证明( )
A. 光合作用需要光 B. 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C. 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D.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10.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水浴加热,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 分解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 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
C. 使酒精进入叶片中
D. 使淀粉溶解到水中
B
B
作业布置
自我评价:
1.题
2.题
3.题
4.题
5.题
6.题
7.题
8.题
思维拓展:
一位学生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灯制作出一片如右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请你简述其制作过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