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猫》(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猫》(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6:3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生机勃勃”“畏罪潜逃”等词语。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学习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厘清文章结构,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以及在家中的地位。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雨果曾经说过:“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所以说,未能学到以爱心对待动物的观念,将来可能造成人格及行为发展的偏差。猫是很多人喜爱喂养它的宠物。可你从喂养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吗?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就从养猫中领悟到生活哲理和做人道理,是什么哲理呢?我们从他的《猫》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一)作者简介。
(
郑振铎,

1898
—1958)
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23年
后主编《小说月刊》
,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著有短篇集《取火者的逮捕》等。
)
(二)了解背景。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三)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
⑴老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⑵学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下注释给相关汉字(做记号的生字)注音。
⑶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生字注音预习题。(学生可能难以读准的汉字。)
消耗( ) 忧郁( ) 懒惰( ) 怂恿( )
安详( ) 乞丐( ) 预警( ) 怅然( )
蜷伏( ) 叮嘱( ) 惩戒( ) 悲楚( )
断语( ) 冤枉( ) 虐待( ) 芙蓉( )
2.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生词。
⑴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工具书或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理解相关词语(做记号的生词)的意思。
⑵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生词释义预习题,学生对照参考。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形容烦恼尽除、得到解脱,心情安然自得,心情快乐舒畅。
【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畏罪潜逃】意思是犯罪后害怕定罪而逃走。
【怅然】意思是指失望,不痛快的样子。也指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冤枉】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
【虐待】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些人或某些事物。
(三)检测预习。
1.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预习检测题。
⑴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消耗(hào) 忧郁(yù) 懒惰(duò) 怂恿(sǒng)
B.安详(xiáng ) 乞丐(qǐ) 预警(jǐng) 怅然(chàng)
C.蜷伏(quán) 叮嘱(zhǔ) 惩戒(chéng) 悲楚(chǔ)
D.断语(duàn) 冤枉(yuān) 虐待(lüè) 芙蓉(róng)
⑵用“畏罪潜逃”“生机勃勃”练习各说句话。
2.指名说出答案,教师对错误答案点拨指正。
明确:
⑴D(“虐待”的“虐”,正确的读音应该是“nüè”。)
⑵示例:畏罪潜逃:他已经失踪多日,想必是畏罪潜逃了。生机勃勃: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杏树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说出本文的思想主题。
3.指名分别作答,教师归纳后出示参考答案。
明确:
1.本文结构划分如下:
第一部分(1~2段):“我”家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后来病死了,“我”感到酸辛。
第二部分(3~14段):“我”家养了第二只猫,但被人捉走了,“我”的心中感到悲伤与愤恨。
第三部分(15~34段):“我”在家养了第三只小猫,最后被“我”冤死了,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我”家自此永不养猫。
2.本文主题思想:
《猫》主要写了作者曾经养过的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详写了第三只猫,表现了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和对周家姑娘的行为的谴责,对偷猫人的鞭挞, 中心思想: 表达了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教育我们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
四、课堂训练,强化记忆。
1.学生整理笔记,抄写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2.学生学会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老师指导学生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学生独立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题(浏览课文后完成表格填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