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兼爱》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
B.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
C.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
D.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察乱何自起”的“当”与《登泰山记》“僻不当道者”的“当”含义一样,都为“对着,面对”的意思。
B.大夫,古代职官的级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称一般任官职者为大夫。
C.家,卿大夫的封地。因此,春秋时代卿大夫封地的官员称为“家君”,卿大夫则称为“家主”。
D.子墨子,前一个“子”是先生、老师的意思,表敬称。《墨子》一书是墨子弟子所记,所以在“墨子”前加上“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通过假设论证指出天下动乱不休的起因就在于人人只知“自爱”而“不相爱”。
B.《墨子》说理语言浅显且正反论说,这种文风与墨家思想的受众是中下层人民有关。
C.节选部分论述了“兼爱”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及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
D.墨子的“兼相爱”与“交相利”密切结合,认为“爱人”就是要“利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5.《说文》解释“兼”的含义是“一手持二禾”:一只手握住两根稻秆。细读文本,谈谈你对选文“兼爱”内涵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
②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色。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③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上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接;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外有以怀天下之贤人。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困,出诛则强。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式,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
④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是以必为置三本。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故古圣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夫岂为其臣赐哉?欲其事之成也。
(选自《墨子·尚贤》,有删节)
材料二: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选自《墨子·兼爱》)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B.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D.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色,古有脸色、面子、容貌、以色相事人者、色彩等义项,文中指以色相事人者。
B.爵位指君主国家贵族的封爵和等级,中国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C.“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中的“正”和《<论语>十二章》中“就有道而正焉”的“正”意思不同。
D.“以实官府”中的“实”和《五石之瓠》中“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实”意思相同。
8.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①段墨子提出统治人民,主持社稷,治理国家,就应该知道崇尚贤能是为政的根本。
B.材料一第③段墨子指出了贤者治国、长官治邑在法治、财政、民生、交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C.材料一第④段墨子强调只有给予贤者爵位、蓄禄、政令这“三本”,才是真正意义上尊崇贤人。
D.两则材料中的“尚贤”“兼爱”是墨家重要的政治主张,以解救时弊为目的,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10.材料一第②段围绕古者圣王尚贤任能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兼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1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当察乱何自起 B.故不孝不慈亡
C.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虽父之不慈子 B.故亏父而自利
C.盗爱其室,不爱异室 D.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1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定语后置句) B.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判断句)
C.皆起不相爱。(状语后置句) D.当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兼爱
《墨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14.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B.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C.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家:家庭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鼓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焉能治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B.臣子之不孝君父 人之有是四端也
C.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若使天下兼相爱 若属皆且所虏
1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动乱的根源,否则就达不到目的。
B.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造成伦理崩坏、抢劫偷盗、诸侯攻伐的现实。
C.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能消除乱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天下大治。
D.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例证法,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7.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18.通过学习课文,谈谈你对墨家的“兼爱”思想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节选自《墨子·兼爱上》)
文本二:
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
是故子墨子曰:“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红,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失损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B.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C.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D.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这里指卿大夫的封地,按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卿大夫位于诸侯与士之间。
B.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春秋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C.幽厉,这里指周幽王与周厉王,“幽”和“厉”是后人为两位国君所设立的庙号。
D.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帝王宗庙制一般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由“故……亡”三个句子串起,有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表达效果,逻辑性强,有说服力。
B.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能消除乱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实现天下大治的目的。
C.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自身不改变、不努力的统治者和百姓拿“命运”来说事的批判。
D.墨子认为,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虚心采纳谏议。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2)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
23.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为政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二、小阅读-课内
24.墨子的“兼爱”思想,因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的要求,所以自战国起直至持续时间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一直未被统治者接纳。那么,现在我们重读《墨子》,其“兼爱”思想是否有现实意义?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三、选择类
2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C.当察乱何自起 D.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参考答案:
1.B 2.A 3.A 4.(1)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自己得利。
(2)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勉励亲爱呢? 5.兼爱的主要观点是: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即尽爱、俱爱,不分民族、阶级、亲疏、住地、人已、主仆等差别,包括过去和未来的一切人,是最为普遍深刻的人文精神与人道主义。
6.C 7.D 8.B 9.(1)贤人治理都邑,早出晚归,翻耕种植,积攒豆粟,所以粮食多而人民食用充足。
(2)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 10.①选拔公正(不偏私)
②谨慎考察
③量才而用
11.C 12.D 13.A
14.C 15.B 16.D 17.(1)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
(2)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就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 18.墨子认为兼爱为是,不相爱为非,审察兼爱必能致治,不相爱必然致乱的道理,是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是有为而发的。但是墨子简单地将社会祸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把兼爱看作止乱致治的良方,是出于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兼爱说所反映的墨家平等意识,却是对儒家爱有差别等级观念的突破,无论在当时还是在我们反对霸权主义的今天,墨家“兼爱”思想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19.B 20.C 21.D 22.(1)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实行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
(2)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 23.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
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
③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4.【示例】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杀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