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2《台阶》(第一课时)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2《台阶》(第一课时)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20:5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台阶》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jiàn) 厚道 自言自语(yǔ) 与日具增
B.糟糕(gāo) 醒悟 任劳任怨(yuàn) 言外之意
C.晌午(xiǎng) 烦澡 微不足道(wēi) 稍纵即逝
D.头颅(lóu) 磕碰 刻骨铭心(míng) 大厅广众
2.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这场无私奉献的斗争中,作家没有缺席,艺术家没有缺席。当前,迫切需要我们作家艺术家做的就是,继续深入挖掘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记录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动人故事,用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A.无私奉献 B.可歌可泣 C.人性光辉 D.多姿多彩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典雅精致的昆曲、雍容华美的京剧、活泼风趣的川剧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是京剧的代表剧目。
B.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永州八记”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的典范。我们曾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C.汪曾祺的散文体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对生活中情趣与美的欣赏。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就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
D.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创作的散文诗《金色花》,真实地模仿了儿童的口吻和心理,语言活泼、口语化。
4.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
①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的心。
②他们选择职业时,仅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
③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
④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
A.④②③①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北斗系统的基础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车联网平台,该平台已吸引近7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
B.央视综合频道在大年初一推出全新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从《尚书》中选出核心人物“伏生”,并围绕他展开戏剧表演。
C.通过参观伍先华故居,我感受到革命先烈甘洒热血的英雄主义情怀。
D.今日之中国以启迪人心的理念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为世界发展注入动力,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6.为横线处选填语句,最得体的一项是( )
获悉杨明同学通过选拔,将代表绵阳市参加全省中小学生“庆祝建党100周年”演讲比赛。校长发去信息:“我代表学校向你表示祝贺!望再接再厉,争创辉煌!”
杨明同学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谢谢校长鼓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B.“谢谢校长鼓励!我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望,争取‘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谢谢校长鼓励!我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谢谢校长鼓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7.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劳动创造价值,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劳动者的精心,就没有“中国制造”的精品; , ;没有奋斗者的努力,就没有日益提升的国力。劳模的辉煌成就,赢得了社会对他们的尊崇。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传承劳模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以蓬勃向上的朝气,书写无悔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阅读《台阶》(选段),完成8~12题。
《台阶》节选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裸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8.如何理解“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一句中的“漫长”一词?请简要概括“父亲”都做了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析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中说“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什么父亲的准备过程是那么的艰苦?它的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A项,“槛”应该读“kǎn”;“与日具增”应为“与日俱增”。C项,“晌”应该读“shǎng”;“烦澡”应为“烦躁”。D项,“颅”应该读“lú”;“大厅广众”应为“大庭广众”。)
2.【答案】A(解析:A项,“无私奉献”形容不求回报的付出,这与整体语境意思关联不大。)
3.【答案】C(解析:C项,《秋天的怀念》不是汪曾祺的作品,而作者是史铁生。)
4.【答案】B(解析:首先用①句孟子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从正面阐述观点;接着用④句从反面列举许多年轻人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②句则紧承④句作具体解说许多年轻人选择职业时的“功利”;③句承接②指出这类人最终表现。)
5.【答案】A(解析:A项前后矛盾,“近”与“多”矛盾。)
6.【答案】A(解析:B项,语气有点夸张;C项,语气上不够谦虚;D“老骥伏枥”意指老年人,不合语境。)
7.【答案】示例:没有建设者的敬业,就没有共和国的伟业。
解析:依照划线句的句式特点、修辞等仿写,内容相关即可。
8.【答案】“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解析:通读选文,从文中第⑦段第一句可找到第一问答案,分析“准备”要结合文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9.【答案】⑴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也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叫人羡慕。
⑵这一句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在冬天的劳动量,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高度来说明父亲的千辛万苦,说明建造新房不容易。
解析:解答这题,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围绕“加快准备”和强调“劳动量”两方面来分析,突出建造新屋的不易即可。
10.【答案】“鸣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了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
解析:解答这题,分别从时间长、劳累程度和坚韧不懈这三方面组织语言,意思对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1.【答案】父亲具有愚公移山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解析:解答这题并不难,结合选文内容,答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即可。
12.【答案】根源在于农村的经济落后。父亲的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极端落后。
解析:解答这题,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主要根源是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生产条件不发达而造成的。答出这个意思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