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四单元课堂实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课堂实录(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22: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课堂实录
【设计背景】
本单元学习的语文大概念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单元导语中强调: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有:继续学习默读,勾画关键语句,在课本上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1. 通读本单元四篇文章,边读边画出漫画式的思维导图,初步把握四文内容。
2. 能详细复述《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准把握文章思路。
3. 能熟练辨别各课最突出的写法正侧结合,并利用此写法分析人物形象。
4. 能运用正侧结合的写法,利用拓展资料,写出评价和感受。
5. 深刻领会人物美好品行背后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1.通读本单元四篇文章,边读边画出漫画式的思维导图,初步把握四文内容。
2.能详细复述《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准把握文章思路。
3. 能熟练辨别各课最突出的写法正侧结合,并利用此写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4.能运用正侧结合的写法,利用拓展资料,写出评价和感受。
5.深刻领会人物美好品行背后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单元板块设计】
任务一:边读边画制导图
任务二:依图复述理思路
任务三:求同比读识正侧
任务四:聚焦正侧品形象
任务五:评赞生活 “植树”人
教学课时
八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二课时:通读本单元四篇文章,边读边画出漫画式的思维导图,初步把握四文内容。
活动任务一:
边读边画制导图
1.首先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边读边画,运用漫画+文字式的思维导图,初步梳理文章思路。
2.默读《纪念白求恩》,圈画中心句和有疑问的句子,初步梳理文章思路。
活动任务二:
依图复述理思路
利用线上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漫画式思维导图,闭眼复述文章内容,尽量详细复述,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烂熟于心。之后上传班级微信群。
活动任务三:
求同比读识正侧
以下是第三到八课时内容
《纪念白求恩》第二段: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
1.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地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
2. 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师:同学们,来,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同时,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比较,看一下,老师选出的三篇文章中的重点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看老师标出的相同颜色的段落。
(生读,其余同学思考作答)
生1:很明显,《纪念白求恩》第二段用了对比,用白求恩的表现和不少人的表现作了对比。
师:对,我们梳理思路时已经提到了。大家比较一下,标红色的段落和标紫色的段落它们各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2:标红色的段落都写的是三篇文章主要人物的表现,而标紫色的段落好像只和他们有关系。
师:是的,同学们,《纪念白求恩》中标红色的段落叫正面概述,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以议为主的议论文,议论文就是摆事实讲道理,重点是讲道理,所以摆事实时要高度概括,不能像叙事散文那样详细描摹细节,属于正面概述。而文段中提到的“从前线回来的人”以及“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提到被白求恩医生感动的这两个事实,属于侧面概述。也就是说这一段作者除了讲道理之外,用了最妙的三种概括叙述的写法:
正面概写+ 反面概写+ 侧面概写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作用吗?
生:我觉得更能突出白求恩高超的医术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师:好,同学们,大家再比较一下,后两个段与这一段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3:第二篇《植树的牧羊人》中,标红色的部分是正面写牧羊人的,而标紫色的部分是侧面写牧羊人的。
师:你说对了一部分。同学们注意了,因为《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说,属于记叙文,记叙与描写是分不开的,所以标红色部分属于正面的细节描写,标紫色的部分属于侧面的环境描写,那么,想一想二者有啥关系呢?
生4:《植树的牧羊人》中,标红色的文字 “戳”“轻轻地”“放” “再仔细地”“盖”上泥土。这几个动词叠词形容词都正面写出了牧羊人种橡树时的认真小心,轻拿轻放十分爱惜种子的特点。而标紫色的文字,是对高原上的风声形象贴切的描写,体现了环境严峻险恶的特点,也从侧面间接突出牧羊人的耐力超乎常人,拥有坚韧不拔的执着品质。
师:分析得很准确。表面上写环境,实则在衬托主要人物的优秀品质。
这一段是:
正面的动作细节描写+侧面的环境描写
师:来,谁给大家说一说第三段文字?
生5:《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标红色的文字,“我”往下看“阵阵眩晕”,“天旋地转”,“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哭泣、呻吟”。这些词句都写出了“我”在长时间的恐惧和疲劳中神经逐渐麻木的心理特点。
师:是的,自己哭了都不知道,于诙谐幽默中把“我”十分恐惧、绝望和难过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大家应该借鉴这种写法来刻画人物。
师:标紫色的部分呢?
生6:这段文字也属于环境描写,更从侧面突出了等待的漫长和“我”心理上的无助感。
师:你的感觉也很棒,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段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带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功能;同时也是“我”的情感与心理的外化。时间本来是匀速的,因为“我”的焦急似乎慢下来,显得“慢慢地”过去,太阳的光影也是“慢慢拉长”,这是一种幻觉想象,起到了很好的衬托效果。这一段的段式特点是:
正面的心理细节描写+侧面的环境描写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呢?
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景物,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活动任务四:
聚焦正侧品形象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训练一下同学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评析和想象创作的能力,请看下面老师出的问题:
跳读《植树的牧羊人》,勾画出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语段。
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要求:写两个微点评:一个是结合正面描写句,一个是结合侧面描写句,100字左右)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下示例,可能容易操作一些。
(学生读老师示例)
分析正面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正面描写中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分析侧面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甘于忍受孤独寂寞,内心笃定的人。从对牧羊人恶劣的生活环境这一间接描写可以看出。“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到处是荒地,光秃秃地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通过对高原海拔,狂风呼啸声生动贴切的描写,表面上写环境恶劣的特点,实际上侧面烘托了牧羊人的耐力超乎常人,无坚不摧的坚定执着的优秀品质。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认真品析了运用正侧结合的写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妙处。接下来我们走进《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记叙文中,也来运用正侧结合的写法想象创造一番,怎么样?来,看老师的问题:
跳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勾画出运用正面心理描写和侧面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语段,做下面的练习:
57年后,假如内德,杰里,父亲,母亲等人又回忆起了当时的情形,他们心生感慨,不吐不快。请你任选一个感兴趣的人,试着把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100字左右)
要求: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心理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紧承前几节的训练要点,我们再次走进《纪念白求恩》,再次精读第二自然段,进行一个小小的仿写训练。
《纪念白求恩》第二段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请一生读,生读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然后再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大家再仔细凝视一下这一段的思路,看作者除了我们前几节总结出的正面概写+反面概写+侧面概写外,句段之间还穿插了什么句子呢?大家观察一下标红色的句子。
生:评论的句子
师:这在表达方式上叫议论。请大家笔记下来。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大家看,这些句子分别穿插在叙述之中,这种写法叫:
夹叙夹议。很巧妙地一种写作手法,很严密的一种段式结构:
屏显:正面概述+议论+反面概述+议论+侧面概述+议论。
师:来,我们也来仿一仿怎么样,就在我们班选一位同学,以这样的段式结构来夸夸我们班的风流人物。
活动任务五
评赞生活“植树”人
师:来来来,同学们,给大家看一张白求恩大夫的照片。瞧他明亮而深邃的眼神,从遥远的地球另一端走来,放弃上层名流、富人、精英的生活,来到这苦难的中国,心甘情愿地为了别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所有……
关于白求恩大夫,同学们对他其实知之甚少,给大家拓展两则背景资料,认真读,一会儿我们同样有一个小写作要练习:
背景资料一:关于白求恩大夫其人
白求恩其实在中国只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就牺牲了,在他牺牲之前,给聂荣臻元帅留下了一封信,聂元帅看到这封信,当时就泪如雨下。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也要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
马靴、马裤,请转交吕司令。
贺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
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
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给我的小鬼(勤务兵)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
照相机给沙飞。
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师:通过一封信,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再看一组数据:
背景资料二:
“去年我共行军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我共做了762个手术,检查了1200名伤员。我还重组了部队的卫生系统,写作和翻译了三本教科书,建立了一所医疗培训学校。”
师: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的效绩,不要说一个人,就算一个小分队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白求恩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课文中“50多岁”有误)
师:同学们,牧羊人艾力泽·布菲是植树人,那么白求恩大夫又何尝不是植树人呢?还有我们所处的社会中同样有许许多多默默”植树者”,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笃定的信仰种植着希望和幸福,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我们同样做一个写作训练:
请你选择白求恩大夫或艾力泽·布菲,或社会中你敬佩的某一位种植出生命意义的“植树”人,为他们撰写一则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