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种树郭橐驼传
一、单选题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病偻(lǒu) 郭橐驼(tuó) 名我固当(dàng)
B.移徙(xǐ) 长人者(zhǎng) 早实以蕃(bō)
C.硕茂(shuò) 勖尔植(mào) 其莳若子(shì)
D.缫丝(sāo) 辍飧饔(yōng) 木寿且孳(zī)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名我固当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早缫而绪 B.隆然伏行
C.苟有能反是者 D.击木而召之
4.下列加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皆通习之(普遍) 无贵无贱(无论)
B.驼业种树(事业) 字而幼孩(养育)
C.始舍于其址(山脚) 有碑仆道(倒)
D.如其克谐(能够) 累官故不失州郡(积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一夫夜呼
B.逸豫可以亡身 长吾女与汝女 名我固当
C.义不赂秦 函梁君臣之首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D.驼业种树 传其事以为官戒 初不自贵重
6.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治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二、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 , , , ”,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2)《种树郭橐驼传》中,一些“他植者”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 , , ”,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3)《种树郭橐驼传》中,“ , 。 , ”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4)《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 , ; , ”,压抑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三、填空题
8.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① ②
四、语言表达
9.为下面的文段补写一句话。要求:用语简明、连贯,不超过30个字。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乐于外出游览。他在游览时,对景观建造很感兴趣。还亲自动手在永州周围规划建造了愚溪、龙兴寺西轩、龙兴寺东丘、法华寺西亭等多处景点。后来,他被派到广西柳州做刺史,又在柳州城西南建造了柳州东亭。他建造的这些景点,都写有文章以记其始末。
五、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久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实:果实
C.若不过焉则不及 若:如果
D.则又爱之太恩 爱:吝啬
(2)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既然已,勿动勿虑”中的“已”通“矣”,可译为“了”。
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意为“种植它们的时候像对待孩子那样,将它们放在一边不管的时候,像抛弃了它们”。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中的三个“以”都是连词,意义也完全一样。
D.该文段交代了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经验,写得非常贴近生活,真实而饶有兴味。
(4)该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概括文段中的两组对比内容。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已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侔:等同、相等。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罹:遭到。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使用的事情。
D.尤精西汉诗骚 诗骚:《诗经》和《离骚》。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为朋友着想及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
①禹锡有母年高
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③当时流辈咸推之
④蕴骚人之郁悼
⑤仍出私钱赎之
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的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得知朋友要远贬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②吾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六、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劝学》中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种树郭橐驼传》中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强调顺应天性的重要性。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项,病偻中的“偻”读lǚ;
B项,早实以蕃中的“蕃”读fán;
C项,勖尔植中的“勖”读xù。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
2.【答案】C
【解析】【分析】A项,蕃,使……多,使动用法;B项,传,记载,名词做动词;D项,名,起名,名词做动词。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词类活用。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3.【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早缫而绪”中的“而”通“尔”,你们。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通假字。分析的方法有字义分析法,字音分析法,字形分析法。
4.【答案】B
【解析】【分析】业,以…为职业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加以归纳整理。
5.【答案】C
【解析】【分析】A“小”形容词作名语,其他名词作状语;B“名”名词作动词,其他为使动用法;D“业”名词,“传”动词。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有活用现象,除一般的活用,要特别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等用法。词类活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是个其规律性的,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上下文意,一般不难判定其用法。因此,词类活用与否,关键看其所处的位置。动词前的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名词、代词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这样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可以总结一些。
6.【答案】D
【解析】【分析】“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有误,应是“指摘中唐吏治扰民伤民”。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7.【答案】(1)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2)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3)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4)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 筑 ”“ 拳 ”“ 莳 ”等字的书写。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8.【答案】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官吏烦令扰民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种树郭橐驼传》课文的第三段中对两种养树的人的不同的做法进行了对比论述郭橐驼养树的 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第四段对“养树”和“养民”进行了类比,理想的状态像养树一样“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现实情况却是“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再结合图中相对应的句子概括为“ 官吏烦令扰民 ”。
故答案为: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②官吏烦令扰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
9.【答案】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建树,而且在景观建造上也颇有造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通读文段可知,横线前交代了柳宗元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横线后则重点讲其在景观建造上的造诣,横线处明显是一个过渡句,学生可采用“不仅……而且……”的句式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建树,而且在景观建造上也颇有造诣。
【点评】语境补写类试题必须读完整个语段,对整体的内容和句子间的结构逻辑关系有所了解,方能判断出填写句子的方向。特别是填空处的前后语境以及标点符号,都会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填写句子后,再重读语段,检查填写之后的内容是否连贯,逻辑关系是否符合。
10.【答案】(1)D
(2)C
(3)C
(4)①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②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的对比。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爱:喜爱。
⑵本题考查倒装句。“故不我若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故不若我也”。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前两个“以”字,都是表目的的连词。“验其生枯”是“爪其肤”的目的,同样“观其疏密”是“摇其本”的目的。第三个“以”是表修饰的连词,“日”是“离”的状语。
⑷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进行筛选并概括的能力。从文段内容来看,主要是拿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进行比较;从“苟有能反是者”等句可知又有种树人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的对比。
【附参考译文】
“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故答案为:⑴D;⑵C;⑶C;⑷①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②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的对比。
【点评】主要考察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实词和虚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如何正确理解或者推断它们的含义极为重要,可采用的方法有:语境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字形推断法、联想推断法、通假推断法等。结合语境上下文判断和借助学习过的内容迁移联想,这两种方法最为常用。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注意语序。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学生要锻炼自己在翻译时判断采分点的能力。课文理解部分根据文章内容作答即可,注意审题。
11.【答案】(1)C
(2)A
(3)B
(4)①(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②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用事”:掌权执政。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用排除法:②是说他有才能、才华;③是说当时的人很推崇他;④是说他有诗人的情怀。
⑶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无中生有。由原文来看并不是皇帝居位不久,而是王叔文自己任职不久就失败了。
⑷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的关键点是:写情:抒情;执友:好朋友;若是:这样。注意第二句判断句的翻译。
【附参考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当时的文人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继帝位以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史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调任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已经遭到贬逐,涉足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得哀痛悲伤。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时郎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交通隔绝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诀。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转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有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没收,柳宗元便革掉那些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就自己出钱将他们赎回,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到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学习;凡是经过柳宗元指点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史裴行立帮助办理柳宗元的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故答案为:⑴C;⑵A;⑶B;⑷①(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②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翻译句子是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除过要在语境确定意思外,还要注意所有的文言文现象比如句式、固定搭配、词类活用等。
12.【答案】略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读懂所给材料,抓住材料的中心,是准确立意和写作的前提。材料先引用《荀子﹒劝学》中的话,明确指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又引用《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话,明确指出“顺应天性”的重要性。材料中两种观点截然不同,但又都有各自的道理。作文立意最好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谈教育、谈学习都可以。学习既要注意先天兴趣,也要有后天锤炼、打磨。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也要通过人为的干预,使孩子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只谈后天学习,或者只说顺应天性都不是最佳立意。
立意示例:从学习的角度:如兴趣为舟,努力作桨;
从教育的角度:如发掘长处,细心栽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