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教师检查对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题的完成情况,对完整性和对错方面临时性做简要点评。
二、学习新课,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教师口头提问。
⑴作者是怎样和第一只猫相遇的?又是怎样描述第一只猫的?
⑵第一只猫的结局怎样?我有怎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评价。
明确:
⑴三妹从隔壁要来一只新生的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颜色漂亮;性格活泼。】
⑵小猫死了。我由“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到最后“感着一缕的酸辛”。【从“快乐”到“失落”。】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3~14自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我家是怎样得到第二只猫的?比较第一只猫有什么不同?
⑵第二只猫失踪后,全家人有怎样的反应?
⑶第二只猫失踪后,我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⑷第二只猫失踪后,我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2.指名回答,其他学生点评,教师评价。
明确:
⑴母亲带回来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⑵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⑶“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这是作者不愿接受的事实,之所以作者有这样的想法,是作者用这样的方式来对自己心灵的安慰,对小猫的回归抱着一线希望。
⑷有些亡失的预警→怅然,愤恨,诅骂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15~34自然段,教师逐步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或抢答。
⑴师问: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三只猫的?它又是怎样进入我家?大家对它的态度如何?
生答: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这只可怜的小猫如果我们不取来留养,就会被冬寒与饥饿所杀,于是张婶把它拾了进来。大家都不大喜欢它。
⑵师问:大家都不大喜欢第三只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答:它不仅不好看,更重要的是不活泼,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不能给人带来快感。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后文猫“无罪受冤”埋下伏笔。
⑶师问:一只芙蓉鸟死后,我凭什么断定是猫咬死的?我又是怎样做的?
生答:一是根据第三只猫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二是责问张婶“为什么不小心”,张婶默默无言;三是“我”找不到猫,断定它“畏罪潜逃”;四是猫躺在露台板上,嘴里好像吃着什么。于是,我“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⑷师问:怎样理解“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句话的含义?
生答:因为我知道我错了,猫是受冤枉的,它无法辩解,只是被动地、无端受罚,我对它的“惩戒”受到良心谴责,为此心里特别难过,如同钢针刺痛良心一样。
⑸师问:为什么说“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生答:有些事做错了可以重来,唯独我对第三只猫的“虐待”这个错误是无法弥补的,它没办法向人们“申诉”,我也无法向它解释,这已经成了永久的“冤案”。
⑹师问:第二只猫死后,“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亡失后,“我家永不养猫。”为什么会这样?
生答:因为每次养猫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特别是第三只猫,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更刺痛了我的心。表达了我的深刻悔恨。
三、再读全文,重点探究。
(一)学生自由通读全文,共同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明确:
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因主人喜爱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是毛色难看,不喜欢“玩游”的忧郁性情,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更会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2.“我”家三次养猫,我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
第一次养猫:当三妹追小猫玩时,“我”微笑看着,当报告猫的死讯时,“我”感到“酸辛”;第二次养猫: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随着猫亡失消息的证实,“我”很“怅然”“愤怒”;第三次养猫:先是“不大喜欢它”,接下来是“很愤怒”,打了它,后来觉得“我”错了,“心里十分难过”。
3.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文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既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后一只猫悲剧的主要制造者。这样,作者容易借“我”之口,便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便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揣摩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学生朗读全文后,按照提示回答问题。
1.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明确: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2.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文章是从哪些细节来表现出来的?
明确: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出来。如“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3.第三只猫的“可厌”,作者又是从哪些细节来描写的?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
明确: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的。如“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4.本文作者通过写猫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
本文写的是猫,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作者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四、课堂训练,强化记忆。
学生浏览全文,同桌互相讨论,共同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二、三题,教师巡视,可适当进行少数人点拨指导。
五、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1.抄写本课生字生词。
2.独立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