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 [2024·原创]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6分)
对母亲的牵挂,是乡愁中最浓烈的爱。小时候,我时常依偎在母亲的怀中,望着皎洁的月光,任由母亲讲的故事在脑畔回响。对我来说,母亲就如小河,有着清澈的眼睛、________(A. 宁静 B. 恬静)的脸庞,她常常宽wèi我,让我心安。母爱如水,它不磅bó,但润物无声。可是当那首“母亲,母亲……”的音乐________(A. 半途而废 B. 戛然而止)时,原本似乎近在咫尺的母亲,原来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皎洁( ) ②脑畔( ) ③宽wèi( ) ④磅bó( )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写在语段中的横线上。(2分)
2. [2024·原创]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怠慢 船蓬 宛转悠扬 扫墓完毕
B. 喘气 糜子 天南海北 红旗飘扬
C. 躁热 战栗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D. 争讼 思慕 张灯结彩 人情事故
3. 下列各项中,对语病的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理解、辨认、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将“辨认”放在“理解”前)
B. 研究表明:人们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去掉“约”或“左右”)
C. 当主持人介绍到快递小哥刘阔的名字时,立刻站起身,面对镜头与全球收看春晚的观众们打着招呼。(在“立刻”前加上“他”)
D. 他的演讲感染了每一个人,现场传出一阵阵掌声和笑容。(将“感染”改为“感动”)
4. [2022·赣州月考]巧妙应对是口语交际的一项技巧,下列填入情境中的应对,最巧妙的一项是( )(3分)
一天,瘦削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先生遇到一个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发生了饥荒!”萧伯纳微笑着,对这位商人进行了有力回击:“____________________”
A. 看见你,人们就会发现其实英国哪有饥荒发生呢?
B. 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英国发生饥荒的原因是什么了。
C. 您说的我同意,但只有我这么瘦削。俗话说寡不敌众,我代表不了英国全国的状况。
D. 哪有发生饥荒,你不知道现在英国上下正流行减肥瘦身吗?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B. 《回延安》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延安时的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 《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D. 《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6. 填空。(10分)
(1)《式微》中表达“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的意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异曲同工之妙。
(3)《子衿》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和思念。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奇峰突起,高度概括,表达“友情深厚,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因与友人有相似的经历与身份,因而对友人充满深情厚意”的意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名著阅读。(5分)
(1)《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2分)
(2)请结合《经典常谈》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挑选一本古籍进行深入阅读,并说明进行深入阅读的原因。(3分)
《诗经》 《尚书》 《战国策》
8. 高空抛物的杀伤力之大,远比你想象的要可怕。某社区为了抵制高空抛物这一不文明行为,开展“守护头顶安全”活动,请你作为宣传员,完成下列任务。
(7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3分)
(2)小区18楼的刘叔叔经常把果皮、纸屑等垃圾往楼下扔。他觉得这些东西很轻,根本不会有危险,而且追查到自己也没关系,顶多被说几句。作为宣传员,请你结合链接资料对他进行劝说。(4分)
【链接资料一】
物品 高空抛物杀伤力
鸡蛋 从4楼抛下可把人头顶砸出肿包,从18楼抛下能砸破人头骨。
香蕉皮 从10楼落下产生的冲击力是其本身重量的25倍。
西瓜皮(巴掌大) 从25楼抛下,如击中头部,可致人死亡。
铁钉(4厘米长) 从18楼抛下能插入人的颅骨。
【链接资料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强调,在民事审判工作中,人民法院要综合运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最大限度查找确定直接侵权人并依法判决其承担侵权责任。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2023·新泰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9~12题。(16分)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 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束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束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没有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身处其中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我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4月20日,有删改)
9. 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4分)
10. 阅读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四种即可)(4分)
11.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2)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12. 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4分)
(二)[2023·广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琴声和棋力之上
陈鹏举
①古往今来,琴棋书画,人人都不免遇见。这里说说排在前两位的琴和棋。
②先说琴。中国古代留下来一些广为人知的古琴曲子。这些古琴曲子,每个人弹出来都不一样,不是水平高低的不一样,而是一首曲子,一百个人弹,就是一百个模样。所谓琴声,在古琴里,不单是琴声,更是弹琴人的心声。这是古琴伟大的地方,也是古琴足以遗世独立的地方。
③伯牙和锺子期是知音。锺子期听伯牙弹“高山流水”,听出了伯牙的心声。人生在世,所经历的悲欢荣辱,只有自己最清楚,就像鱼在水中,冷暖自知。伯牙把心声融入琴声里,居然被另一个人听清楚、听明白了。这就是伯牙和锺子期的缘分。
④白居易在《琵琶行》里详尽地写了琵琶的弹奏过程,是出于叙事诗的需要,也是出于他对琵琶弹奏的精熟了解,更是出于他对音乐不可名状的敏感和欣赏能力。这段有关琵琶弹奏的文字极为美妙,同时也十分精准地写出了他在琵琶声里听到的悲伤。他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也就随之而来。
⑤苏东坡写过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说,琴声从哪里来?说是来自琴吧,那琴在琴匣里的时候,怎么没声音?说是来自弹琴的手指吧,那么离开琴的手指,怎么没声音?这个绝顶聪明的人,用了似乎玄虚的诗句,说出了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琴声是人弹出来的。
⑥再说棋。这个世界上,最具棋的意义的许是中国围棋。围棋黑白对垒,每颗棋子下在棋枰上,只占一个点,不能移动,一如星斗满天,却又生机无限,胜似山崩海啸。说起来,棋是要分胜负的,分了胜负,棋才算终局。只是棋的最终意义,不在分胜负,不在下棋人的棋力,而在下棋人的心力。
⑦人生在世,总希望获得成功,下棋人也是。只是历来下棋的大人物、大棋手,并不这么想。他们要的是伟大。伟大是什么?伟大是壮志,是梦想,是为实现壮志和梦想所竭尽的心力。
⑧东晋谢安正和客人下围棋,侄儿谢玄的书信到了。他看完信,得知前秦王苻坚已被击败,淝水之战已经获胜,他放下信,脸上不露喜色。等客人问了,他才缓缓说:“小儿辈大破贼。”说话时,其神情举止与之前没什么变化。直到下完棋,他回内室。过门槛的时候,木屐上的齿被碰折了,他也没发现。史书的记录自始至终没写棋局本身,连胜负也没提及,只是写谢安的神情举止,还有他缓缓说出的一句话。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这一战将决定历史的走向,战前东晋并无取胜的十分把握,谢安下棋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他和来客下棋时,翻江倒海的心力,非常人所能及。
⑨最好的棋手,都不是“胜负师”。当代棋手中,有的风格华丽,有的风格唯美,有的甚至第一手棋就直落天元。真正的棋手,对棋的渴望,是对未知的渴望,这个未知,不仅指棋,还指人生和世界。
⑩下棋的意义是否在于分胜负?到今天,这个问题已无需再争。阿尔法狗出现了,人类最好的棋手难求一胜。下棋还有意义吗?仍然有。棋还会下吗?仍然会下。缘由是,阿尔法狗争的仅仅是胜负,而人类棋手不是。人类棋手在棋枰上倾注的心力,不是阿尔法狗可以理解的。
(有删改)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先总说,再分别叙述琴与棋。
B. 写琴时依时间顺序提到伯牙和锺子期、白居易、苏东坡。
C. 作者认为最具棋的意义的许是中国围棋,思绪跨越过去和现在。
D. 文章以琴、棋为线索,传递了古今之人对琴、棋的热爱以及作者对琴、棋的看法。
14. 品读第⑧段中的画线句,试结合其中细节分析当时谢安的心情及人物性格特点。(3分)
15.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琴声和棋力之上》的理解。(4分)
16. 读完本文,发挥想象,描绘你在王维《竹里馆》里听到的“琴声”。(4分)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三、写作(50分)
17. [2022·泰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司马迁
(2)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
(3)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邓小平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 (1)①jiǎo ②pàn ③慰 ④礴
(2)B B
2. B 【点拨】A项中的“蓬”应为“篷”;C项中的“躁”应为“燥”;D项中的“事”应为“世”。
3. D 【点拨】D项句子的语病为“传出”与“笑容”搭配不当,可去掉“和笑容”。
4. B 【点拨】B项更具有讽刺意义,商人讥笑萧伯纳太瘦,而萧伯纳这句应对正好借对方提到的“饥荒”一词讽刺商人,就是因为你们才让“我”变得这么瘦,言外之意是,因为你们的剥削才让英国发生了饥荒,同时这也是对商人肥胖身材的讽刺。其他几项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 D 【点拨】《灯笼》一文没有写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
6. (1)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2)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3)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5)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7. (1)说文解字
(2)示例一:我选《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诗歌启蒙之源,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示例二:我选《尚书》。《经典常谈》中介绍了《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并记叙了汉哀帝时刘歆和“五经”博士的今古文之争以及对《尚书》的考证,最后确认伏生的《尚书》二十九篇才是真本。深入阅读《尚书》,不仅可以了解其体例、内容,还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去了解与《尚书》有关的生动故事以及专家们不辞辛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伪存真的艰难考证,从中汲取不断向前的精神力量。
示例三:我选《战国策》。《经典常谈》中介绍了《战国策》编撰的由来,让我了解了关于《战国策》的丰富内容:混乱的战国时代,出现游说之士;游说之士分两派,即以苏秦为代表的“合纵”派和以张仪为代表的“连横”派;记载游说之士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我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因此,我选择深入阅读《战国策》。
8. (1)示例一:头顶安全靠大家,文明走近你我他。
示例二:高空抛物我说否,平安社区我拥有。
【点拨】宣传标语要紧扣主题,宣传拒绝高空抛物的平安生活;要简练、朗朗上口,可以采用对偶或其他修辞。
(2)示例:刘叔叔,您好!高空抛物有很大的危险性,即使是一枚小小的鸡蛋,从18楼抛下,也能砸破人的头骨。高空抛纸屑、果皮等垃圾的行为,不仅不文明,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另外,高空抛物的行为本身也触犯了法律,相关法律会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因此,请您改掉高空抛物的习惯,好吗?
【点拨】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作答此题,要有称呼和问候语,要结合链接资料指出高空抛物的危险性,还要特别强调这一行为触犯了法律,同时要注意语气委婉,易于他人接受。
二、阅读理解
(一)9. 引出下文,用“盛大的花事”引出记忆中的油菜花;用花事之盛大、风景之绚丽衬托出油菜花在“我”记忆中的重要地位。
【点拨】本题考查首段的作用。第①段写各种各样的花卉,引出了后文的油菜花,同时结合第②段中的“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可知,写“盛大的花事”,衬托了油菜花在“我”记忆中的重要地位。
10. 示例:种植广泛;颜色金黄;并非观赏性的花,有实用价值;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
【点拨】本题考查特点概括。由第③段中的“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可知“种植广泛”,由“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可知“颜色金黄”;由第⑦段中的“油菜花说到底……油菜的花”可知“并非观赏性的花,有实用价值”;由第⑨段中的“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可知“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
11. 示例:(1)将油菜花和那些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的花作对比,表现了油菜花沾满生活的烟火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由日常生活写到生命传承,表现了油菜花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中将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的花和油菜花作对比,突出了油菜花“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运用排比进一步写出了油菜花是水乡田间具有生活气息的花,是陪伴着人们进行一代代生命传承的花,它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2)运用“入”“站”“跪”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油菜花融为一体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油菜花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入”“站”“跪”等动词表明“我”与油菜花融为了一体,情景交融,表达了“我”对油菜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2. 故乡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点拨】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第⑤段中的“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可得出答案。
(二)13. D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D项说法错误,线索是贯穿一篇文章始终的,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有所体现,但这篇文章中琴与棋是分开叙述的,不能称之为线索。故选D。
14. 示例一:从句中的“缓缓说”“木屐上的齿被碰折了,他也没发现”,可见谢安内心其实是激动狂喜的,但他却能处之泰然,不喜形于色,这份过人的定力是非常罕见的。
示例二:接到捷报,谢安内心其实是激动狂喜的,以至于过门槛的时候,他“木屐上的齿被碰折了,他也没发现”。他能在客人面前压抑内心的翻江倒海,不喜形于色,只“缓缓”言说,这份心力非常人所能及。
【点拨】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及其作用。作答时,先找出具体的细节描写,再联系语境分析其作用。
画线句中的细节描写有两处。一处是对客人“缓缓说”淝水之战大获全胜的消息。接到捷报,谢安的内心应该是狂喜不已,可是他能处之泰然,不表露出来,体现了其过人的定力。
另一处是“过门槛的时候,木屐上的齿被碰折了,他也没发现”。这说明谢安沉浸在内心的激动喜悦之中,没把别的事放在心上。但他仍不喜形于色,这份心力非常人所能及。
15. 示例:“琴声”是人弹出来的,“琴声”不单是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更是弹琴人的心声;棋本是要分胜负的,“棋力”本指下棋人的功力,但在作者看来,棋的最终意义不在分胜负,不在下棋人的棋力,而在下棋人的心力。琴声与棋力承载了人们对于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这种文化的内涵超出了娱乐或博弈本身,这也是琴和棋最伟大的地方。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理解标题含义时要理解其表层含义,还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文章第②段中关于“琴声”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琴声”不单是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更是弹琴人的心声;文章第⑥段中作者说“只是棋的最终意义,不在分胜负,不在下棋人的棋力,而在下棋人的心力”。
深层含义:根据文章第⑨段中的“真正的棋手,对棋的渴望,是对未知的渴望,这个未知,不仅指棋,还指人生和世界”一句可知,作者写“琴”与“棋”,想要表达的是这些器具作为一种载体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功能,承载了人们对于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这也是对题目中的“之上”二字的诠释,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感悟。
16. 示例:清幽寂静的竹林中传出悠扬动听的琴声,时断时续,悠远绵长,似有清溪静静流淌,流向了远方。那弹琴之人,一定是独坐月下,轻拢慢抚,悠闲自在。
【点拨】本题考查迁移能力。作答时,要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结合题干要求展开想象,组织语言作答。
《竹里馆》的大意是: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根据题干的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静夜之下“琴声”的空灵与悠扬,体现诗人隐居时的现实生活与情趣。
三、写作
17. 思路点拨: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内涵。材料(1)的含义是:有智慧的人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抓住时机,懂得时机不可失。材料(2)是说善于利用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更有希望成功。材料(3)是说面对机会,不抓就会丧失机会。三则材料都与“机会”有关。因此可以围绕“机会”一词确定中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机会,简单地说就是好的境遇、时机。人们经常碰到机会,而当机会到来之时,有人能抓住机会,有人则会错过机会或主动放弃机会。根据材料提示可以立意如下:1. 只要抓住机会,事情就有可能成功,人生就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2. 要抓住机会是有条件的,要努力,有眼光,有决断,有抓住机会的能力,因此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3. 只有抓住机会,才有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使自己有更光明的未来。4. 错过机会以后要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从中获取人生的教训。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只要是与“机会”有关的经历、体验、感悟等都可入文。但一篇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选择。要选择那些最能打动读者的细腻情节,要选择那些最能吸引读者的曲折故事,要选择那些与众不同的视角、观点。这样,你的文章自然会新颖脱俗,光彩照人。如写记叙文,可写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勇敢地站在讲台上演讲;或写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给自己一次拼搏的机会,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努力前进。如写议论文,可围绕“机会”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思路开阔,内容丰富;还可以联系现实,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例文:
我错过了那次机会
人的一生,每天都生活在机会和挑战中。当机会来临之时,有的人抓住了机会,有的人则失去了机会,我就属于后面的一种。
记得刚进入七年级时,班里都是新同学,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过了几分钟,班主任用洪亮的嗓音对我们说:“由于我对大家还不熟悉,这次的班干部就毛遂自荐好了,请有志为同学们服务、为班级着想的同学上来竞选,然后大家举手表决!”
很快,有几位同学走上了讲台,他们首先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然后说出自己对所竞选的职务的设想。
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班长、副班长、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已名花有主,接下来竞选的是科代表。其实我早就想当一名英语科代表了,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的英语成绩还不错,二是我想通过锻炼提高我的组织能力。可是,我就怕在讲台上作自我介绍,因为我一向不爱说话,性格很内向,一到公众场合讲话就结结巴巴,满脸通红。
又一个同学走上了讲台,他低着头,脸上泛着红晕,只见他清了清嗓子,说:“大家好,我叫刘××,虽然我的语文成绩不太好,但我相信,我有能力当好语文科代表,为同学们服务,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他刚一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很快又有一个同学上来,她自我介绍后说自己想担任数学科代表。我开始紧张起来,连忙给自己打气:“××,现在该你了,你要上去演讲,你不是想当英语科代表吗?想当就要上去演讲。”我的心跳开始加快,脸上开始发红,我把拳头握紧了,鼓着劲狠狠地吸了一口气,正要挪动身子站起,突然,一名女生向讲台走去……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一下子瘫在了座位上,不断地骂着自己:“你真是太窝囊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到现在我都一直在恼恨,一直在后悔,是我错过了那次机会啊!这次经历让我明白面对机会一定要大胆抓住它。
总评 结构完整。文章开头交代“我”失去了机会,引出下文;中间部分回忆老师让大家毛遂自荐当班干部,自己因为胆小失去了这次机会的经历;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主旨:面对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它。
描写生动。作者对自己想上台又不敢上台时的神态与心理等的描写十分生动准确,写出了自己因紧张、害怕而不敢上台的情景,刻画准确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