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氓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愆期(qiān) 垝垣(huán) 孔疚(jiù) 尔卜尔筮(shì) 熏陶渐染(jiān)
B.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 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 匪夷所思(fěi)
C.不遑(huánɡ) 象弭(mǐ) 归聘(pìn) 雨雪霏霏(yù) 风靡一时(mǐ)
D.桑葚(shèn) 棠棣(dì)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 载歌载舞(zài)
2.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甜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谴责。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下面各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___,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A.①⑤③④② B.③⑤④②① C.②④①③⑤ D.①③⑤②④
7.下列对《氓》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二、默写
8.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悲时喜的诗句是“ , 。 , 。”
(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后辛苦劳作的诗句是“ , 。 , 。”
(3)《氓》中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弃的两句是“ , 。”
三、语言表达
9.《氓》是一首叙事兼抒情诗。它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过程,展示了她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且,随着她的倾诉,她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在变化着。请结合这一特点,反复阅读这首诗,填写下图。
10.学校组织“诵《诗经》,品经典”活动。请为这一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活动主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20字。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风·中谷有蓷①
《诗经》
中谷有蓷,暵②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③矣。有女仳离,条④其歗⑤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⑥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氓(节选)
《诗经》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注】①蒲tuī:益母草,古人认为其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②暵hàn:干枯、枯萎的样子。③脩:干枯、败坏。④条:深长。⑤歗:同“啸”。⑥湿:将要晒干的样子。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谷有蓷》是自哀自悼的怨歌,女主人公既遭丈夫抛弃,又遇凶年饥馑,悲叹命运凄惨。
B.《中谷有蓷》每节都以益母草开头,以弃妇的慨叹作结,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这是“赋”的写法。
C.《氓》中的卫国女子被弃后既有对男主人公负德变心的愤慨和控诉,也有对爱情的深刻领悟。
D.和《氓》中的女子一样,《中谷有蓷》中的弃妇面对悲苦的命运,既怨天尤人,也深刻反省。
12.《诗经》善用“比兴”表情达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比兴”手法在两诗中的运用。
五、写作
13.认真阅读作文题目,按要求作文。
《氓》中女子最后的决绝,是认清了丈夫的丑恶嘴脸;《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的以死抗争,是认清了他们自己的处境;《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是因为他认清了官场的黑暗现实……
“认清”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的一种识别,是透过现象看到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有“认清”的能力。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个人体验,以“认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与套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垣”应读yuán;
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
C项,正确;
D项,“咥”应读x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多识记,对于易读错的字要进行积累,归纳。平时多用工具书。本题要正确识记“垣”“咎”“徂”“咥”的字音。
2.【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静言思之”,静而思之。言:语气助词。“言既遂矣”,言: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不思其反”的“思”是料到的意思。“反是不思”的“思”是探究、想清楚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语境的分析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现象,需要有意识地记忆,具体到文本中分析时,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判断其是否是通假字。
3.【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这一句是“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
4.【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莫”通“暮”/无;
B项,“泮”通“畔”/无;
C项,无/“匪”通“非”;
D项,“于”通“吁”/“说”通“脱”。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通假字的规律,对于理解文章内容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应紧扣上下文,推敲意义。其次,根据同音确定本字。但有些通假字与本字不完全同音,只是音近或同声母、同韵母。本题注意积累“莫”“泮”“匪”“于”“说”的通假情况。
5.【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D.《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6.【答案】D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可知第一空应填的句子与“但”前面的语句为转折关系,故①句应为首句。由⑤句中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及第三空后的句子可知第三空应填⑤句。由③句内容与⑤句内容形成并列关系,可推知第二空应填③句。②句与“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一句联系紧密,故第四空填②句;④句是对⑤句的举例说明,可作为尾句。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①③⑤②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一空根据空前的“但”以及“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等内容可知,二三两空应有一个逻辑顺序,按照这个逻辑顺序填写,即可得答案。
7.【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
D.“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很随便地应付婚事”。根据“尔卜尔筮”分析,男子应该不是应付婚事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8.【答案】(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信息“用对比手法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悲时喜的诗句”,故答案为: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重点字:涟)
(2)抓住关键信息“描写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后辛苦劳作的诗句”,故答案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重点字:靡、夙)
(3)抓住关键信息“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弃的两句”,故答案为: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重点字: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理解的能力。相对于上下文默写,理解性默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但需要单纯的背诵,还要充分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在默写时注意不要出现添字、落字、错字情况。
9.【答案】悲怨激愤;勤劳本分的好妻子;清醒刚强的弃妇
【解析】【分析】①结合"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诗句内容以及框图中“婚变”等提示,此处可概括为“悲怨激愤”。②结合“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等诗句内容以及框图中“纯洁善良的美少女”的提示,此处可概括为“勤劳本分的好妻子”。③结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等诗句内容以及框图中“纯洁善良的美少女”的提示,此处可概括为“清醒刚烈的弃妇”。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从全诗把握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0.【答案】聆听诗风神韵,感受文化芬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宣传标语的基本能力。
题目要求为“诵《诗经》,品经典”活动拟写宣传语,具体解答时,可以围绕活动的内容,以整齐的语言形式拟写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故答案为: 聆听诗风神韵,感受文化芬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拟写宣传标语的基本能力。这类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语文素养进行创意解读;最后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11.B
12.①《中谷有蓷》以“益母草”起兴,益母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自然地引起女主人公对婚姻的联想,以益母草的枯萎比喻女子容颜的衰老,表达遇人不淑、命运凄惨的痛苦与悲伤。②《氓》以“桑树”起兴,采桑养蚕,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以此起兴,自然真切。以桑叶的变化比喻女子容颜由光鲜美丽逐渐衰老憔悴,以斑鸠贪吃桑葚喻女子沉溺爱情,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爱情、婚姻不幸的悲叹和领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这是‘赋’的写法”错,全诗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复吟咏,写出女子遇人不淑,最终痛苦、悲伤、愤怒。应是“重章叠句”的手法。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中谷有蓷》,诗歌每节开头,都提到山谷中的益母草,即诗歌用益母草起兴,这种植物与妇女关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发挥诗歌联想作用;益母草已经干枯了,益母草晒干,可入药。妇女被抛弃,入药的益母草的意义在于:促进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儿育女的药草,与被离弃的妇女放在一起,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是这位妇女命运真的太悲惨。《氓》第三、四两章记述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由热恋到生厌的转变。其中以桑叶未落的“沃若”之状,喻女子年轻貌美,婚姻生活和美幸福;以桑叶已落的“黄陨”之态,喻女子年老色衰,婚姻生活出现裂缝,两喻皆是兴中有比。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容貌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劝说女子不要与男子沉迷于爱情。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
故答案为: ①《中谷有蓷》以“益母草”起兴,益母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自然地引起女主人公对婚姻的联想,以益母草的枯萎比喻女子容颜的衰老,表达遇人不淑、命运凄惨的痛苦与悲伤。②《氓》以“桑树”起兴,采桑养蚕,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以此起兴,自然真切。以桑叶的变化比喻女子容颜由光鲜美丽逐渐衰老憔悴,以斑鸠贪吃桑葚喻女子沉溺爱情,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爱情、婚姻不幸的悲叹和领悟。
13.【答案】【参考例文】
认清自己
有一只狮子醒来后发现自己尾巴上被贴上了驴的标签,标签上还有公章,署名,编号.它晓得不能自己将其撕去,得合法的撕下来.它随处问询自己是否是狮子,获得的效果都差别.雷同的是有很多怜悯它的,却没有谁为它撕去标签.终究这只狮子竟酿成了驴,发出了驴的啼声。
狮子尾巴上的标签“驴”在实际社会中也存在着.不正确的评价,不公平的地位和待遇,不对等的职位不都是标签吗?这些标签其实不吻合,被贴上这些标签的人莫非就要认可这类不合理吗?他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价值,不被标签所束缚,不要让它决定着自己,而应该自己认清你自己。
标签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加上去的,不管好的坏的都不必去管,关键是如何认清自我,保守住自己的内心,内心不变,你还是你自己,像学校里分的“好生”、“差生”一样,这不过是虚名而已,差生只要自己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把身上那些不好的标签撕下去,不必理会他们对你冷淡的目光,做好自己、认清自己就可以了。
回想文中,那只狮子是多么的可笑,仅仅只是一个虚无的标签就让他迷失了自我,如果他仍然坚持自我、认清自我的话还会发生那些可笑的事吗?雄狮是不需要证明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表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回来的,生活中由“狮子”变“驴子”还有很多,这都是没有好好地认清自己的表现。
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被贴上好的坏的标签,不要因为被贴上好标签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被贴上坏的标签而自暴自弃,我们要知道贴上蜗牛的千里马依旧能日驰千里,贴上麻雀的鹏鸟仍能搏击蓝天,人也是一样,我们为什么拥有能力而不敢再拼几次呢?
我们要认清自我,我们是有能力的,只要我们敢拼搏,就能成功,为什么不敢再拼一把呢?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莫名的标签被别人贴上,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奋斗,那些不好的标签才会被撕下去,焉雀哪知鸿鹄之志,走自己的路被别人说去吧,成功人士都会有许多的诽谤等待着他们,只有坚持自己,认清自我,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就会成功。何必管那些虚无的标签呢?只有自己才能认清自己。
我们要认清自己,守住自己的内心,那些虚无的标签又算得了什么。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材料中通过三个不同的例子阐述了三种不同的“认清”,写作时,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先将命题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写作,写作时可以写“认清自我”,其中要写出认清自己的过程、认清自己之后要如何做、认清自己对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等等。
【点评】话题作文是一种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语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要求作者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的新形式,使考生的创作个性得到展现,优势得到发挥,才干得以施展。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