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5 18: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ELEBRATE NATIONAL DAY
背景链接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1日凌晨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进军全国,到9月份已经解放全国大部。在这个背景下,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广大爱国人士的共同呼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平(今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是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致的开幕词。
CELEBRATE NATIONAL DAY
文学常识:
开幕词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主要负责人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所作的讲话或演说的文稿,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
CELEBRATE NATIONAL DAY
知识梳理:
1、精记字音:请把红色字注音
华侨( ) 妥协( ) 屠杀( ) 纲领( )
侮辱( ) 剥削( ) 警惕( ) 复辟( )
CELEBRATE NATIONAL DAY
知识梳理:
2、词语积累:翻译以下词语
(1)不可磨灭:
(2)繁荣昌盛:
(3)艰苦奋斗:
(4)永垂不朽:
CELEBRATE NATIONAL DAY
知识梳理:
3、词语辨析
(1)觉悟·醒悟辨析:两者都有“明白”的意思。“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一定的政治认识。“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例句:
①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坚持不忘初心,不断提高自身思想______ 。
②对一时糊涂走上歧途的青少年,我们要热情地帮助他们尽快______过来。
CELEBRATE NATIONAL DAY
知识梳理:
3、词语辨析
(2)拥护·拥戴辨析:“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拥戴”,拥护推戴。“拥戴”比“拥护”更强调“爱戴”,其对象一般是人。
例句:
①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执政党,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____和坚定支持,正引领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②他办事果断,生活朴实,待人谦和,深受群众____
CELEBRATE NATIONAL DAY
知识梳理:
3、词语辨析
(3)不屈不挠·百折不挠辨析:两者都有“不屈服、意志坚定”的意思。“不屈不挠”,形容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百折不挠”,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偏重指“不屈服”,多形容斗志顽强;“百折不挠”偏重指“不动摇”,多形容意志坚强,还含有“受到无数次挫折”的意思。
例句;①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____ 品小、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____,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重难突破
初读课文,明大意。
主旨探微
本文点明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背景,阐述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展望未来,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描绘出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精读课文,细揣摩。
任务一:回顾与展望——分析文章内容,梳理写作思路
课文第3、4段的内容调换一下顺序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1)从表达的主旨来看:第3段分析“全国人民大团结”能够成功的原因,交代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第4段阐述此次会议为什么被称为“政治协商会议”。这样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
(2)从与上下文的衔接来看:第2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因而,第3段承接这一结论,论述“全国人民大团结”能够成功的原因,衔接紧密;而第4段论述“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显然不能跟第2段衔接,且第4段结尾归结到“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与下文交代会议议程与工作内容也能自然流畅地衔接在一起。
任务二
自强与自豪——体会这一宣告的意义,感受其中的自豪之情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怎样丰富的历史内涵?
这句话掷地有声,无疑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站起来”是很直白的语言,但它形象地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
任务二
2、毛泽东的这篇开幕词,根据所讲内容的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试简要分析。
课文第 3 段,谈到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
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第7段,提出“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
任务三
准去而鲜明——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1、文中运用“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从逻辑上讲,都属全称词语,即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毛泽东在演讲中大量使用这些词语,反映了他广阔的胸怀、对时局的清醒认识。这也是他的文章和讲话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的重要原因。
任务三
2、文章最后三个“庆贺”句独立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文章最后三个“庆贺”句以气壮山河的气势,向人民召唤,向世界宣告,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这些满怀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最强
课外:一起成长
因文学法
写作技法:
观点鲜明是演讲稿的灵魂
在演讲稿中,鲜明的观点是演讲成功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观点前后矛盾,就会让人反感。为做到观点鲜明,可采用如下技巧:1.运用判断句。课文运用了大量的判断句,如在第2段里,先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显示出参会人员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因此,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课外:一起成长
因文学法
写作技法:
观点鲜明是演讲稿的灵魂
2.运用表示强调的词语。例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等等,这些句子中运用了大量表示强调的词语,或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涵盖对未来的预见,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以确凿无疑的感觉。
课外:一起成长
因文学法
写作训练:
请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为“纪念五四运动”写一段演讲稿,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00字左右。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