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之前,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愿。
武昌起义后,人民的这些心愿哪些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说说你的理由。课程标准: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史实。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探究1: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据下列材料回答。
五四风雷1、背景:材料一 家家户户,男男女女,南南北北,东东西西。老老少少,文文武武。处处惊惊慌慌,时时杀杀砍砍。哭哭啼啼,搜搜刮刮。真真凄凄惨惨,看看干干净净。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据材料一,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下,人民生活状况如何?
材料二 从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
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必修2教材
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阶级状况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中国通史》
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得到壮大 1、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激化3、思想: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
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背景: 1919年 5月4日起北京学生集会、游行罢课 6月5日起上海工人学生、商人、工人三罢斗争2、经过取得初步胜利:释放? 罢免? 拒绝?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
拒绝?
惩办?探究2: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阅读材料回答: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
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工人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该图片为五四运动中北京26所大中学校学生不畏强暴,纷纷走上街头,进行爱国主义演讲宣传,他们演讲、标语可能有哪些内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惩办: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体现了怎样的精神?3、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各阶层作用)
3)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阅读教材P67第二段思考: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
动?运动中各阶层(学生、工人)都发挥了怎样的作
用?在思想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什么革命的开端?随堂小练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北洋军阀的黑统治
D、袁世凯尊孔复古B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
①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
②卖国贼曹、章、陆被撤职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C思考:阅读教材P67第三段中国共产党是在怎
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中国共产党诞生1、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组织基础
5)外部条件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阅读教材P67--68,找找下列内容:
1)时间:
2)地点:
3)代表:
4)内容:
5)意义:(1)确定党的名称
(2)奋斗目标
(3)中心工作
(4)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诞生:中共一大探究3: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否符合当时国情?为什么?
领导阶级:
政党性质:
阶级利益: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探究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代表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
(资产阶级利益)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随堂小练
3、“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4、中共一大上规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A、传播马克思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与国民党合作
D、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AD 中共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于是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强大而凶残的敌人的。怎么办?探究5:阅读教材P68正文第二段及<学思之窗>,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
1、基础:国共合作(第一次)1)原因:
2)实现标志:
(1)时间、地点:
(2)合作方式:
(3)合作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3)影响: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国民革命①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②中共三大通过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③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1924年初 广州党内合作2、兴起:
3、高潮:
4、失败:1925年,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1)目的:
2)对象:
3)结果:北伐战争(1926--1927年)1、基础: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迅速开展)国民革命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①歼灭孙、吴主力,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②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③动摇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局部失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合作破裂,
大革命失败打到列强、除军阀探究6:
阅读P69最后一段及本课要旨思考,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教训: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中共缺乏经验;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领导权。
2)共产国际错误指示; 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随堂小练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的标志(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
A、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事屠杀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
D、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C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风雷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和北伐
——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基本
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革
命出现了新高潮。小结当堂自测
1.(2009天津)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2、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学生运动BC3.(2008上海)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 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 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 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
A.以反封建斗争为目标
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
C.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D.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CC5.(2010江苏)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D6、《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左”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