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生物的多样性——2022-2023年山东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生物的多样性——2022-2023年山东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25 12:2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6生物的多样性——2022-2023年山东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49小题)
1.(2023 济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鹰和鱼适应其生活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B.鹰的双重呼吸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C.鱼在水中用鳃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D.鹰的胸肌发达,可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2.(2023 济宁)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
B.根瘤菌无叶绿体,与大豆植株是寄生关系
C.乳酸发酵时需密封,说明乳酸菌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
D.与乳酸菌不同,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3.(2023 济宁)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的残翅是有利变异
B.蚊子为了适应蚊香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细菌抗药性增强,体现了抗生素决定细菌进化的方向
D.毒蛾的警戒色使其容易被敌害识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2023 济宁)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 B.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依靠种子繁殖
5.(2023 济宁)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名片,尤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推出多项举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为增加我市的生物多样性应多引进外来物种
6.(2023 临沂)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的岩石上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所以适应了干旱的环境
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7.(2023 滨州)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极广,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在生长发育后期能形成芽孢
B.②形体极其微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③属于真核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
D.④为多细胞真菌,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维持生活
8.(2023 菏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重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蝉体表的外骨骼保护和支持身体,并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鱼类的鳃丝密布着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C.鸟类的直肠极短,有利于飞行时减轻体重
D.家兔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9.(2023 菏泽)人类养鸽有数千年历史,如图为三大类家鸽的选育过程,每类中又有很多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大类家鸽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不同品种的鸽形态各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C.鸽的翼与鲸的鳍、狗的前肢是同源器官
D.鸽飞行时,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在进行气体交换
10.(2023 潍坊)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确定生物的分类地位,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下表为动物检索表的一部分,P、Q、R、S、T表示动物类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动物检索表 1 身体内无脊椎骨 2 水生……P 2 陆生……Q 1 身体内有脊椎骨 3 皮肤裸露……R 3 皮肤不裸露 4 用鳃呼吸……S 4 用肺呼吸……T
A.P包含鱼类和两栖类 B.Q用肺呼吸、卵生
C.R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D.S与T的体温能保持恒定
11.(2023 济南)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
B.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2.(2023 济南)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并分化出输导组织
D.种子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13.(2023 济南)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贡献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主要贡献
A 施莱登和施旺 通过观察和论证,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B 米勒 说明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物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能的
C 巴斯德 通过曲颈瓶实验,证实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D 孟德尔 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A.A B.B C.C D.D
14.(2023 济南)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有口无肛门
B.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有外骨骼
C.两栖动物和鱼类都属于脊椎动物
D.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
15.(2023 聊城)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科、属、种
B.亚门是介于界与门之间的一个分类等级
C.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一属的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密切
16.(2023 聊城)近期,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的事件引发了全球生物保护的热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球所有大熊猫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为更好保护大熊猫等珍稀生物,应全部进行人工养殖以达到保护的最佳效果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7.(2023 聊城)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部分常见动物,下列观察过程及现象正确的是(  )
A.蛔虫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无肛门
B.蚯蚓可由体壁分泌黏液保持体表湿润状态,观察时不必人为提供湿润条件
C.小龙虾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一对触角,属于昆虫
D.蝴蝶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
18.(2023 聊城)噬菌体是一类微生物的统称,其形态包括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等。如图为蝌蚪形噬菌体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图示形态
B.某些种类的噬菌体可用于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细菌感染
C.噬菌体只能在相应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D.蝌蚪形噬菌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19.(2023 聊城)关于动物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动物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法进行
B.通过对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制成了雷达等仪器装备
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如果随意引入某种动物,可能会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崩溃
20.(2023 聊城)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 帕博通过古人类化石的基因组研究,发现现代人类祖先与其他古人种发生了广泛的基因交流,获得其他古人种有益的基因馈赠,让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祖先能够快速适应非洲以外的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都是有益的
B.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C.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21.(2023 临沂)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22.(2023 烟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古文中动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蚯蚓身体没有脊柱
B.蚯蚓依靠刚毛在土壤中翻耕
C.螃蟹附肢分节,营寄生生活
D.蛇和鳝都是爬行动物
23.(2023 泰安)小明同学在花卉市场看到一种植物,叶的排列呈辐射状,叶片有分枝的叶脉,叶的下表面有呈线性排列的褐色孢子囊群(如图),这种植物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4.(2023 烟台)夏天在海边游泳的人偶尔会被水母蛰伤,水母的毒液是由(  )产生的。
A.消化腔 B.内胚层 C.刺细胞 D.口
25.(2023 烟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蛎鹬是一种在烟台长岛海域常见的水鸟,喙长而锋利,常插入双壳类(如蚌)贝壳内觅食。大型蚌的壳难以戳开,甚至会发生壳夹喙的现象。依据蛎鹬选择不同长度双壳类的比例(如图),相关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蛎鹬喜欢取食30~50mm长的双壳类
B.体型大的双壳类给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
C.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
26.(2022 菏泽)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雪容融”,头顶上有象征吉祥的如意造型以及和平鸽和天坛组成的一圈图案,这是和平友谊的象征。以下关于“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恒定
B.体内有脊柱
C.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27.(2022 泰安)如图中动物是海生毛虫,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疣足,用来游泳和爬行。该动物属于(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线形动物 D.扁形动物
28.(2022 东营)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幼体用鳃呼吸
④皮肤裸露
⑤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29.(2022 德州)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
A.食蚁兽的舌细长,是长期舔食白蚁的结果
B.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经过自然选择后会成为新物种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干枯的树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0.(2022 德州)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植物,全部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秋果楂梨涩,晨羞笋蕨鲜
31.(2022 滨州)农民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害虫数量锐减,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农药Ⅱ,害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如图)。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B.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
C.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D.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使害虫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32.(2022 青岛)央视《自然传奇》栏目播出了自然界中动物有奇特的保护色现象,如长颈鹿的花斑纹等。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析,与产生上述现象无必然联系的是(  )
A.环境影响 B.自然选择 C.遗传变异 D.人工选择
33.(2022 东营)畅行万里、感“蟹”有你,“鱼”味无穷、领“鲜”世界,猪好、一切“诸”好,是东营优质特色产品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刀鱼、龙居黑猪的宣传推介语。下列对上述三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按照体内有无脊柱,蟹属于无脊椎动物、鱼和猪属于脊椎动物
B.按照生殖方式,蟹和鱼为卵生、猪为胎生
C.从体温是否恒定看,蟹是变温动物、鱼和猪是恒温动物
D.从呼吸器官看,蟹和鱼用鳃呼吸、猪用肺呼吸
34.(2022 淄博)下列关于我国四种珍稀动物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华鲟游泳时,主要靠各种鳍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
B.莽山烙铁头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C.朱鹮的肺与气囊相通,气囊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D.白头叶猴胎生、哺乳的特征,能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35.(2022 威海)海驴岛是我市境内的一个小海岛。每年春夏之际,都会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在岛上筑巢、产卵和育雏。下列保护黄嘴白鹭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在海驴岛及周边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将黄嘴白鹭移入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C.将黄嘴白鹭的精子收入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将黄嘴白鹭移入邻近的西霞口野生动物园
36.(2022 烟台)科学推测是根据已有证据通过逻辑思维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的看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  )
证据 推测
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
B 米勒原始大气模拟实验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可以产生有机物
C 露西骨骼化石的特征 从森林古猿到人是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的
D 孔子鸟化石的特征 地球上现存的脊椎动物来自共同的祖先
A.A B.B C.C D.D
37.(2022 东营)下列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简图(如图)及相关阐述,你不认同的是(  )
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
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
C.长颈鹿选择了有利变异以适应环境变化
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
38.(2022 临沂)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越古老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C.原始大气有甲烷、氨气、氧气、水蒸气等多种气体
D.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上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39.(2022 济南)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借助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
B.主要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C.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
D.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40.(2022 济南)下列有关生命演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B.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C.进化的趋势总是从水生到陆生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41.(2022 日照)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出某些动物特征,其中最恰当的是(  )
A.珊瑚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B.河蚌身体柔软,有坚硬的贝壳
C.鲸鱼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D.鳄鱼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
42.(2022 日照)为宣传保护某水库的生物多样性,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些鱼类的物种信息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名由属名+种加词构成
B.图示鱼类中,鲢和鲤的亲缘关系最近
C.鲶形目包含的生物种类比黄颡鱼属少
D.可调查鱼类繁殖周期来制定保护方案
43.(2022 烟台)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造型取自国宝大熊猫。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而面相又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如图是科学家根据DNA分析,显示的四种动物的进化历程。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大熊猫与小熊猫曾经有着共同的祖先
B.大熊猫与熊的亲缘关系比小熊猫更近
C.大熊猫是它们之间进化的最高等的物种
D.大熊猫与熊的分化比小熊猫与浣熊的分化大约晚1500万年
44.(2022 聊城)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
B.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合成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D.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数目的差异,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45.(2022 济宁)对下列4种生物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紫菜是藻类植物,它的可食用部分并不是叶
B.银杏是裸子植物,只有种子而没有果实
C.穿山甲被覆鳞甲,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D.乌龟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是两栖动物
46.(2022 潍坊)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钱分化出了输导组织,更有利于陆地生活
B.蛔虫表面有角质层,可抵抗宿主消化液的侵袭
C.红豆杉叶外面包裹着蜡质,可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
D.冬天北极熊会形成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抵御寒冷
47.(2022 淄博)下列关于水绵、葫芦藓和卷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绵是多细胞淡水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葫芦藓叶片很薄,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卷柏的体内有输导组织,比葫芦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D.水绵和葫芦藓都能通过孢子繁殖,卷柏靠种子繁殖
48.(2022 烟台)烟台是海滨城市,赶海成为烟台人闲暇生活的乐趣。李亮赶海的收获有:海星、海葵、文蛤、香螺、竹蛏、海胆、海肠、螃蟹、牡蛎等。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
A.腔肠动物 B.线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49.(2022 东营)科学以证据为判断尺度,下列证据与推论之间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证据 推论
A 比较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猿的上肢的解剖结构 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 研究中华龙鸟化石 鸟类可能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C 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 无法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
D 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 可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A.A B.B C.C D.D
二.解答题(共6小题)
50.(2023 临沂)图示5种动物的分类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指的是    。
(2)蝗虫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与家蚕相比,蝗虫的发育过程没有的时期是    。
(3)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青蛙的呼吸器官是    。
(4)有人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   (任答1条)。
(5)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会迅速跑过来取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家兔的这一行为属于    。
51.(2023 泰安)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生物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请分析回答:
(1)生物具有统一性。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并且都以细胞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多种多样的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都以    为遗传物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保持一致,这是生物统一性的基础。
(2)生物具有多样性。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通过    呈现多样性,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形成不同的结构层次。多细胞生物与单细胞生物及病毒一起,形成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生物与不同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    的多样性。
(3)生物统一性和多样性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延续。遗传信息控制    ,并由亲代传给子代。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引起    ,为自然选择提供原始材料,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52.(2022 东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健康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检测是狙击疫情极为关键的环节,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三种检测方法。
(1)核酸是病毒结构中的    物质,具有物种特异性。在感染早期即可进行核酸检测且准确率高,被多国公认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
(2)核酸检测目前常用的有咽拭子和鼻拭子两种采集方式。咽拭子采集时,被检测人员头后仰,摘下口罩,张大嘴,充分暴露咽部,咽是人体    的共同通道;检测人员用灭菌棉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咽侧壁及咽后壁数次,被检测人员可能出现恶心现象,这属于    反射。
(3)东营市已完成多轮次全员核酸检测,排查、追踪与治疗同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    。
(4)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通过试纸条上质控区(C)和检测区(T)显色来判定结果(图甲)。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    。
(5)抗体检测适用于症状发作到3~4周之后,主要原因是大量抗原进入人体后,启动人体的    免疫需要一定的时间。
53.(2022 青岛)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某生物社团参加了在云南举办的宣传活动,搜集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云南大理苍山气候适宜、景色秀美。有被誉为“树中君子”的苍山冷杉等植物4052余种;有双尾褐凤蝶、虎纹蛙、眼镜蛇、苍鹰、小熊猫等动物873余种;有牛肝菌等大型真菌439余种。
资料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云南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重点保护滇金丝猴的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此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1)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分析,资料一体现了    的多样性。若将其中所列的动物分为两类,依据是    。
(2)资料一中,双尾褐凤蝶、苍鹰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却都能飞行。请各写出一条它们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苍鹰通过反复练习,捕获猎物的能力不断提高。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
(3)资料二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你的做法是    (答出2条)。
54.(2022 威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伟大的科学理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自然选择学说中,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而达尔文对于生物的性状如何遗传的解释还不尽如人意。达尔文去世后,孟德尔的遗传研究成果被重新发现。他提出的性状遗传规律,恰好弥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
(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特征是由“泛子”决定的,“泛子”可以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子代表现出亲代的特征。达尔文想要通过“泛子”解释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的
B.生物的性状是如何变异的
(2)孟德尔对生物性状如何遗传的解释。
①人的生殖过程中某一对染色体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染色体上的A、a表示基因,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基因。    。由图可见,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会减少    。当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后,其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②如果基因A和a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则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父母都能卷舌,所生子女有的能卷舌,有的不能,请在横线上填写亲代和子代的基因组成亲代:   子代:   。
(3)两位科学家理论的融合,使得自然选择学说更加完善。本段科学史可以带来很多有益的启迪,请写出你认为最深刻的一条。    。
55.(2022 德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蜜蜂,(Bee/Honeybee)膜翅目、蜜蜂科。体长为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后足为携粉足(可携带花粉)。两对翅;前翅大,后翅小。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蜜蜂与鸟类、蝙蝠等传粉者影响了全球35%的作物生产,增加了全球87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千百年来,蜜蜂作为地球上最勤劳的生物之一,造福了人类、植物和环境。通过将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蜜蜂和其他传粉者不仅帮助生产了大量的水果、坚果和种子,还使产品更加多样且质量更高,有助于粮食安全和营养,被誉为“农业之翼”。“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对蜜蜂这个“不可或缺的工人”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蜜蜂在一些农业区遭受重创,这些地区单一的种植模式导致蜜蜂赖以生存的野花大规模消失,农场过度使用杀虫剂也给蜜蜂种群造成了伤害。为保护蜜蜂,5月20日被定为“世界蜜蜂日”。
(1)蜜蜂的身体分为    三部分,足和触角分    。
(2)蜜蜂与蜜源植物的关系是    。蜜蜂的发育过程经过四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是    。
(3)“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说明蜜蜂分布广泛,能适应干旱的环境,这与其体表的    可以防止水分蒸发有关。
(4)当一只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复杂的    动作,将食物的数量、距离和方位等信息传递给同伴,其他蜜蜂便会“蜂拥而入”。
(5)蜜蜂作为生态系统中特殊的消费者,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请提出有效保护蜜蜂的建议或做法:   (答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9小题)
1.【解答】解:A、鱼的身体呈梭形(流线型),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正确。
B、鸟体内有许多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能保证它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正确。
C、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皮肤不能呼吸,错误。
D、鹰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A正确;
B、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共生关系,B错误;
C、乳酸菌的生活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把有机物发酵,产生乳酸。因此乳酸发酵时需密封。C正确;
D、乳酸菌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A、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利变异;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有利变异,A正确;
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蚊子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B错误;
C、细菌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C正确;
D、警戒色的形成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警戒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毒蛾的警戒色使其容易被敌害识别,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它的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是孢子植物。墙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叶,但没有真正的根,用孢子繁殖。水稻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四种植物都有叶绿体,其共同特征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而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体现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C正确;
D、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为增加我市的生物多样性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D错误。
故选:D。
6.【解答】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起固着作用的是根状物,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但其受精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不符合题意。
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不符合题意。
D、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脱离母体后,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萌发和生长,孢子是单细胞的,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的强得多,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因此种子植物更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符合题意。
故选:D。
7.【解答】解:A、①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能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错误;
B、②形体微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错误;
C、③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能量;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把葡萄糖分解成是酒精、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正确;
D、④为多细胞真菌,菌体由菌丝组成。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维持生活,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A、蝉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身体,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A正确;
B、鱼用鳃呼吸,鱼鳃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B正确;
C、鸟类食量大,直肠短,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食物,适于飞行,C正确;
D、家兔是草食性动物,牙齿具有门齿、臼齿的分化,兔的犬齿退化、盲肠发达适于消化植物纤维,与其植食性相适应,D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A、根据题干和题图可知,三大类家鸽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A正确。
B、不同品种的鸽形态各异,是变异的结果,但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脊椎动物的前肢:鸟(鸽属于鸟类)的翼、蝙蝠的翼手、鲸的胸鳍、狗的前肢以及人的上肢,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内部骨骼都是由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各部分骨块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故鸽的翼与鲸的鳍、狗的前肢是同源器官,C正确。
D、鸽属于鸟类,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无论是在吸气还是呼气时,肺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B。
10.【解答】解:A、鱼类和两栖类,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P是水生无脊椎动物,错误;
B、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其中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中昆虫纲属于陆生,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卵生;昆虫用气管呼吸,卵生,因此,Q用肺呼吸、卵生,错误;
C、脊椎动物根据皮肤外面是否有覆盖物,分为皮肤裸露(如两栖动物)和皮肤不裸露。两栖动物皮肤裸露,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的限制,因此,R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正确;
D、脊椎动物中鱼类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体温不恒定;爬行类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鸟类和哺乳类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因此,S与T的体温不能都能保持恒定,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生物不断的进化,才使我们有了物种丰富的地球,才有了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A正确。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
D、就地保护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
故选:C。
12.【解答】解:A、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正确;
B、苔藓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可以从叶的背负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他的生存,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正确;
C、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正确;
D、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错误。
故选:D。
13.【解答】解: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科学观察和不完全归纳法,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正确;
B、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错误;
C、巴斯德巧妙设计曲颈瓶,证明了使肉汤变质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正确;
D、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A、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因此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有口无肛门,正确。
B、软体动物大多数具有贝壳,节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骨骼,错误;
C、两栖动物和鱼类都由脊柱,因此,属于脊椎动物,正确;
D、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不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属于恒温动物,正确;
故选:B。
15.【解答】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
B、亚门是介于门与纲之间的一个分类等级。B错误。
C、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C正确。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一种的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密切。D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A、每一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所以全球所有大熊猫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A正确。
B、人工养殖会降低生物的野外生存能力,所以为更好保护大熊猫等珍稀生物,不应全部进行人工养殖。B错误。
C、就地保护中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C正确。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B。
17.【解答】解:A、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错误。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在观察实验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以保持体表的湿润,错误。
C、小龙虾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2对触角,属于甲壳纲,不属于昆虫,错误。
D、蝴蝶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正确。
故选:D。
18.【解答】解:A、图为病毒,病毒形态极其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正确。
B、噬菌体是指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如绿脓杆菌噬菌体可用于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细菌感染。B正确。
C、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类,病毒只能在相应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正确。
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D。
19.【解答】解:A、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因为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A错误。
B、仿生技术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雷达是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B正确。
C、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正确。
D.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A。
20.【解答】解: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不都是有益的,A错误。
B、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进化的结果,B正确。
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C正确。
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21.【解答】解:A、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的分类等级。分类等级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
B、就被子植物而言,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都可以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但根、茎、叶在植物的一生中生存的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发生的变化比较大,形态结构特征不稳定,而花、果实和种子则出现得比较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影响比较小,其形态结构特征比较稳定。因此,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B正确。
C、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错误。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22.【解答】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正确。
B、蚯蚓依靠肌肉运动,刚毛辅助运动。B错误。
C、螃蟹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捕食猎物,不营寄生生活。C错误。
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属于爬行动物,鳝属于鱼类。D错误。
故选:A。
23.【解答】解: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大量的孢子。由题干的叙述可知,这种植物叶的排列呈辐射状,叶片有分枝的叶脉,叶的下表面有呈线性排列的褐色孢子囊群,故属于蕨类植物。
故选:B。
24.【解答】解: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最多。水母的刺细胞里大多藏着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母能迅速弹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所以,水母的毒液是由刺细胞产生的。
故选:C。
25.【解答】解:A、由图可知,蛎鹬喜欢取食30~50mm长的双壳类。A合理。
B、蛎鹬很少取食60mm以上的双壳类。所以体型大的双壳类不能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B不合理。
C、喙较长的蛎鹬容易获取食物,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所以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合理。
D、蛎鹬不善于捕食60mm以上的双壳类,所以“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D合理。
故选:B。
26.【解答】解:“鸽”属于鸟类,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故D错误。
故选:D。
27.【解答】解:海生毛虫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节上有疣足,用来游泳和爬行,因此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A。
28.【解答】解:①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正确。
②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适于陆地生活,正确。
③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故爬行类的幼体也用肺呼吸,错误。
④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而不是皮肤裸露,错误。
⑤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适于陆生环境,正确。
故选:A。
29.【解答】解:A、食蚁兽的舌头细长是其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A错误;
B、人体的抗药性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产生,抗生素只能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B错误;
C、在自然选择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经过自然选择后不一定会成为新物种,C错误;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达尔文认为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30.【解答】解: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描写的应该是低矮的苔藓植物。
B、“松柏”属于裸子植物,“桃李”属于被子植物。
C、“荷和菊”都属于被子植物。
D、“楂、梨、笋”属于被子植物,“蕨”属于蕨类植物。
故选:C。
31.【解答】解:A、害虫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有的无抗药性,杀虫剂(农药)对害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A正确。
BC、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Ⅰ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在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C正确。
D、使用农药Ⅱ以后,同样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Ⅱ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抗药性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32.【解答】解: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现象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体色跟周围颜色相近的个体容易存活下来,跟周围颜色相差较大的个体被淘汰,遗传和变异是保护色形成的基础,动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跟人工选择无必然联系。
故选:D。
33.【解答】解:A、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题干中的蟹属于无脊椎动物、鱼和猪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根据生殖方式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按照生殖方式,蟹和鱼为卵生、猪胎生,B正确。
C、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从体温是否恒定看,蟹和鱼是变温动物、猪是恒温动物,C错误。
D、从呼吸器官看,蟹和鱼用鳃呼吸、猪用肺呼吸,D正确。
故选:C。
34.【解答】解:A、中华鲟属于鱼类,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A错误;
B、莽山烙铁头蛇属于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B错误;
C、朱鹮属于鸟类,气囊只是起到暂时储存气体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白头叶猴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征是胎生、哺乳,幼患得到母体的保护,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D。
35.【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因此,在海驴岛及周边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黄嘴白鹭最有效的措施;将黄嘴白鹭移入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将黄嘴白鹭的精子收入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将黄嘴白鹭移入邻近的西霞口野生动物园都属于易地保护,不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故选:A。
36.【解答】解:A、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说明了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瓶外原有的微生物,而不是瓶内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的空气,A正确。
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还不能形成原始生命,B正确。
C、观察露西的化石特征发现,她的上肢骨较细,下肢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C正确。
D、观察孔子鸟的化石发现它的前肢变成翼,具有鸟的特征,翅膀上有利爪,有牙齿,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说明孔子鸟是爬行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D错误。
故选:D。
37.【解答】解: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
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C错误。
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D正确。
故选:C。
38.【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A错误。
B、距现代越久远,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的化石越古老,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B正确。
C、生命的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没有氧气,C错误。
D、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错误。
故选:B。
39.【解答】解:A、病毒的个体非常小,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A错误。
B、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正确。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C错误。
D、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在自己遗传物质的指挥下,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B。
40.【解答】解:A、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A正确;
B、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其直接证据是化石,B正确;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C错误;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正确。
故选:C。
41.【解答】解: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圆筒状,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A错误。
B、河蚌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有坚硬的贝壳,属于软体动物,B正确。
C、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因在水中生活,体毛大部已退化,光滑无毛,C错误。
D、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用肺呼吸,D错误。
故选:B。
42.【解答】解:A、林奈的双名法给生物命名是:生物物种名由属名+种名构成,A正确;
B、两种生物同属的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两种生物同属的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题图中,鲢和鲤的最小共同分类单位是鲤形科,故两者的亲缘关系更近,B正确;
C、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鲶形目包含黄颡鱼属,鲶形目包含的生物种类比黄颡鱼属多,C错误;
D、保护鱼类资源主要是保护产卵期的母鱼和育肥期的幼鱼,所以可根据鱼的繁殖周期制定保护方案。D正确。
故选:C。
43.【解答】解:A、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
B、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大熊猫和熊的进化方向一致,可见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B正确。
C、从进化图中看出四者地位是并列的,无法看出哪种生物更加高等,C错误。
D、大熊猫和熊的分化在1000万年前,浣熊和小熊猫的分化在2500万年前,大熊猫与熊的分化比小熊猫与浣熊的分化大约晚了1500万年。D正确。
故选:C。
44.【解答】解:A、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硫化氢、甲烷等气体,A正确。
B、米勒的实验如图,
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B错误。
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C正确。
D、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D正确。
故选:B。
45.【解答】解:A、紫菜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可食用部分并不是叶,A正确。
B、银杏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B正确。
C、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因此判断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主要依据是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C正确。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乌龟是爬行动物,D错误。
故选:D。
46.【解答】解:A、地钱属于苔藓植物,没有分化出输导组织,A错误。
B、蛔虫的体表有一层角质层,这层角质层是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可以抵御消化液的侵蚀,B正确。
C、红豆杉叶外面包裹着蜡质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C正确。
D.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极熊厚厚的皮下脂肪层,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D正确。
故选:A。
47.【解答】解:A、藻类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它是淡水中的一种多细胞水生藻类植物,故A正确;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大都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能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B正确;
C、卷柏是蕨类植物,卷柏是不结种子的,是用孢子进行繁殖的,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耐旱能力强,比葫芦藓更适应陆地环境,故C正确;
D、水绵是藻类植物,卷柏是蕨类植物,葫芦藓是苔藓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卷柏也用孢子繁殖,不用种子繁殖,不属于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故D错误。
故选:D。
48.【解答】解:李亮赶海收获的动物中:海星、海胆属于棘皮动物,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螃蟹属于节肢动物,文蛤、香螺、竹蛏、海肠、牡蛎等都属于软体动物,故其中种类最多的是软体动物。
故选:C。
49.【解答】解:A、比较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猿的上肢,发现他们虽有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说明这些生物可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A正确;
B、1996年8月辽宁省的一位农民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科学家们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这是最早的原始鸟类,比德国发现的始祖鸟更原始,所以始祖鸟鸟和中华龙鸟的化石可以证明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B正确;
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在越新近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能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C错误;
D、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D正确。
故选:C。
二.解答题(共6小题)
50.【解答】解:(1)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因此A指胎生。
(2)蝗虫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蝗虫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与家蚕相比,蝗虫的发育过程没有的时期是蛹。
(3)青蛙依靠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长骨中空等。
(5)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会迅速跑过来取食是在遗传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1)胎生;
(2)外骨骼不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蛹;
(3)肺和皮肤;
(4)身体呈流线型(或前肢变成翼或胸肌发达或长骨中空等);
(5)学习行为。
51.【解答】解:(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多种多样的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都以DNA为遗传物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保持一致。
(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呈现多样性,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形成不同的结构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生物与不同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基因控制性状。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给子代。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1)DNA;先复制再均分
(2)分裂和分化;基因(遗传);生态系统
(3)生物性状;可遗传的变异
52.【解答】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2)咽既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又是食物进入的通道。检测人员用灭菌棉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咽侧壁及咽后壁数次,被检测人员可能出现恶心现象,这种反射是生来就有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3)对新冠肺炎感染者进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4)图中的乙出现了一道红色条带,因此是阴性。
(5)抗原进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遗传。
(2)气体和食物;非条件。
(3)控制传染源。
(4)阴性。
(5)特异性。
53.【解答】解:(1)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所以,资料一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双尾褐凤蝶属于无脊椎动物;虎纹蛙、眼镜蛇、苍鹰、小熊猫属于脊椎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两大类:双尾褐凤蝶、虎纹蛙、眼镜蛇属于变温动物,苍鹰、小熊猫属于恒温动物。
(2)双尾褐凤蝶属于昆虫,昆虫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引运动器官完成飞行运动;翅是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苍鹰属于鸟类,鸟类适合飞行的特点: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所以,苍鹰通过反复练习,捕获猎物的能力不断提高,这属于学习行为。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草树木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物种;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或体温是否恒定)
(2)双尾褐凤蝶的翅是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苍鹰前肢变成翼(言之有理即可);学习。
(3)建立自然保护区;多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54.【解答】解:(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特征是由“泛子”决定的,“泛子”可以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子代表现出亲代的特征。这里的“泛子”指的是基因,生物的特征是指的性状,而基因控制的性状是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的,而子代表现出亲代的特征是遗传现象,故达尔文通过“泛子”解释的是生物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故选:A。
(2)①图示中,父亲基因是AA,产生含A基因的精子,母亲的基因是aa,产生含a基因的卵细胞;故精子(A)与卵细胞(a)结合,形成受精卵(Aa),故图示中相应的基因如图所示:
由图可见,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会减少一半,说明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当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后,其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②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如果基因A和a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则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如果父母都能卷舌,所生子女有的能卷舌,有的不能,后代出现不能卷舌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而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杂合体:Aa,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3)两位科学家理论的融合,使得自然选择学说更加完善。通过本段科学史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迪,如:任何科学的发现都要经得起推敲,要逻辑严密(其它符合评分标准答案均可)
故答案为:(1)A
(2)
①一半
②AA或Aa(AA和Aa)(只答一个不得分);Aa×Aa;AA、Aa、Aa、aa(错一处不得分)
(3)任何科学的发现都要经得起推敲,要逻辑严密(其它符合评分标准答案均可)
评分标准:
分值 作答特征 典型作答
1 科学的严谨性 任何科学的发现都要经得起推敲,要逻辑严密
善于借鉴 要借鉴他人的成果,不能闭门造车
事物的内在联系 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
科学是无止境的 科学理论处在不断修改、发展和完善中
0.5 阐述个人理想与信念 我要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表达对科学家的崇高敬意 我十分钦佩达尔文和孟德尔的科学精神
表达对科学成果的兴趣 我要认真阅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了解自然选择学说
0 消极、错误言论,不作答 达尔文的学说很不完善
55.【解答】解:(1)蜜蜂属于昆虫,蜜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还具有分节的足和触角,且体外有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作用的外骨骼。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在生态平衡中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所以蜜蜂在采集花蜜的同时,也会帮助植物传粉.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体现了蜜蜂和蜜源植物之间合作的关系。蜜蜂的发育方式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
(3)蜜蜂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蜜蜂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4)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蜜蜂可以通过花的香味来寻找蜜源。蜜蜂还可以通过“圆形舞”、“8字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这是蜜蜂通过动作语言在传递信息。
(5)为了有效保护蜜蜂,我们应该做到:保护密蜂赖以生存的蜜粉源植物。(不滥用农药、包括除草剂、化肥、回绝转基因农作物)。
故答案为:
(1)头、胸、腹;节。
(2)合作;完全变态。
(3)外骨骼。
(4)跳舞。
(5)保护密蜂赖以生存的蜜粉源植物。(不滥用农药、包括除草剂、化肥、回绝转基因农作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