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一)读准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茵陈蒿( ) 葡萄窖( ) 铁锹( ) 摽紧( ) 泱泱( )
园圃( ) 嘬奶( ) 一铰( ) 笤帚( ) 玛瑙( )
慵懒( ) 瘪果( ) 筑成垄( )沁人心肺( )琳琅满目( )( )
2.给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葡( ) 圃( )蒲( )脯( )
蒿( ) 篙( )镐( )缟( )
绽( ) 锭( )腚( )碇( )
桦( ) 晔( )烨( )哗( )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 ( http: / / www.21cnjy.com )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文体简析: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学习过程]
通读全文,说说你读后对文章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感受。
2.根据文章描写的对象,在“葡萄月令”中添加恰当的词语,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3.【知识链接】
积字成句,字词是构成语句的细胞。词的贴切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才能使语句表意更准确、细腻、传神。积句成章,句子是构成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等多种句式的巧妙运用,才能使篇章语言活泼而有生趣。本文句式组织灵活多变,使行文妙趣横生。比喻、拟人是状物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使物象特征的描写更具体鲜明。
汪曾祺散文以其平淡质朴、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灵秀、本色自然的风格独步文坛。他曾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葡萄月令》就是这样一篇鲜明地体现着他的语言艺术追求的美文。本文语言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试以文中某些月份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
4.理解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2)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
5.本文刻画了哪几类形象?各有怎样特点?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验?
【资料链接】
多数同学可能还没有听说过“月令”这个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实这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一个词语,讲的是以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知识。“月令”这个名称来自《礼记·月令》,《礼记》成书于西汉,而书的内容更要早很多,一般认为和孔子及其弟子有关。《礼记·月令》把一年里该做的事,按正规常例逐月加以安排,最初它只包括一些月份的天象、物候以及和季节有关的农事活动等,后来又添加了按月别时分,上起天子、百官等为政者应行的起居、祭祀、礼仪;下至被统治的劳苦大众应守的法令、戒条等政治措施。正因如此,有人也把“月令”的“令”字解释为“政令”。但是“月令”的主要意义在于农事,所以还是解释为“时令”更好。
用月令体裁写作农书是中国传统农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较为突出的成就,它用以时系事的体例,把纷繁的农事活动加以编排,使之井然成序,而又极为简便易行,所以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代几乎没有间断过,一直有人用这种体例编写撰著农书。有人统计过有21种,还有人认为要更多。“月令”成为农书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文艺创作题材,文艺本来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月令”又为文艺提供了一个最贴近自然的结构。《诗经》中的《七月》(见《国风 豳风》)就是一篇描写农事的“十二月令”,学生不一定都知道这首诗,但提起“七月流火”这个成语一定都知道,就是这首诗的第一句。绘画方面,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图轴》,描画的是十二个月中民家之生活情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厂还制作过一套“十二月令花神杯”,整套十二件,每件除绘制月令花卉(又称“花神”)外,还配有唐人诗句,落“赏”字篆印,构成诗书画篆刻一体的官窑瓷艺术品。民俗方面,温州有“十二月令”童谣。即使今天网络写作中,也有这样的内容,比如“公司十二月令”,“恋爱十二月令”,虽带搞笑色彩,总还记得中国有这样的传统话题。知道了这些内容,我们也就知道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并非标新立异,而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个传统题材。“葡萄月令”,也就是“葡萄十二月令”。从文章的组织结构方面说,这样一种流水帐式的结构,假如是学生所写,也许要被老师批评为没有结构,然而没有结构也许就是最好的结构,道法自然,文章之道也是如此,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然结构就是最好的结构。
[课后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思考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腊梅花
汪曾祺
①“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②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东南之有腊梅,盖自近时始。余为儿童时,犹未之见。元祐间,鲁直诸公方有诗,前此未尝有赋此诗者。政和间,李端叔在姑溪,元夕见之僧舍中,尝作两绝,其后篇云:‘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凭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作寻常两等看。’观端叔此诗,可以知前日之未尝有也。”
③看他的意思,腊梅是从北方传到南方去的。但是据我的印象,现在倒是南方多,北方少见,尤其难见到长成大树的。我在颐和园藻鉴堂见过一棵,种在大花盆里,放在楼梯拐角处。因为不是开花的时候,绿叶披纷,没有人注意。和我一起住在藻鉴堂的几个搞剧本的同志,都不认识这是什么。
④我的家乡有腊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并排种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
⑤不过凭良心说,腊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大腊梅,满树繁花,黄灿灿的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不过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每年都有一回。
⑥每年腊月,我们都要折腊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我的姐姐在下面指点着:“这枝,这枝!——哎,对了,对了!”我们要的是横斜旁出的几枝,这样的不蠢;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
⑦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选自《汪曾祺全集(4)》(散文卷))
【思考题】
⒈简要分析本文开头的写法。
⒉文章结尾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⒊联系上下文,品读文中画线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⑴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
⑵黄灿灿的吐向冬日的晴空
⑶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
【参考答案】
⒈本文题为“腊梅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头一段从小孙女唱的儿歌起笔,作者说自己的小孙女其实没见过真的腊梅花,只在画上见过,字里行间颇有惋惜之情,这为下文第三段起正面写家乡的腊梅花起到铺垫的作用。
⒉不可删。这一句看似随意的议论,它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热爱,流露出对于当初自己穿珠花手艺的自得之情,对于温馨的家庭生活的眷恋之情;删去后,反而使文章结尾变得平淡,少了回味的空间。
⒊⑴用一“挤”字,写腊梅花开之多之密,运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⑵着一“吐”字,写花开之盛,写其颜色之艳丽而炫目的特点。⑶“热热闹闹”写腊梅花盛开的,满树繁花的缤纷景象,而“安安静静”写腊梅悄然盛开的娴静的风度:因为花开太多,似乎人们不太在意它们,有一种淡然的寂寞。作者用两组叠音词来描写腊梅花,赋予它人的情态,极为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