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过关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过关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4:2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过关练习-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枝干(gān) 圆圈(quān) 放假(jià) 簌簌(sù)
B.戒尺(jiè) 汉族(hàn) 打扮(fēn) 傣族(dǎi)
C.手臂(bì) 惩罚(fá) 互相(hù) 廉颇(pō)
D.一段(duàn) 所以(suǒ) 早晨(chèn) 咿呀(y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互相 工课 B.荒野 敬爱
C.照列 粗壮 D.树支 安静
3.下列四组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张照片 B.一块草地 C.一支孔雀舞 D.一条炊烟
4.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相同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下列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厉声(声音严厉地)
B.私塾(私人的房子)
C.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6.下列汉字读音为第四声的是( )
A.挨 B.楚 C.锻
7.下面对花“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出了花朵争相开放的情景。
B.从“跑出来”“跳舞”“狂欢”这三个词语中,能体会到花儿喜悦的心情。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下面四组生字中声母相同的一组是( )
A.坝 扮 缤 悲 B.洁 锯 禁 例
C.仰 犹 绒 愉 D.裳 诵 缩 视
9.四位同学对所关注的有新鲜感的词语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敬礼、扬起、详细(优优)
B.描写人或事物的词语:粗壮、古老、洁白、湿润(婷婷)
C.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私塾、先生、学生、敲响(成成)
D.描写声音的词语:咿咿呀呀、滴滴答答、急急忙忙(聪聪)
10.下列小题中,只有一个词语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A.模糊 B.混乱 C.糊里糊涂 D.不明不白
11.《花的学校》作者是________,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哲学家,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________》《________》等五十多部诗集。本文选自他的儿童散文诗集《________》。( )
A.老舍、茶馆、园丁集 、新月集
B.巴金、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
C.泰戈尔、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
12.下面词语中都是同一类的是( )
A.蝴蝶 猴子 小鸟 课堂
B.做饭 拍球 跳绳 做操
C.鞋子 裤子 帽子 袜子
13.[词语辨析]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遇到危险时,我们要保持________。
(2)湖面________得像一面镜子。
(3)自习课上,教室里非常_______。
A.冷静 安静 平静 B.冷静 平静 安静
C.安静 平静 冷静 D.平静 安静 冷静
14.下面是同学们关注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敬礼、扬起。
B.模拟事物声音的词语:咿咿呀呀、滴滴答答、急急忙忙。
C.描写事物的词语:粗壮、古老、湿润。
D.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私塾、口笛、学校。
二、信息匹配
15.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傣族(tài dǎi) 粗壮(zú cū) 飘扬(yán yáng) 阿昌族(chāng cāng)
坪坝(bà bèi) 洁白(jiè jié) 摔跤(jiāo jiao) 做游戏(yoú yóu)
16.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画“√”。
背(诵 涌) 照(例 列) (炼 练)习 (糊 胡)涂
吓(呆 杏) (功 攻)课 (历 厉)声 清(梦 楚)
17.选词填空。
突然 居然
(1)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跑出来。
(2)听了妈妈的话,我( )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飘扬 飘荡
(3)金色的田野里( )着孩子们快乐的笑声。
(4)校园里五星红旗迎风( )。
18.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扬:①高举;②在空中飘动;③称颂。
(1)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
(2)他今天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
(3)他扬起手臂,向对面的人群挥手致意。( )
19.好的词语让作文脱离平淡,我们平时要注意分类积累。下列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哪一方面的?
①虎头虎脑 ②眉开眼笑 ③乐于助人 ④出口成章 ⑤挤眉弄眼
⑥妙语连珠 ⑦愁眉苦脸 ⑧张牙舞爪 ⑨手舞足蹈 ⑩浓眉大眼
开朗大方 抓耳挠腮 眉清目秀 滔滔不绝 活泼可爱
神采飞扬 虚心好学 勤奋刻苦 风趣幽默 温柔体贴
外貌: 品质: 动作:
神态: 语言: 性格:
20.选择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
(2)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
(3)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字音的辨析。
A.枝干(gān)——(gàn);
B.打扮(fēn)——(bàn);
D.早晨(chèn)——(chén)。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字形的识记,需要在平时学习中认真的书写记忆。
A.工课——功课:指老师为学生安排的学习任务。
C.照列——照例:按照贯例;按照常情。
D.树支——树枝:树木的枝条。
3.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搭配。
A.正确。“张”形容成片的事物,如:一张照片。
B.正确。“块”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一块草地。
C.正确。“支”表示“队伍”“歌曲”“舞蹈”,如:一支孔雀舞。
D.不正确。“炊烟”指的是烧煮食物时所冒出的烟,可用量词:一阵炊烟、一丝炊烟、一袅炊烟、一股炊烟。
4.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意思:只有不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弄明白,才能获得知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和“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意思相同。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故选B。
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解释,需要对一些常识类名词进行识记。
B.私塾: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6.C
【详解】考查汉字读音。
A.挨,多音字。可读āi,ái。
B.楚,chǔ。
C.锻,duàn。
故选C。
7.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花“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是运用拟人手法,表明花儿花朵争相开放,从“跑出来”“跳舞”“狂欢”这三个词语中能体会到花儿活泼欢快的气氛,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因此C项的表述不正确。
8.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声母。
A相同。
B不相同。洁、锯、禁的声母是j,例的声母是l。
C不相同。仰、犹、愉的声母是y,绒的声母是r。
D不相同。诵、缩的声母是s,视的声母是sh,裳的声母是ch、sh。裳是个多音字。裳:cháng。光明。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shang。〔衣~〕衣服。
9.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分类。
选项A分类有误,“详细”属于形容词。
选项B分类正确。
选项C分类有误,“敲响”不属于事物名称。
选项D分类有误,“急急忙忙”不属于描写声音的词语。
10.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A 模糊,意思是轮廓模糊不清。
B 混乱,释义为无条理,无秩序;不安定。
C 糊里糊涂,指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D 不明不白,意思是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根据句意,由“背”可知选C更恰当。
11.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花的学校》的作者是泰戈尔,《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2018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 ,并特邀张蕾录音。
诗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致力讴歌的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笔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描绘了孩子对自由的渴望。
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故选C。
1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按类别积累词语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需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辨析是否为同类词语即可。平时在学习生活中学生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并学会分类。
A 本项“蝴蝶、猴子、小鸟”都是动物,“课堂”不是。
B 本项“拍球、跳绳、做操”都是体育活动,“做饭”不是。
C 本项“鞋子、裤子、帽子、袜子”都是服装的具体名称,属于同类词语。故选:C。
13.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平静:指(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冷静:指沉着,不感情用事。
根据词义,结合(1)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冷静”。结合(2)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平静”。结合(3)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安静”,故选:B。
14.B
【详解】考查对词语的归类。
B项,结合“咿咿呀呀、滴滴答答”来看这两个属于拟声词,而“急急忙忙”不属于拟声词。
15.dǎi cū yáng chāng
bà jié jiāo yóu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语选择正确拼音的能力。
傣族,读dǎi z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与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山川交错的河谷地区。
粗壮,读cū zhuàng:强壮而扎实。
飘扬,读piāo yáng:在空中随风舞动。
阿昌族,读ā chāng z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坪坝,读píng bà:指平坦的场地。
洁白,读jié bái:纯白的;没有被其他颜色污染的白色。
摔跤,读shuāi jiāo:指跌倒在地。
做游戏,读zuò yóu xì:指玩游戏。
16.诵√ 例√ 练√ 糊√
呆√ 功√ 厉√ 楚√
【详解】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背诵:指不看原文凭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字的读书方法。故选“诵”;
照例:照样;遵照常例,按照以前的惯例,照这以上的例子。故选“例”;
练习: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进行某种动作。,故选“练”;
糊涂:头脑不清;不明事理。故选“糊”;
吓呆:吓得目瞪口呆。形容惊吓过度。故选“呆”;
功课:学生按照规定学习的知识、技能。故选“功”;
厉声:指严厉的声音。故选“厉”;
清楚:指清晰;明白;有条理。故选“楚”。
17. 突然 居然 飘荡 飘扬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突然:(形)在很短时间里发生。
居然:(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1)结合句子“从无人知道的地方”可知,花是突然跑出来的。故用“突然”。
(2)结合句子“顺利完成任务”可知,是听了妈妈的话。故用“居然”。
飘扬:指随风摆动或飞扬。
飘荡:(动)指在空中随风摆动或在水面上随波浮动。
(3)结合句子“孩子们在金色田野里玩耍”可知,到处都是欢快的笑声。故用“飘荡”。
(4)结合句子“校园里的五星红旗”可知,在随风摆动。故用“飘扬”。
18. ② ③ 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辨析能力。
(1)根据语境,结合“迎风”一词可知这句话中的“扬”是在空中飘动的意思,故选②。
(2)根据语境,这句话中“赞扬”中的“扬”是称颂的意思,故选③。
(3)根据语境,“扬起双臂”“挥手致意”可知这句话中的“扬”是高举的意思,故选①。
19. ①⑩ ③ ⑤⑧⑨ ②⑦ ④⑥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归类。
虎头虎脑:形容健壮憨厚的样子(多指男孩儿)。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乐于助人:很乐意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出口成章: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挤眉弄眼:(~儿)用眉眼示意。
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愁眉苦脸:形容愁苦的神情。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手舞足蹈: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浓眉大眼:又黑又密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形容眉目有神的人。
开朗大方:(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不拘束。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俊秀。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活泼可爱: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
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虚心好学:不自满喜爱学习。
勤奋刻苦: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风趣幽默:语言诙谐,行为或出人意料或搞笑不合常理。
温柔体贴:温顺关怀体贴。
结合词义可知,形容人物外貌的词:虎头虎脑、浓眉大眼、眉清目秀。形容人物品质的词是:乐于助人、虚心好学、勤奋刻苦 。形容人物动作的词是:挤眉弄眼、张牙舞爪、手舞足蹈、抓耳挠腮。形容人物神态的词是: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神采飞扬。形容人物语言的词是: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形容人物性格的词是:开朗大方、活泼可爱、风趣幽默 、温柔体贴。
20. 拟人 比喻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排比句指使用排比修辞方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1)“欢唱的小鸟”赋予了小鸟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将“车辆”比作“小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有……有……有……还有……”构成了排比句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