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鲁教版1.5《童 趣》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上鲁教版1.5《童 趣》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9 21: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童 趣 》
课题:《童趣 》 课型:新授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学习要点:
1. 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4.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重点难点:
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3. 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学习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2.查阅资料,了解一点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识,写在下面。
作者沈复是清朝乾隆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间人,他首先是一个落魄的商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但沈复并非如此,从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他的《童趣》一文来体味这种趣味兴致之真。
3.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示例: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说明:“/”表示句中停顿 )
4.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项(脖子)为之强
(2) 作(当作)青云白鹤观(景观)
(3)果(果然)如鹤唳云端
(4) 以丛草为(当作)林(山林)
(5) 为(因为)之怡然称快
(6) 兴(兴致)正浓
(7) 方(正)出神
(8)驱(驱赶)别院
5.在认真完成上面第3、4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6.平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二.检查导入
1. 导入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想像力的文章——《童趣》,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作品。
作者沈复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首先是一个落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但沈复并非如此,从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他的《童趣》一文来体味这种趣味兴致之真。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学习研讨
(一)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一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二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
作业布置:熟读直至背诵全文。
第 二 课 时
检查巩固上节内容
(二)细读课文,梳理思路,整体感知
1.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学生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
2.梳理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统摄这几件事的词语(主旨)是什么?
明确:三件事:(1)观蚊成雷(2)神游山林(3)观虫斗,驱蛤蟆
主旨句:故时有物外之趣。
(三)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作者的童趣所在。
三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进入课文情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
2.为什么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或者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明确:作者之所以获得“物外之趣”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富有联想和想象力。我们要学习他这种观察细致,富于联想和想象力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四)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言
本文语言富有童真童趣,可让学生在反复品味赏读之中谈自己的收获。
示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赏析:上面的句子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孩童时富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并且读来很有气势。
学生自由交流赏析精彩语句。
四、迁移提高
拓展延伸,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善于观察想象
训练语段:周作人的一篇富有童真童趣的散文
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孩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苍蝇。苍蝇共有三种: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金苍蝇即青蝇,小儿谜中所谓“头戴红缨帽,身穿紫罗袍”者是也。我们把他捉来,摘一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标题云'苍蝇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们有时把他的背竖穿在细竹丝上,取灯心草一小段放在脚的中间,他便上下颠倒的舞弄,名曰“戏棍”;又或用白纸条缠在腿上纵使飞去,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个年富力强的苍蝇用快剪将头切下,他的身子便仍旧飞去。希腊路吉亚诺思(Lukianos)的《苍蝇颂》中说:“苍蝇在被切去头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时光”,大约两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是这样的玩耍的了。
1.找出文中能够体现作者善于观察的句子,认真体会。
句子:“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 “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
明确:所摘选句子都体现出了作者观察细致。
2.找出文中能够体现作者富有联想和想象力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童真童趣。
语句:“我们把他捉来,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我们有时把他的背竖穿在细竹丝上,取灯心草一小段放在脚的中间,他便上下颠倒的舞弄,名曰“戏棍”;又或用白纸条缠在腿上纵使飞去,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
明确:所摘选句子都体现出了作者富有联想和想象力,富有童真童趣。
五、反馈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
(1)故(因此 )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 在)空中
(3)徐喷以(用)烟
(4)以(把 )丛草为林
(5)物外之(的)趣、心之( 结构助词,不译)所向、驱之(它,代指癞蛤蟆 )别院
2.填空
(1)《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1)观蚊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雷(2)神游山林(3)观虫斗,驱蛤蟆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趣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2)“故时有物外之趣”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3.记住文后列出的本课出现的成语,并在书上解释出它们的意思。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明确:丛草、虫蚁、虫蚁。
(2)选文第②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是:不觉呀然一惊。
(3)第①②段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①段概括描述作者富有联想和想象力,富有童真童趣。第②段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作者富有联想和想象力,富有童真童趣。
(4)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明确:体现作者同情弱小同时又富有爱心的良好品质。
(5)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略)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学 奕
孟子
奕①之为数,小数②也,不专心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③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④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①奕:古代一种围棋。 ②数:技艺。 ③奕秋:善奕者,名秋。 ④为:谓,说。)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huì) 鸿鹄将至(hú)
(2)用“∕”划分朗读节奏。
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
(3)解释加点的字。
①通国之善奕者也(擅长)
②惟奕秋之为听(只、单)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只、单)
④虽与之俱学(共同)
(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明确: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明确: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6)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