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9:31: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慰藉( ) 钻探( ) 地壳( ) 校补( )
蕴藉( ) 钻研( ) 外壳( ) 校对(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词语写在后面括号里。
无瑕顾及( ) 锲而不舍( ) 群议排衙( )
兀兀穷年( ) 警报跌起( ) 慷慨淋漓( )
沥尽心血( ) 迥然不同( ) 目不窥圆( )
3.指名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4.教师明确答案后导入新课。
明确:
1. 慰藉(jiè) 钻探(zuàn) 地壳(qiào) 院校(xiào)
狼藉(jí) 钻研(zuān) 外壳(ké) 校对(jiào)
2.无瑕顾及(无暇顾及)群议排衙(群蚁排衙)警报跌起(警报迭起)目不窥圆(目不窥园)
3.主旨:本文刻画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师述:
本文中写到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这与他的爱国精神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来探讨吧。
二、讲授新课,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7)。
1.学生认真阅读1~7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原话有何作用?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准确概括其意吗?
⑵这部分主要写闻一多先生的什么事?与后文内容有着怎样的联系?
2.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3.教师小结,归纳明确。
明确:
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原话,既点明了课题,又开启了下文,为下文记叙闻一多“典籍钻探”的事迹铺开了路。若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那就是“埋头苦干”或“脚踏实地”。
⑵这部分主要从学者的角度写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并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这是积蓄斗争力量的一个过程,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后面的斗争经验和才能。后面的内容与这部分内容是分不开的。
4.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仔细体会。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20)。
1.学生自由朗读8~20段后,思考下面问题。
⑴怎样理解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⑵为什么说“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呢?
⑶这部分内容能与前部分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3.教师小结,归纳明确。
明确:
⑴因为这部分写的是闻一多先生的斗争过程,这句话是相对前部分内容而言的,如果说前面是“默默无闻”地积蓄力量,那么这里就是“惊天动地”地战斗,所以说“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⑵这是斗争的过程,“起先,小声说”是动员,涉及的对象是“昆明的青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号召,涉及的对象是“全国人民”。动作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
⑶不能交换位置。因为第一部分是作为学者方面来积蓄斗争力量的,是斗争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实践,是斗争的过程,两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
4.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仔细体会。
三、课堂讨论,深入探究。
1.学生默读全文,探究相关问题。
问题⑴: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只选取六件事?
明确: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问题⑵: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明确: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样做,从课文17、18小节所传达的内容可以看出。
问题⑶: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学生再读全文,深入体会。
四、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课后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仰之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