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9 18: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运用(共21分)
(一)积累(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mò。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téng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默写。(8分)
①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毅魄归来日, ▲ 。(夏完淳《别云间》)
③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⑥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在杜甫的《望岳》中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诗句是:
▲ , ▲ 。
3.名著阅读。(4分)
八月十九日,在利沃夫地区的一次战斗中,A丢掉了军帽。他勒住马,但是前面的几个骑兵连已经冲进了波军的散兵线。杰米多夫从洼地的灌木丛中飞驰出来,向河岸冲去,一路上高喊:
“B牺牲了!”
A哆嗦了一下。B,他的英勇的B,一个具有大无畏精神的好同志,竟牺牲了。一种疯狂的愤怒攫住了A的心。
他使劲用马刀背拍了一下已经十分疲惫、满嘴是血的战马格涅多克,向正在厮杀的、人群最密的地方冲了过去。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B。”盛怒之下,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B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
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   (1)短文中的他A是 ▲ ,B是 ▲ 。(2分)
(2)“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2分)

(二)运用(共7分)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选择两处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3分)
①龙虾肉中的一种物质与维生素C能起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三价砷,吃龙虾切忌不能同时服用维生素C。②龙虾还不宜与猪肉、狗肉、鸡肉等兽类肉同食,③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前后矛盾的句子是 ▲ ,该怎样修改 ▲ 。
句子成分残缺的是 ▲ ,该怎样修改 ▲ 。
还有其他错误的是 ▲ ,该怎样修改 ▲ 。
5.元旦,学校将组织《新年音乐会》以示庆贺,你有幸主持这次活动,请你为《新年音乐会》写一段开场白。(2分)
开场白: ▲
6.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二、阅读理解(共39分)
(一)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完成7—8题。(共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8.“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

(二)阅读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选段,回答 9—12题。(共10分)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了。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9.第①段描绘阿里山林区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加以概括 ▲ 。作者写“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对表现以上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

10.仔细品读文章,根据第①段画横线句子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2分)

11.请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那句的语言表达和表达效果更好?(2分)
A.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B.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万树,离开了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作用和效果。(3分)

(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0分)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④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心乐之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以不时至,去矣 ▲ (4)是夕 ▲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2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5.读【乙】文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3分)
从雷峰塔出发……在 ▲ 洗脚……在 ▲ 休息……终点是 ▲
16.【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请结合画线语句,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3分)

(四)阅读《父亲的下弦月》一文,完成17—21题。(共15分)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那么凶。
父亲非骂即打的方式,让我时常惊惧不已。青春期,我老是会莫名地紧张,头像是要炸裂开来一样,难受极了,那时,满脑子尽是父亲言语与非言语的暴力。
父亲生前是我们村小学的民办教师,一边耕种,一边教书。生活的穷苦,近三十年的执教生涯,“转正”又无望,是够让他烦心的。历经人世沧桑,我才明白,烦怨和愤怒,会让人产生一些非正常的言行。对于父亲而言,教训我和我的姐姐妹妹,也许就是在宣泄内心积压至极限的烦闷吧。
我离开家上学以后,父亲离开我们村的小学,去往一所偏远乡村小学,早出晚归,来回一趟,骑自行车得一个多小时。在那所小学教书不到三年,一次开学,他给学生分发课本,就晕倒在课堂,当夜,便离开了人世。
有一年清明节,上过坟之后,妹妹带我去父亲生前从教乡村小学。
那一排江南典型的砖瓦结构的平房,有父亲的办公室、教室,以及中午的休息室。我们缓慢地踱步,挨个教室地看,所有的教室都曾有过父亲的身影。倚窗而立,仿佛还能听见他的教书声,看见他背着学生写板书的样子。
往昔那些所有的好与不好,都化作对父亲刻骨铭心的思念。
最后,妹妹带我去看父亲的休息室。那里已是这所村小的柴火间了,稻草、豆秆和杉树叶堆得满屋都是。在一捆稻草边缘,我看见了毛笔画的一弯下弦月,使劲地推开草堆,一幅画跃入我的视线。妹妹告诉我:“这是父亲画的。他一个人,中午没事,就会画一些画,这是唯一一幅画在墙上的。”
看到画,我立马想起那首东北儿歌“月儿明,风儿静”—— 一支广为流传的安妥婴儿睡眠的《摇篮曲》。意境太神似了。
对于那弯下弦月,我记得格外分明。
我第一次从赣州的学校回来,父亲翻看我带回的校文学社社刊《绿芽》,在封面上用红色钢笔重重地写了一行字,纠正封面上那弯月亮的错误。父亲对美术编辑写批语:“你画的是下弦月,它只能出现在东边的天空,它的脸向着东方,可你却把它画在了西方。”像是对他的学生作文进行评判似的。
在父亲墙上的画作里,一个孤独的人,一座茅草屋,一棵高大的桉树,还有桉树之上,东边天空荡漾的那一弯明净的下弦月。幽明的环境,孤独的人,天地一派宁静。也许是父亲的向往之境,是他人生中渴望身处的静谧之地吧。
当年,整理父亲的遗物,在一堆的教案和书报中,我发现了一个笔记本,很多页都端端正正地写着“制怒”二字。史书上说,此两个字出自林则徐,他任江苏巡抚时,亲自在牌匾上书写“制怒”,挂在厅堂之上,用以克己自律。父亲有高血压的宿疾,血压升高之时,情绪是难以控制的,他那么苦苦地写着“制怒”,那么挖空心思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却没能制止住,还是那么好似无情地打骂着他心爱的孩子。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父亲活得多么难,生活上难,事业上难,身体也难,甚至情绪也折磨他、刁难他,让他不得安生。在纷繁的人世,父亲如此渴望那种后半夜的安宁,静得只有自己的心跳与呼吸吧。
这幅画,让我洞悉了父亲的内心,面对着它,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泪珠重重地跌落下来,穿越岁月,拉近我和父亲的距离。在这久违的泪水之中,父亲那强横的形象,渐渐地柔软起来,柔得像绒毛,软得像绸缎。
这就是一个父亲,真正的风骨吧。
17.父亲对“我”施加“言语与非言语的暴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8.文章就“下弦月”写了父亲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言语概括。表达了“我”怎样的的情感?(3分)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20.文中的父亲就那样晕倒在教室里并骤然辞世了,你能替“我”写几句客观性的评价性的悼词给“父亲”吗?(3分)


八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
题 号



总 分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一、积累运用(共21分)
1.(2分)

2.(8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3.(4分)
(1)(2分)
(2)(2分)
4.(3分)
前后矛盾的句子是 ,修改 。
句子成分残缺的是 ,修改 。
还有其他错误的是 ,修改 。
5.(2分)开场白:

6.(2分)

二、阅读理解(共39分)
7.(2分)

8.(2分)

9.(3分)

10.(2分)

11.(2分)


12.(3分)

13.(2分)
(1) (2)
(3) (4)
14.(2分)
(1)
(2)
15.(3分)
从 雷峰塔 出发……在 洗脚……在 休息……终点是
16.(3分)

17.(2分)


18.(3分)


19.(3分)

20.(3分)

21.(4分)


三、作文(共40分)
我与 有个约会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一、(共21分)
(一)(共14分)
1、jiàn、寞、藤、lín(2分,答对两个得1分。)
2. ①夜阑卧听风吹雨 ②灵旗空际看 ③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⑤天涯若比邻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分。一句1分,有差错本句不得分。)
3.(1) 保尔,列图诺夫师长(2分)
(2)答案参考:炮弹在保尔身边爆炸,一块烧红的铁片钻进他的脑袋。(2 分)
(二)(共8分)
4.①把“切忌”改为“切记”。去掉“切忌”或“不能”也对。(“切忌”的“忌”与“不能”重复。)② 在“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后加“患者”。
③把“走兽类肉”去掉(鸡属于禽类)。把“鸡肉”去掉也算对。(改对一个得1分,如有其它改法,合理即给分)
5.略。
6.(1)人才是艰苦环境中造就的。(2)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3)应该加强挫折教育、苦难教育。 (2分)
二、(共39分)
(一)(共4分)
7.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分,意近即可)
8.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2分,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二)(10分)
9.宁静(静谧)(1分)?。作用:写若有若无的声音反衬林区环境的宁静,会使人感觉更加宁静。(2分)
10.画线句子流露出人们对林区环境的浓浓爱意,因为爱所以不能大声,因为爱所以要深深吸气,仿佛吸进去以后不再吐出来。(2分)
11.A句更好。(1分)A句中运用叠词“森森”来修饰“万树”,用叠词“浓浓”来修饰“团阴”叠词的运用不仅突出了树之多,团阴之浓,体现了环境的清幽,而且语言节奏鲜明,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1分)
12.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排比句;(1分)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和谐动听;(1分)生动活泼地写出了森林之广,盘曲排列之势,引发人的丰富联想和审美体验。(1分)(共3分)
(三)(10分)
13.①以……为乐 ②像狗的牙齿那样 ③离开 ④这
14.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树林间月关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惠因涧,龙井亭,朝音堂。
示例一: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甲文,抓住潭水清澈;乙文,抓住月夜寂静。
示例二:都运用衬托或侧面描写的手法。甲文,通过游鱼,日光,鱼影来表现水清;乙文,通过水声烘托月夜寂静。
示例三:动静结合。甲文,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乙文,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四)(18分)
三、作文(40分)
22.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切入分3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