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5 20: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当下网民对其的评价是:
“孙大炮”、“空想家”、“理想家”、“心思单纯”、“政治白痴”、“战五渣”、“缺乏行动力”、“没有自己的军队”、“老蒋塑造的神龛偶像”、“中共拔高了其历史地位”等等·····
其粉丝则一味诉说孙中山的“历史意义”。
其黑子则总在强调其“空谈误国”。
谁都知道孙中山,但对于孙中山究竟做了啥却一知半解。
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
制作:黎燕琳
艰辛的探索之路

南国之子
01
02
03
04
05
1岁
出生在广东翠亨村,一个衰落的农村家庭
入村私熟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农民家庭
初入学堂
9岁
13岁
新式教育
前去夏威夷,接受西式教育
香港学医
归国在香港学医,此时认为大清尚可救
弃医救国
17岁
26岁
希望清政府改革,后写《上李鸿章书》被无视
转折:医人→医国
陈少白非常支持,认为“孙先生所以要上李鸿章书,就因为李鸿章在当时算为识时务之大中,如果能够听他的话,办起来,也未尝不可挽救当时的中国”。——池昕鸿《孙中山全传》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陈少白
由同窗好友到亲密战友
这里的“办起来”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什么方法?结合下面材料回答。
“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旨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信行西法以求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为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上李鸿章书》(1894.6)
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说明孙中山企图走传统人仕的老路,实现民富国强的夙愿。
上书失败
上书的失败,使得孙中山把实业救国的理想暂行搁置。
“吾因爱平和而愈爱革命,何也?革命、平和。两相对待;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今天我们要来挽救这个中国,要从哪一条路走呢?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来救中国”——孙中山
孙中山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思考孙中山为何选择革命道路?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革命固然会流血,而不革命则会使更多的人死于非命,革命的牺牲将会换来社会的新生,真正的和平。
转向革命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
你从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第一个团体——兴中会
地位
口号
严重的民族危机,企图救人民、国家于水火之中,孙中山强烈的爱国情怀。
但这时还未形成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战斗核心
兴中会的成立
1895年2月兴中会总部在香港宣告成立
孙中山
郑士良
杨衢云
陈少白
谢缵泰
香港兴中总会主要成员
陆皓东
兴中会的成立
“据统计,1894-1895年间,有名籍可稽的兴中会会员有178人,其中商人95人,工人40人,会党12人,其他如实业家、公务员、医生、教员、学生、职员、报人、传教士、水师官弁等31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兴中会的成立
根据他们的职业,猜测阶级性质?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形成
兴中总会一成立,立刻筹备在广州的武装起义。
由于内部步调不一致,丧失了时机,又有叛徒告密,泄露了计划,起义在未发动前就为清政府侦悉破坏了。孙中山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广州起义
陆皓东英勇就义,年仅28岁
陆皓东被捕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虽然在敌人的监狱受尽酷刑,但始终不肯供出革命党人名单。被逼之下陆皓东还写了一篇长达三千余字的供词。在供词中,陆皓东痛斥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并且还大义凛然地说: “今事虽不成,但此心甚慰。一个我可杀,随后的起义者,你们杀不尽。
孙中山对陆皓东的牺牲十分悲痛,他将陆皓东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
广州起义
董必武
“孙中山在1894年的中日战争前后,开始他的革命活动。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中国民族遭遇到严重危机的时期发动了革命斗争。这个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那已经成为外国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的腐朽统治。这个革命运动,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董必武同志在孙中山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新华半月刊》,1955年4号。
兴中会成立和广州起义的历史意义?
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描绘了理想蓝图。
广州起义
革命力量的集结

流亡日本的孙中山(中)、陈少白(左)、郑士良(右)
1896年秋孙中山流亡英国时不幸被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阴谋绑架,获救后即写下了这本蒙难经历的书《伦敦蒙难记》
孙中山被当时的旧金山移民局关押到拘留所里面,关押了22天之久。
从英国到美国,一直不放弃宣传革命
流亡海外
许多地方的革命起义均告失败
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极大地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与革命思想的传播。
革命党人损失惨重,兴中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骨干成员多星散各处,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基本中断,兴中会几近形同虚设。
影响
起义失败
1898年唐才常领导皖赣湘鄂等地起义,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年,郑士良领导惠州起义,最终弹尽粮绝,被迫解散。
1904年,华兴会组织长沙起义,最终计划泄露遭破坏。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宋教仁日记》(1905年7月28、29日),《宋教仁集》下册,第546页。
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大团体
革命政党的兴起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警示钟》《猛回头》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近代中国“人权宣言”
摇撼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划清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界限,使革命派阵容更加整齐。
总发行量达一百多万册,成为清朝末年最畅销的书籍。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对中国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
这两本书重印达十余次之多,在长江流域各省更是广泛流传,为辛亥革命的思想动员起了巨大作用。
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又喊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心声。
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基础。
革命政党的兴起
根据分布图,概括革命团体的分布特点,为什么?
集中在两湖地区
戊戌维新时期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资产阶级思想有所传播;
派遣的留学生也较其他省区为多
“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斗争口号
科学补习所
蔡元培
黄兴
两者人员交替,协同活动,实际上是华兴会的分支机构。
入会誓词是:“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革命团体的纷纷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革命政党的兴起
雄才大略
远见卓识
在国内外的革命者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
众望所归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政治纲领
意义: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
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政党的兴起
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
同盟会机关报
报刊宗旨是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革命政党的兴起
欣欣大同新梦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88、289页。
我国面临的社会环境
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政治上的民主制度和经济上的民主制度。
目标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十六字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
同盟会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涵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排满革命和反帝救国
推翻专制政体,创建合众政府
排满革命既不是排满的种族革命,也不是恢复汉人的专制政体,而是挽救民族危亡,避免被瓜分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结合。
民族革命
开端和旗号
根本(核心)
政治革命
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社会革命
补充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充分体现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集中反映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的广大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以此纲领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同盟会,也就自然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1
2
地位
“这种不经过农民大革命,而只是通过国家收购的改良政策,达到“土地国有”,实行“平均地权”,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中国,只能是空想。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列宁称它为“主观社会主义”,是正确的。”——池昕鸿《孙中山全传》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1905年8月,同盟会发表宣言称,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继续有效,照旧承担偿还外债的责任,并保护外国居留军政府占领地区内人民的财产。”——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
未明确提出反帝纲领,具有软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