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Word版 PDF版 表格式)(同课异构)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Word版 PDF版 表格式)(同课异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5 16:23:40

文档简介

前郭县初中历史学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总结研讨会教学设计
姓名 学校
学科 历史 课题 第 9课 秦统一中国
本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发挥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我将通过出示历史地图、历史材料、文字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
息。培养学生读图看图及史料分析的能力。
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学习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
设计说明 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秦灭六国是完成了初步的军事上的统一,确立中央集权
制度是政治上的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在经济文化上的统一。因此设计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理解秦统一中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
本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
分裂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开端。秦
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不仅是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而且
教学背景 对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王朝的建立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培
育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七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
握知识,七年级的学生材料解读能力不强,在教学中应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
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1.通过所学知识概括出秦统一六国的条件,认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文字、图片及相关史料,能够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能够从政治、
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不同方面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
教学目标 对巩固国家统一所起的作用。
3.通过识读秦朝疆域图,概括秦朝疆域四至,认识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
4.能够通过疆域统一、制度统一和社会统一三个方面,理解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及其影响。认同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重点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难点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1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思考回答这是哪一历 创设情境,激
新课导入 史文物?它再现的是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强大的 思考、回答问题 发学习兴趣
军队?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金戈铁马扫六合 学生自主学习书 培养学生自
师生简单了解秦统一过程 中 44页内容回答 主学习能力
问题探究:结合教材 P44,归纳秦统一六国的 问题。了解秦完 和历史问题
原因? 成统一的历史, 分析能力。
如果没有秦国,天下还会统一吗? 思考秦灭六国的
讲授新课 最后得出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 原因。
在多媒体中展示两幅疆域图。一幅为秦统一六 培养学生历
国时图片,一幅为书中 45 页图片。对比两幅地 观看地图,找出 史读图能
图的领土不同。从而得出秦在统一六国后继续 两幅图片区别 力。
开疆拓土,建立一个庞大的王朝。面对辽阔的
疆域统治者如何做到真正的万民归心呢?
第二篇章:管制四海立新制 掌握必备知
对于这样一个帝国,如果是你,你会采取 识
怎样的措施去管理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呢?嬴
政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
出示一则材料
提问学生他们在商讨什么事件?引出皇帝制
度。通过秦始皇泰山封禅事件知道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通过分组讨
天下这么大,皇帝该如何管理。展示王绾、李 论,培养学
斯对地方管理的不同想法。学生试分析哪一个 学生四人为一组 生小组合作
更好。得出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讨论问题并给出 意识和探究
展示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示意图 答案 精神
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
分封制与郡县制不同之处?
分析秦朝采取郡县制的理由。 识记和理解秦朝
讨论结束,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的政治建制图,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结合有关评价,
皇帝每日事务繁忙需要哪些帮手为他处理地方 理解秦朝中央集
事务呢? 权制度的建立
引导学生说出中央机构。利用《秦朝的政
2
治建制示意图》讲解中央集权制度。
知道巩固统一的
第三篇章:巩固统一有新方 措施,并理解各
政治制度统一,国家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维
措施的意义
护国家统一,秦始皇又实施哪些措施?
同桌交流:
在课本找出秦始皇的统一措施。 强化学生对
学生回答完后, “大一统”
在多媒体上展示秦朝文字、货币、度量衡、车 的认知。增
轨、灵渠、长城图片及内容。 强民族自豪
结合本课所学及材料,你认为秦统一有哪些意
感和国家认
义?
同感。
教师总结秦朝开创“大一统”思想使国家的人
民凝聚在一起,历史最终会朝着统一趋势发展。
作业布置 随堂演练。
政治 文化
板书设计
地域 秦统一中国 经济
军事 交通
3前郭县初中历史学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总结研讨会教学设计
姓名 学校
学科 历史 课题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设计说明 本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发挥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我将通过出示历史地图、历史材料、文字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 息。培养学生读图看图及史料分析的能力。 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学习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 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秦灭六国是完成了初步的军事上的统一,确立中央集权 制度是政治上的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在经济文化上的统一。因此设计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理解秦统一中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
教学背景 本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 分裂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开端。秦 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不仅是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而且 对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王朝的建立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培 育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七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 握知识,七年级的学生材料解读能力不强,在教学中应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 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所学知识概括出秦统一六国的条件,认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文字、图片及相关史料,能够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能够从政治、 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不同方面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 对巩固国家统一所起的作用。 3.通过识读秦朝疆域图,概括秦朝疆域四至,认识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 4.能够通过疆域统一、制度统一和社会统一三个方面,理解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及其影响。认同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重点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难点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1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图片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思考回答这是哪一历 史文物?它再现的是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强大的 军队?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金戈铁马扫六合 师生简单了解秦统一过程 问题探究:结合教材 P44,归纳秦统一六国的 原因? 如果没有秦国,天下还会统一吗? 最后得出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 在多媒体中展示两幅疆域图。一幅为秦统一六 国时图片,一幅为书中 45 页图片。对比两幅地 图的领土不同。从而得出秦在统一六国后继续 开疆拓土,建立一个庞大的王朝。面对辽阔的 疆域统治者如何做到真正的万民归心呢? 第二篇章:管制四海立新制 对于这样一个帝国,如果是你,你会采取 怎样的措施去管理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呢?嬴 政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 出示一则材料 提问学生他们在商讨什么事件?引出皇帝制 度。通过秦始皇泰山封禅事件知道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天下这么大,皇帝该如何管理。展示王绾、李 斯对地方管理的不同想法。学生试分析哪一个 更好。得出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展示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示意图 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 分封制与郡县制不同之处? 分析秦朝采取郡县制的理由。 讨论结束,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皇帝每日事务繁忙需要哪些帮手为他处理地方 事务呢? 引导学生说出中央机构。利用《秦朝的政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书 中 44 页内容回答 问题 。 了解秦完 成统一 的历史, 思考秦灭六国的 原因。 观看地图,找出 两幅图片区别 学生四人为一组 讨论问题并给出 答案 识记和理解秦朝 的政治建制图, 结合有关评价, 理解秦朝中央集 权制度的建立 创设情境,激 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 和历史问题 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历 史读图能 力。 掌握必备知 识 通过分组讨 论,培养学 生小组合作 意识和探究 精神
2
治建制示意图》讲解中央集权制度。
第三篇章:巩固统一有新方 政治制度统一,国家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维 护国家统一,秦始皇又实施哪些措施? 同桌交流: 在课本找出秦始皇的统一措施。 学生回答完后, 在多媒体上展示秦朝文字、货币、度量衡、车 轨、灵渠、长城图片及内容。 结合本课所学及材料,你认为秦统一有哪些意 义? 教师总结秦朝开创“大一统”思想使国家的人 民凝聚在一起,历史最终会朝着统一趋势发展。 知道巩固统一的 措施,并理解各 措施的意义 强化学生对 “大一统” 的认知 。增 强民族自豪 感和国家认 同感。
作业布置 随堂演练。
板书设计 政治 文化
地域 秦统一中国 经济 军事 交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