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九上10《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二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九上10《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二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21: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二课时)
类文阅读
一、阅读《拔掉心底的篱笆》一文,完成1~4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运动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那时的我常常感冒,这也更加让我确信我是个体质薄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会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问: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正常运转的,反倒有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使你在耐力方面更加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当我当时有多高兴,我瞬间觉得心里有底了,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还有些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中二时,学校进行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
我自己渐渐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不适合学数学。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这一科的是在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另外,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好多个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些部分。
我听到这段话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
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的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是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有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并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很多的恐惧与心理障碍,都是自己给自己,都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的越多,就有可能发现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
另一方面,可能这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1.标题中的“篱笆”的意思是什么?“心底的篱笆”的意思又是什么?怎样理解“拔掉心底的篱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小时候、读高二时及参加工作后“心底的篱笆”分别是什么?每次拔掉篱笆后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品读下列语句,根据句后括号里的要求理解句子的含义或分析词句的作用。
(1)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能这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的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5.认真阅读全文,说说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拓展延伸
8.学习本文后,某班开展了以“人应该怎样活着”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1)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女排精神给了我们答案。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讨“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话题时,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阅读像搏斗。阅读的时候,读者与作者的争辩就像搏斗。我们极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材料二 阅读像睡眠。睡眠中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也有睡眠的效果,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能看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看得清智者额头的皱纹,触得到勇士鲜血淋漓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薄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1)好的插图能恰当诠释文段内容。请从以上两幅插图中任选一幅,说一说它如何与文段内容相契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阅读除了像搏斗、像睡眠,还可以像什么?请以“我认为阅读像……”为开头,
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微写作】丰子恺说:“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孩子本来的心,这心是从世外带来的,不是经过这世间造作后的心。”品读下面的漫画《蚂蚁搬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表现画中孩子的“赤子之心”。(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类文阅读
1.【答案】“篱笆”原意是栅栏,这里是阻碍的意思。“心底的篱笆”是指藏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障碍;“拔掉心底的篱笆”是指除去错误的想法、观念,树立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解析】应先回答标题的表层含义即字面意思,如“篱笆”意思为“栅栏”,再解读其象征义。如这里的“篱笆”,结合文本内容,可理解为藏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障碍;再来理解“拔掉”一词,即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心底的障碍,发现自己的潜能这样逐步理解即可。
2.【答案】(1)小时候,心底的篱笆是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拔掉篱笆后,人体育拿名次(体育比赛拿第三)。(2)读高二时,心底的篱笆是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差;拔掉篱笆后,数学拿高分。(3)参加工作后,心底的篱笆是恐于(担心、害怕)年龄大英语学不成;拔掉篱笆后,英语小成。
【解析】根据几个时间段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3.(1)【答案】“常识”原意是普通的知识,大家都知道的知识。这里带有否定(讽刺的意味,表示对曾经给我误导的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
【解析】品味词语,首先要研究词语的特点,再分析表达效果,如本题“常识”意思为“普通的知识”,在这里却带有讽刺的意味。
(2)【答案】作者用活泼俏皮(幽默诙谐)的语言写出了我对重新认识自己后的轻松与欣喜之倩, 以及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理。
【解析】很明显,“科学表明”并非“科学”,用语幽默诙谐。
(3)【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有时候那曾被我们看成困难的,其实是没被我们发掘出的优点(长处)。
【解析】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篱笆”“花”来理解。“篱笆”意思是自认为难以克服的困难,“花”也为比喻的说法,意为自己的优点或长处。之后结合句子中“逾越”来解读,“逾越”意为“超过,超越”,在这里意为“发掘、发现”,及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走向成功。
4.【答案】示例:我心底的篱笆:我听人说女生学不好数理化,一直害怕理科。我的启示: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话,要有自信心,要相信科学。
【解析】只要能够说出自己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即可。
5.【答案】《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解析】提炼中心论点,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有时候论点就是题目,也有可能出现在开头一段,还有可能是出现在结尾,要通读全文,仔细分析,本文是围绕题目作深入论证,因此题目即论点。
6.【答案】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如,第⑥段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解析】列举选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即可,然后举例说明。如,第6段谈到许多电视台的读书节目,将其内容和受众面和《朗读者》进行比较,因此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对比中探究区别,得出《朗读者》成功的主要原因。
7.【答案】C 【解析】C项,文中第⑤段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但并没有说,“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拓展延伸
8.(1)【答案】示例: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解析】对对联要注意: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按照新闻内容来对写即可。
(2)【示例】我觉得人应该有目标地活着。王国维曾说人生有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景萧索,人孤独,但是却给人一种无限广远寥廓的感觉。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表面看似抑郁、愁闷、纠结,实则给人一种目标感,且无怨无悔。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满是欢喜,因为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后,目标已经不知不觉得以实现。
【解析】围绕“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话题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9.(1)【答案】示例一:插图一是一个人和书搏斗的画面,形象地诠释出阅读时读者与作者进行智力斗争的情态,与文段内容“阅读像搏斗”相契合。
示例二:插图二是一个人在书上舒服地睡觉的画面,形象地诠释出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休憩,是一种精神的按摩,与文段内容“阅读像睡眠”相契合。
【解析】可以先介绍画面的内容,如图一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人和书正在进行搏斗,演化成人的思想和书本相互的融洽;图二一个人在书本上睡觉,人在休息,表明阅读就像精神上的休息,休息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然后再看内容与语段内容的契合度,表达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流畅。
(2)【答案】我认为阅读像吃饭。“蚕食桑,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挑有营养的东西吃,如果乱吃一气,身体会出毛病的。读书也一样,不能抓过一本就读,要有选择地读,要读那些能增长智慧,见识和知识的书籍。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要以“我认为阅读像”开头,并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同时字数不少于100字。根据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对阅读的认识,书写的时候要注意文从字顺,过渡自然。
10.【答案】示例:嘿!瞧瞧那是什么?姐姐和弟弟好奇地想拾起地上那条细细长长的“黑线”,没想到一拾就断开了。原来是蚂蚁在搬家呐!它们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就像是一队训练有素的士兵,又像一条配合默契的工厂人工流水线。姐姐拦着走路不注意的大人,怕他们踩了蚂蚁队伍;弟弟则搬来了家里所有的小板凳儿,在一边为搬家的小蚂蚁搭建了一条“安全通道”。姐弟俩当起了小哨兵,指挥路人绕道走。善良可爱的姐弟俩,勤劳有序的小蚂蚁,真是和谐有趣!
【解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表现画中孩子的“赤子之心”,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