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9:30: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学习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人物的感情世界。
难点: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提起鲁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你只知道革命道路上的鲁迅,只知道文学卓著的鲁迅,你知道生活中的鲁迅吗?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会为我们介绍鲁迅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鲁迅在生活中的另一角色吧。
二、预习课文,基础积累。
(一)人物介绍。
1.介绍本文作者。
萧红(1911—1942),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乃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次年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病逝于香港。
2.介绍本课主人公。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另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
(二)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字词学习。
1.学生听朗读录音(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画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或结合课下注释给生词释义。
3.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词语释义,以供参考。
【校对】核对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或标准。
【草率】形容粗糙简略,(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不慎重,含贬义。
【悠然】一般指安闲、闲适或深远的样子。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四)检查预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咳嗽(sù) 调羹(gēng) 绞肉(jiǎo) 明朗(lǎng)
B.校对(xiào) 草率(shuài) 洗澡(zǎo) 轻捷(jié)
C.吩咐(fù) 抹杀(mā) 疙瘩(gē) 揩擦(kāi)
D.薪金(xīn) 悠然(yōu) 藤椅(téng) 舀子(yǎ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菲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
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B.我也非常得意,很规距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C.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D.鲁迅先生不带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土蓝的棉布袍子,头上戴着灰色毡帽,
脚穿黑帆布胶皮底鞋。
3.用“深恶痛绝”“不以为然”口头造句。
明确:
1.D(A项,“嗽”应该读“sòu”;B项,“校”应该读“jiào”;C项,“”应该读“mǒ”。)
2.C(A项,“菲”应为“啡”;B项,“距”应为“矩”;D项,“带”应为“戴”。)
3.示例: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些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梳理结构。
1.学生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快速莫看课文,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其意。
3.指名说出答案后教师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29段):讲了我与鲁迅先生在内山书店见面的过程以及发生的事情。
第二部分(30~31段):讲了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对我的鼓舞和影响。
(二)感知内容。
1.学生快速朗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
2.学生再次浏览全文,然后思考问题。
问题: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的?你对鲁迅先生的总体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3.学生举手回答,相互补充,完善答案。
明确:
⑴笑声明朗;⑵走路轻捷;⑶留客吃饭;⑷调侃玩笑;⑸大家冲破忧郁心境,会心一笑;⑹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⑺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⑻许先生忙碌的工作;⑼与大家看电影;⑽把阅读当休息;⑾午后待客与夜间工作;⑿吃鱼丸; ⒀亲手包书;⒁带病拼命工作。
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三)明确主旨。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从鲁迅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腻而动人地描写了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生活,表现了鲁迅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展现了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形象,抒发了对鲁迅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运用多媒体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鲁迅的仰慕之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