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9: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中的重点字词,领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3.正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中的重点字词,领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冬天,在岑参的眼里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冬天,在柳宗元的眼里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天,在刘长卿的眼里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可是,济南的冬天却别有景致,迥然不同。现在,就让老舍先生为向导,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吧。
二、预习课文
(一)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
老舍(1899

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有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
(二)学习字词
1.听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对照课文边看文章边听朗读,用红色彩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读课文,拼读生字词。
⑴自读课文,用“①②③……”标出各个自然段的序号。
⑵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下的注音读准生字。
⑶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词义。
3.检查效果,测试生字词。
⑴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生字测试题,指名说出测试结果。
题目: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镶嵌(qiàn) 安适(shì) 着落(zháo) 慈善(cí)
B.肌肤(jī) 济南(jì) 宽敞(chǎng) 贮蓄(zhù)
C.澄清(chéng) 空灵(líng) 地毯(tǎn) 奇迹(jì)
D.响晴(xiǎng) 唤醒(huàn) 水纹(wén) 狭窄(zǎi)
明确:C(A.“着”:zhuó;B.“济”:jǐ;D.“窄”:zhǎi。)
⑵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生词测试题,指名说出测试结果。
题目: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习,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学习,是开心果,是让人快乐的;学习,是午餐,是让人享受的。
B.仁慈是不可丢的美德,生的人远比死的人更须要慈善。
C.叔叔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穿上西装后显得更秀气。
D.他现在不懈的努力,正在为贮蓄人生价值做准备。
明确:C(秀气:既指清秀,多形容姑娘,另指器物细小。)
⑶教师小结: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对没有把握的字词,要借助工具书或课文下的注释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并加强记忆。尤其要重视词语的运用,想想词义与特殊语境是否相符,认真推敲,仔细琢磨,做到心中有数。
(三)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同桌共同讨论,商量讨论结果,形成共同意见。
〖思路:温晴(总写)→山(分写)→水(分写)→冬天的济南(总结)〗
3.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最后的集体成果。
三、课堂训练
1.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整理字词笔记。
2.默读课文,摘录并整理文中优美语句,任选其中一句试着赏析,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体验情景交融的写法。
3.同桌互相交流,交换阅读体验和感受,教师巡视以备点拨疑难。
四、课堂作业
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面“积累拓展”的第三题。(提示:同桌可互相交流讨论,完成后交换批阅并发表自己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