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鲁教版1.5《童趣》课件7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上鲁教版1.5《童趣》课件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12 21: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那是多么欢快,多么有趣,至今记忆犹新,请欣赏这几幅图片,让它带我们回到那快乐的童年时代,用一段话讲述自己最难忘的童年趣事.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 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作者 沈复
[作者作品]
沈 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
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三维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语感,达到背诵的目的;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
1、认准字音
2、把握朗读节奏
mi o
l
y
l
h
h
ma
ji ng
zh
p ng
sh
藐小
鹤唳
怡然
土砾
丘壑
项为之强
童稚
庞然
数十
凹凸
t
o
癞蛤蟆

请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蹲其身,使/与台齐。
见/二虫斗草间。
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1)项为之强 ( )
(2)果如鹤唳云端 ( )
(3)以丛草为林 ( )
(4)兴正浓 ( )
(5)方出神 ( )
(6)驱之别院 ( )
脖子
果真
树林
兴趣

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1) 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9)鹤唳云端
(故,所以)
(私,私下。
(丘,山丘。壑,山沟。)
(用鞭子打)
(徐:慢慢 以,用。)
于,在)
(之,指蚊子。强,通“僵”,僵硬)
(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秋毫:最细微的事物
唳:鸟鸣
(9)使之冲烟而飞鸣。
(10)蹲其身,使与台齐。
(11)以草为林。
(12))神游其中。
(1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4)驱之别院。
(之,蚊子。)
(其,自己)
(以,把。)
(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为,被。)
(之,它。指癞蛤蟆。)
疏通课文内容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连最细微的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
译文
每次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1)段意:
总写童年时超然物外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然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观看它们,脖子因此而变得僵硬.
群鹤舞空
鹤唳云端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一幅青云白鹤图观赏,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此我感到高兴极了。
(2)段意:
趣事一: 观蚊如鹤。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凸出来的土块当成丘陵,凹的部分当成山沟,想象着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愉快而又满足。
趣事二: 神游山林。
二虫
相斗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
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动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打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趣事三: 鞭打蛤蟆 。
小结:
1、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三件趣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是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物外之趣
2、作者把这种趣事称为“ ”。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虾蟆)
我能行!
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将课文
熟读成诵
注意读准字音。
这篇文章,你能背了吗?
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要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观察要仔细、敏锐,还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有创新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本文对大家有什么启示?
——歌德
课外积累
质疑大挑战:
提出自己阅读中不理解或不能解决的问题。
大胆提吧!
代词
其 之
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
昂首观之
观之
驱之别院
代藐小之物
代自己
代夏蚊
代二虫斗草间
代虾蟆
私拟作
徐喷以烟
鞭数十
以虫蚁为兽
故时有物外之趣
方出神
盖一癞蛤蟆
项为之强
果如鹤唳云端
驱之别院
暗暗地
慢慢地
用鞭子打
把…当作…
所以

原来
脖子 通“僵”僵硬
果真
驱赶
想一
作 业
推开那扇窗,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请发挥你的想像,写一个片段。
想一想
其 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
(代词,它的)
(代词,指自己)
观 做青云白鹤观
昂首观之
(景象)
(看)
(把)
(用)
以 以丛草为林
徐喷以烟
见藐小之物
之 心之所向
使之冲烟而飞鸣
(助词,的)
(助词,名词和动词之间,不译)
(代词,它,指蚊子)
以虫蚁为兽
为 为之怡然称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wéi,作为、当作)
(wèi ,介词,因为)
( wèi,被)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做青云白鹤观
3、以丛草为林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故,所以;时,时常)
(以,用;之,它们;观,景观)
(以,把;为,作为)
(其中,它们中间)
(为,被)
解释加横线的字
仙居外语学校 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