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表里的生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一读二悟三析”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并说明依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阐明观点,说明依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我们一直在为本单元的辩论赛做准备,辩论,首先要阐明观点,说明依据。你还记得这几篇课文的观点和依据分别是什么吗?2.指名说。
3.这几课的观点都是课文给我们的,今天我们学习《表里的生物》,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要读文自己生成观点,并说明依据。
4.出示学习目标,请一名学生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概括内容
任务一:课文内容我会说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概括出来的?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2.谁来和大家分享?指名 3 位同学交流。谁还用了不同的方法?
3.同学们在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接下来进入第二个学习任务——阐明观点,说明依据。
任务二:阐明观点,说明依据
1.请你自主朗读第 1、2 自然段,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划出相关依据,在旁边批注。
2.请你借助下面的格式先说给你的同桌听。
3.指名交流。
4.回想一下刚刚我们是怎么阐明观点,说明依据的?首先我们要读相关的段落,然后感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接着进一步分析依据。5.下面,我们运用“一读二悟三析”的方法,合作学习 3——21 自然段。继续探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先自主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6.刚刚小组讨论的很热烈,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小组到前面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仔细听,任选一位同学借助评价标准对他的展示作出评价。你认为他达到了哪个层级,依据是什么。
7.小组汇报并板书。
8.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你可以对评价观点进行补充,也可以对评价依据进行补充。
三、结合经历,分享童年趣事
1.多么天真、可爱,有探究精神的小男孩呀!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是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有过很多的奇思妙想呢?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一下吧。
2.集体交流。
3.表里的生物是我们幼时的天真,表里的生物是我们快乐的童年,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天真的童年渐渐远去。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告别童年。
童年就是流星,从天际掠过,转瞬即逝。
瞬间,我就要与童年挥手告别。
幼时的涂鸦,把它夹进画夹。闲暇时,即可翻看。
儿时的一张张相片,把它装入相册。
寂寞时,看见就会回忆。
把过往的种种遗憾,折成纸船,放入小溪,让它向远方流走。
把童年的纯真与善良,留在心底,成为永恒,继续向前进发。
再见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