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北冥(míng) 鲲鹏(kūn) 迁徙(xǐ) 鲦鱼(tiáo)
B. 嘉肴(jiā) 弗食(fú)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C. 槽枥(lì) 骈死(pián) 执策(cè) 挂罥(juàn)
D. 布衾(qīn) 邺都(yè) 两鬓(bìn) 叱牛(zhì)
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讲信修睦(培养和睦气氛)
C. 教然后知困(困惑) 使老有所终(终老的保障)
D. 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强盛)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弗学,不知其善也
B.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 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 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B.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D. 两鬓苍苍/十指黑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 请循其本 B. 故人不独亲其亲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D.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都选自本书。
B. 《马说》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7. 填空。(10分)
(1)《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现了儿媳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抓而泣不成声,又显示出诗人倾耳细听,彻夜未眠的关切。
(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希望贫寒的士人都能得到庇护,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4)《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22·济南期末]阅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按要求回答(1)、(2)题。
(6分)
(1)下面的表格概括了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将其填写完整。
(3分)
成长历程 退学 ①________________ 筑路 著书
故事情节 勇敢反抗:与神父作对 战斗受伤:大腿中弹,头部重伤 死里逃生:②____________ 焕发新生:写成《③_____________》
(2)保尔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你结合小说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3分)
9. [2022·汉中期末]综合性学习。(6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讨论“和”】为了充分呈现“和”的内涵,班级开展了讨论交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分)
老师:同学们!一个“和”字,内涵丰富,请大家谈谈对它的理解。
何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笑)
老师:谢谢!何萍同学不仅巧借自己的姓名表达了观点,还表达了美好祝愿!同学们还有其他认识吗?
小玄:我觉得探求内涵,还可以到成语中去挖宝啊,比如自然界有“风和日丽”,社会生活中有“和颜悦色”,都给人以美好愉悦之感。
运用“即席讲话”的相关知识,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写出何萍同学的发言内容。
(2)【演讲“和”】有位同学准备撰写以“和谐——最美的名片”为主题的演讲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要做到“心中有听众”,以此来确定演讲的语言风格。
B. 演讲稿开头不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会偏离演讲的主题,增加听众的心理负担。
C. 要精心设计结束语,来提升演讲的效果。
D. 演讲稿的语言应尽量口语化、大众化,尽量避免使用方言、生僻词语等。
(3)【宣传“和”】请你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呼吁世界和平,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2023·苏州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4分)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泣然
陆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一事无成老已成”中的“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感到失望与遗憾。
B. “不堪岁月又峥嵘”中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
C. “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
D. 颈联的意思是说要想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这是年事已高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的心声。
11. “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相合,一致。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则是面墙之士
B. 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 若既不出户 木兰当户织
D. 学学半 犹须好学
13.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十 室 之 邑 必 有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不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5. 【甲】【乙】两文所讲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不同?(3分)
(三)[2024·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我最初的人生思索(节选)
冯骥才
①大概是我九岁那年的晚秋,因为穿着很薄的衣服在院子里跑着玩,跑出一身汗,又受了风,我病倒了……妈妈就在外屋给我架了一张床,床前的茶几上摆着几瓶味苦难吃的药,还有与其恰恰相反,挺好吃的甜点和一些很大的梨。妈妈将手绢遮在灯罩上,真好!
②该入睡时,妈妈披着一条薄毯,用她很凉的前额抵一抵我的头,那垂下来的毯边的丝穗弄得我肩膀痒痒的。“还有点儿烧,但好多了……”她说。在半明半暗的灯光里,妈妈朦胧而温柔的脸上现出让人舒心的微笑。
③最后,妈妈扶我吃了药,给我盖了被子,就回屋去睡了。只剩下我自己。
④我一时睡不着,脑子里乱得很,好像一团乱线,抽不出一个可以清晰思索下去的线头。白天留下的印象搅成一团:追猫呀,大笑呀,蜻蜓呀;鸡蛋汤冒着热气儿……渐渐地我感到眼皮很重,昏昏沉沉中,我觉得茶几上那几个黄色的梨特别刺眼,灯光也讨厌得很。睡觉吧,我伸手把灯关了。
⑤黑了!霎时间好像一切都看不见了。怎么这么安静、这么舒服呀……好像刚才月光一直在窗外窥探,此刻从没拉严的窗帘的缝隙里钻了进来……灯光怎么使生活显得这么狭小?它只照亮身边。而夜,黑黑的,却顿时把天地变得如此广阔、无限深长。
⑥我在那个年龄并不懂得这些。我只觉得这黑夜中的天地神秘极了,浑然一体,深不可测,浩无际涯;而我呢,这么小,无依无靠,孤孤单单。这黑洞洞的世界仿佛要吞掉我似的……周围那样旷阔,一片无穷无尽的透明的乌蓝色,云也是乌蓝乌蓝的……这天究竟有多大?它总得有个尽头呀!难道它竟无边无际吗?相比之下,我们多么渺小。我们又是谁?我到底是谁?
⑦我是从哪儿来的?从前我在哪里?是什么样子?我怎么成为现在这个我的?将来又会怎么样?长大,像爸爸那么高,做事……再大,最后呢?老了,老了以后呢?这时我想起妈妈说过的一句话:“谁都得老,都得死的。”
⑧死?怎么以前我就从来没想过它意味着什么呢?死究竟意味着什么?忽然,我觉得周身仿佛散出凉气来。
⑨于是,哥哥那本没皮儿的画报里脸上长毛的那个怪物出现了,接着是白天那只蜻蜓,还有随时想起来都吓人的鬼故事……我害怕了,从将要入睡的迷蒙中完全清醒过来了。我想,将来,我也是要死的,也会被人埋在地下,这世界就不再有我了。我也就再不能像现在这样踢球呀,做游戏呀,捉蟋蟀呀,在看马戏时吃那种特别酸的红果片呀……活着有好多快活的事,死了就完了。那时,表哥呢?妹妹呢?爸爸妈妈呢?他们都会死吗?他们知道吗?怎么也不害怕呀!我们能够不死吗?活着有多好!大家都好好活着,谁也不死。可是,可是不行啊……想到这里,尤其是想到妈妈,我的心简直冷得发抖。
⑩妈妈将来也会死吗?她比我大,会先老、先死的。她就不能再爱我了,不能像现在这样,脸挨着脸,搂我,亲我……她的笑,她的声音,她柔软而暖和的手,她整个人,在将来某一天会一下子永远消失吗?如果在那之后我有话要告诉她呢?到哪儿去找她?她也得被埋在地下吗?土地坚硬、潮湿、冷冰冰的……我真怕极了。先是伤心、难过、流泪,而后愈想愈心虚害怕,急得蹬起被子来。趁妈妈活着的时光,我要赶紧爱她,听她的话,不惹她生气,只做让大家和妈妈高兴的事。哪怕她骂我,我也要爱她,快爱、多爱;我要起来跑到她房间里,紧紧搂住她……我要拉开灯,但抓不着灯线,慌乱的手碰倒了茶几上的药瓶。我便哭叫起来:“妈妈,妈妈……”
灯忽然亮了,妈妈就站在床前。“怎么,做噩梦了?别怕……孩子,别怕。”她俯身又用前额抵了抵我的头。这回她的前额不凉,反而挺热的。“好了,烧退了。”她宽心而温柔地笑着。
她坐在我床边,紧挨着我,安静地望着我,一直在微笑,并用她暖和的手抚弄我的脸颊和头发。我想把刚才所想的事情告诉妈妈,但不知为什么,竟然无法说出来。我担心说出来,她知道后也要害怕的。那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昏暗的灯光静静地照着床前的药瓶、甜点和黄色的梨,照着妈妈含笑的脸。她拉着我的手,我便不由得把她的手握得紧紧的……渐渐地,一切都安静了,模糊了,淡远了,融化了,变成一团无形的、流动的、轻柔的烟。我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一个深奥而难解的谜,从那个夜晚起便悄悄留存在我的心里。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有删改)
16.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进行了哪些“最初的人生思索”。(3分)
17. 说说你对“她拉着我的手,我便不由得把她的手握得紧紧的”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8. 文章是写“最初的人生思索”的,却花了很多笔墨写了妈妈对“我”的爱,为什么?(4分)
19.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
【甲】……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全军英模挂像里多了林俊德和张超两位同志。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 (节选自习近平2019年新年贺词)
【乙】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节选自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三、写作(50分)
20.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是宝贵的。把握自己的青春,敢做主,会做主,那么胜利的鲜花终究为你绽放。请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 D【点拨】D项,“叱”应读“chì”。
2. D【点拨】D项,“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强”是“自我勉励”的意思。
3. C【点拨】A项,表示选择/它的;B项,到/在;C项,怎么,哪里/怎么,哪里;D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指鱼的快乐。故选C。
4. B【点拨】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 A【点拨】A项,追溯,动词;B项,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C项,谋,动词用作名词,图谋之心;D项,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故选A。
6. C【点拨】C项中的“东汉”说法有误,应为“西汉”。
7. (1)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2)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5)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8. (1)①参军 ②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③暴风雨所诞生的
(2)示例:保尔来到郊区公园的时候,他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本不能维持多久,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是思考过后,他还是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并向达雅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保尔在此时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但是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坚强地面对生活,表现出保尔在“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过程。
9. (1)“和”有和平的意思。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叫“何萍”吗?因为我的父母希望世界和平。
【点拨】本题考查补充对话。结合前后句及语境综合分析可知,大家讨论的是关于“和”的内涵。根据“何萍同学不仅巧借自己的姓名表达了观点,还表达了美好祝愿”可知,何萍同学在解释“和”字的内涵时,巧用了自己的名字。抓住“何萍”谐音“和平”,去组织语言作答。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流畅即可。
(2)B【点拨】演讲稿开头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更能吸引听众,引起大家的注意。因此,B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3)示例一: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
示例二:只有记住战争的痛苦,才能珍惜和平的生活。
【点拨】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围绕“和平”的主题来写,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突出主题,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10. C【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C项表述不准确,“愁生新雁寒初下”写的是诗人因祖国大好山河沦陷,自己也年事已高而感到忧愁;而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中,大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大雁便飞向南方避寒。范仲淹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身在塞外的思归之愁,二者不同。故选C。
11. 看着地图上朝廷未能收复的失地而流泪,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盼之情。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偶展舆图泪自倾”是指诗人打开地图,想起祖国的大好山河沦陷,不禁流下热泪。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收复失地的渴盼之情。
(二)12. C【点拨】A. 与“故”连用,译为因此,所以/判断动词,是;B. 反思/同“返”,往返;C. 门/门;D. 同“敩”,教导/学习。故选C。
13.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点拨】根据句意“(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可判断句子的停顿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4. (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点拨】(1)句中的重点词语:故,所以;相长,互相推动、互相促进;(2)句中的重点词语:为学,做学问;日,天天;进,进步;退,退步。
15. 都和学习有关。不同之处:【甲】文,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
【乙参考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独自学习没有友人(相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就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地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结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面壁之士,即使有子羔、原宪那样的德行、才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需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三)16. 黑夜为何比灯光更能把天地变得如此广阔、无限深长;天地的巨大和个人的渺小;关于死亡的思索以及对生命的珍惜。
【点拨】根据“灯光怎么使生活显得这么狭小?它只照亮身边。而夜,黑黑的,却顿时把天地变得如此广阔、无限深长”“我只觉得这黑夜中的天地神秘极了,浑然一体……难道它竟无边无际吗?相比之下,我们多么渺小”“死?怎么以前我就从来没想过它意味着什么呢 死究竟意味着什么”“趁妈妈活着的时光,我要赶紧爱她,听她的话,不惹她生气,只做让大家和妈妈高兴的事”等相关语句可以提炼出本题的答案。注意组织答案时语言要简洁。
17. “我”对“死亡”的思索让“我”感到很害怕,紧紧握住妈妈的手有安慰作用;“我”不想把关于“死亡”的想法告诉妈妈,担心她知道后害怕;“我”懂得了珍惜母爱,懂得了要爱妈妈,要“快爱、多爱”。
【点拨】结合上文内容可知,“我”对“死亡”的思索让“我”感到“怕极了”,紧紧握住妈妈的手有安慰作用;“我”不想把有关“死亡”的想法告诉妈妈,担心她知道后害怕;“我”也害怕妈妈离开“我”,“不由得把她的手握得紧紧的”表现了“我”对母爱的珍惜,希望妈妈永远和“我”在一起,“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去爱妈妈。
18. 文章写了很多妈妈爱“我”、关心“我”的细节,刻画了一个温柔、细腻、美好的妈妈形象,正是妈妈的美好,让“我”懂得了要珍惜生命,更要抓紧时间去爱,去回报。同时,写妈妈对“我”的爱也为文章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使读者感到亲切和温暖。
【点拨】“还有与其恰恰相反,挺好吃的甜点和一些很大的梨。妈妈将手绢遮在灯罩上”“该入睡时,妈妈披着一条薄毯,用她很凉的前额抵一抵我的头”,这些都是关于妈妈对“我”的爱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说明妈妈对“我”的照顾体贴又周到,刻画了一个温柔、细腻、美好的妈妈形象;这浓浓的母爱使“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让“我”懂得了要珍惜和回报这份爱;同时,这些细节描写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气氛,使读者感到亲切和温暖。
19. 生命终有尽头,我们要珍惜生命,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我们要“快爱、多爱”;我们要像牺牲的英雄们一样,把自己的生命与实现“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富强而努力;我们要有同情心,胸怀天下,关心民生疾苦,并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点拨】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让生命变得更加有价值、有意义;同时要学会感恩,用行动去回报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根据链接材料【甲】可知,我们要将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结合起来,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链接材料【乙】可知,我们要心忧天下,给予弱小的人同情、关心和帮助,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据此综合作答即可。
三、写作
20.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立意明确,主题鲜明。关键词在于“做主”。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如处理事情的方式、对于事物的独特感受、艺术作品的创意设计、从被动到主动的心路历程等。既可以选择一件小事作为生活剪辑,折射出成长的光影,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感悟青春成长和做主带来的心智的改变,写一篇议论文。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应紧扣题目,以小见大,凸显出“做主”的感受、改变和成长印记。
例文:
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把头发剪了。”我很平静地对妈妈说。
“我说你这孩子,想一出是一出!你的头发好不容易才留长,干吗剪了……”妈妈放下手中的书,一脸气愤地看着我,开始喋喋不休。
我靠着墙,一句话也没说。阳光透过窗户,照到脸上,我甩了甩头发,没有重力压在脑袋上了。很好,很舒服,我就是要这样。不是说“我的青春我做主”吗?何况是我的头发,所以,我更要自己做主。
剪头发时,看着剪掉的碎发从白色的围布上滑下,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一头短发,妈妈说这样好收拾,不用整天梳啊,洗啊的。我见过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整个儿一男孩样子,以至于弟弟看到我那时的照片时,非说照片上的人是他。
因为小时候那一头短发,加上那时的我衣着打扮酷似男孩,还闹过不少笑话。幼儿园时上厕所,女生说我是男生,不可以进去。我去报告老师,老师听了也哭笑不得,后来老师建议妈妈把我的头发留起来。直到三年级时,我的头发才能够扎个小辫子。后来妈妈干脆让我留了长发,而且一留就是这么多年。
一天早晨,在阳光下,我甩了甩头,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长发的重压,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把头发剪了。在下定决心的那一刻,我迅速地跑进了理发店。是该自己做一次主了,过惯了“言听计从”的生活,也该尝试一下自己做主的新鲜感觉了。
剪完头发后,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笑了。我有点儿不敢相信,镜子中那个干净利落的女孩就是我。很好,我就是要这个样子。我要做一个全新的我,一个干净利落的我,一个阳光爱笑的我,一个可以自由奔跑的我,一个轻松自在的我。
今天的天气很好,满世界都是灿烂的阳光,我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青春我做主,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总评 “生活是一本书,需要去自读”,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头发我做主。文章从自己决定将长头发剪掉这一生活琐事中,得到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去把握,自己的青春需要自己做主这一独特感悟。文章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件中体现出大的主题。在结构安排上,从母亲对“我”剪掉头发的不满,引出小时候总是被母亲剪成男孩子发型的往事,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并总结出主题,结构完整而紧凑。语言上,生动流畅,善于运用细腻精妙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