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23:09:2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
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5.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6.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就不算是有思想的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说明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孔子和《论语》。
2. 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了解《论语》
《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首创语录体写法,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舍己为人”等都出自其中。我们今天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荟萃,大体可以分为“修身”“治学”两大类。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读准字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 乎
愠(yùn ) 三省(xǐng)
曾(zēng )子 传(chuán )不习乎
逾(yú) 罔(wǎng)
殆( dài ) 一箪(dān)食
曲肱(gōng) 笃(dǔ)志
为(wèi)人谋
活动一: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读准字音和停顿。
活动二:结合注释 积累词汇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一词多义
1.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动词
温故而知新 得到,动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动词
2.可以: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士不可以不弘毅 能够,动词
3.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所学的知识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译,助词
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代词
其恕乎 大概、也许,副词
5.而: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
学而时习之并且,表顺承
5.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6.而:
①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⑥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⑦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⑧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⑨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⑩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四)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 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活动三:结合注释 疏通文意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按时温习。时:按时。
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人称代词,我。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每天。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替人谋划事情。
竭尽自己的心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
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迷惑,疑惑。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能忍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喜爱,爱好。
代词,……的人。
以……为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吃。
粗粮。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介词,对,对于。
像浮云一样。
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河边。川,河流。
指军队。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坚定志向。笃,坚定。
恳切。
仁德。
一、名句默写
(1)子曰:“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2)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3)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二、解释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时习:___________________
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亦君子乎 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
5. 吾日三省吾身 吾: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省:___________________
同“悦”,愉快
指有才德的人
人称代词,我
按时温习
按时
生气,恼怒
每天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材思考探究;省略句(省略宾语“我”),疑问句,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材思考探究)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9广西百色)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同学们,学了本文后,你喜欢哪一则 为什么?
示例:我最喜欢第九章。这一章是讲学习态度的,即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发现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在日常学习中,我也要保持这种谦虚的心态,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一、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