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台阶》(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台阶》(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9:28: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台 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生字,看读音的准确性,教师适当点拨。(以生字表中的生字为主)
2.指名用“微不足道”“大庭广众”口头造句,看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教师小结后,导入新课。
师述:
“台阶”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父亲为了提高身价和地位,决意要建造新的台阶,那么,他是怎样建造的?结果又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自评,教师归纳。
问题⑴: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明确: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问题⑵: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明确:
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问题⑶: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明确: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问题⑷: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⑴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⑵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⑶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明确: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明确: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⑴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⑵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⑶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⑷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4.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明确: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三、课堂训练,深入探究。
1.教师设问:
新屋建造好了,台阶也提升了,可是父亲却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2.学生分组探究。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各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和记录员,由小组长牵头组织成员积极探究,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同一结果。记录员将结果做好记录,以备发言作答。
3.汇报探究结论。
示例:
⑴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
学生甲: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学生乙: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学生丙: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
学生甲: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学生乙: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学生丙: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应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四、发表看法,拓展延伸。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吗?
示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台阶是身价和地位的标志。父亲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父亲想提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追求被人认同、尊重。
2.你对父亲造台阶这件事有怎样的评价?
示例:
父亲的台阶是造成了,也抬高了,可父亲还是父亲,并没有改变身份和地位,不同的是人变老了,身体垮了,精神也崩溃了。(从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方面组织语言也可。)
五、教师总结,归纳中心。
本文写父亲历尽千辛万苦,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表现了劳动人民提高地位、赢得尊重的心愿。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
六、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仔细体会“父亲”的心理和情感,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