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缘、降、骚、逊、输”5个生字和会写“题、侧、峰”等11个生字,“降”1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4.从不同角度欣赏能体会到不同美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难点: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
2.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
3.认识作者:苏轼
字词梳理: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5)朗读时,注意语调的舒缓,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 (课件出示)
Yuán jiáng sāo xùn shū
缘、 降、 骚、 逊、 输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学生领读,齐读。
(3)谜语识字
一头肥猪 站在下面 两钩扣住 左丝相牵 谜底:缘
二、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怎样正确书写?
(2)分享你们的巧记字形的方法 。
1.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左右结构:侧、峰、缘、降、须、输
(书写时左窄右宽。 )
上下结构: 费 (书写时上小下大。)
半包围:题、 庐、 阁、 逊
2.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 庐:一户人家走进广场。
阁:客人进“门”先脱帽(各)。
3.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庐、吟”,学生练写。
“庐”字,下面被包围的是“户”,不是“卢”。
4.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2)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5.学习多音字:降
词语释义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缘:因为。
理解诗意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朗读指导
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本诗的停顿节奏。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整体感知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
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
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西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横”“侧”“远”“近”“高”“低”,说明诗人在庐山看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为下文的说理做好了铺垫。
2.为何诗人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3.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这叫做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诗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相同。
5.概括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中,诗人抓住了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于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
(二)学习《雪梅》
激趣导入
1.在雪中,梅花独自绽放。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雪梅》。
2.了解作者:
理解词语
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逊:不及,比不上。
感悟诗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朗读指导
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本诗的停顿节奏。
雪梅
宋代: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品读感悟
(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的前两句: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拟人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2.赏析诗中“费”字的妙处。
“费”指煞费心思。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
3.思考: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的后两句: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1.赏析“逊”字的妙处。
“逊”,逊色、差一点。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
2.赏析:“输”字的妙处。
“输”,这里指“差”。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
(三)概括诗歌的主题
《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拓展阅读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课堂练习:
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暮江吟(yín jīn) 只缘 (yán yuán)
骚(sāo zāo) 人 逊(sūn xùn) 色
阁(gé gē) 笔 输(sū shū) 赢
二、辨字组词。
墓( ) 逊( )
暮( ) 孙( )
费( ) 峰( )
沸( ) 锋( )
三 、填空。
1.“题西林壁”中的“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诗人游庐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一、暮江吟(yín) 只缘 (yuán)
骚(sāo ) 人 逊( xùn) 色
阁( gē) 笔 输(shū) 赢
二、墓地 逊色
暮色 子孙
费事 山峰
沸腾 锋利
三、1.书写,题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课堂小结:
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
作业布置:
诵读默写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看 成岭
写景 侧看 成峰 变化莫测
远近高低 不同 赞美庐山奇景
不识 真面目
明理 寄意深远
只缘 此山中
雪梅
梅雪争春
起因 难分高下
搁笔评章
雪与梅相得益彰
梅逊雪三分白
结果 各有所长
雪输梅一段香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查阅资料环节有效地为本文的学习降低了难度,自学能力提升明显,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可是,这两诗放手对优等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是中下等的学生则有点茫然。
今后,我还会增加吟诵的环节,在指导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之后再引导他们思考领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