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大气的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大气的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26 22: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大气的压强
一 、选择题
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均与气压有关, 其中一个利用的原理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第 1 页(共 10 页)
A.吸饮料
B.吸盘紧贴在墙面
C.高压锅煮饭
D.拔火罐
2.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氧系统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 这样做是因
为( )
A.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小 B.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大
C.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小 D.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大
3.在无风的天气, 汽车在公路上快速向前驶过, 路两边的树叶会随之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快速向左
行驶, 车后方路两边的树叶会( )
A.左右侧均向 A 方向飘动 B.左侧向 A 方向, 右侧向 C 方向
C.左右侧均向 C 方向飘动 D.左侧向 C 方向, 右侧向 A 方向
4.下列日常生活实例与其对应的压强知识不相符的是( )
A.高原反应--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B.水果刀磨锋利--增大压强
C.输液时输液瓶挂得越高,输液速度越快--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D.高压锅--液体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增大而增大
5.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 原因是( )
A.唾液把瓶粘住了 B.瓶内气压减小了
C.瓶外气压增大了 D.瓶子质量减小了
6.如图所示, 在雨中撑伞的行人, 每当大风吹来,会有伞被向上“吸 ”的感觉,关于产生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C.伞受到的空气浮力变大 D.伞受到的空气浮力变小
7.著名科学家屠呦呦曾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 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 ,但提取效
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 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 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8.刮大风的天气, 我们在上学的路上如果迎风走路或骑车, 一阵大风刮来时, 我们无法用嘴或鼻子吸
进空气,但可以向外吐气,当一阵风过去又恢复了正常呼吸, 其原因是( )
A.风大时,脸上空气压强变小, 使人难以吸气
B.风大时,脸上空气压强变小, 使人难以呼气
C.风大时,脸上空气压强变大, 压得人难以吸气
D.与气压没关系, 是人缺乏锻炼
9.著名科学家屠呦呦曾尝试用加热青蒿素水溶液使其沸腾, 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
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 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 可采用的改进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10.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 经常要利用喷雾器来消毒, 如图为喷雾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当喷雾器工作时,空气从细管 B 的右端快速喷出,液体就沿着细管 A 的管口成雾状喷出,这是因为
第 2 页(共 10 页)
空气从细管 B 的右端快速喷出, 导致细管 A 上方的空气( )
A.流速大,压强小 B.流速大,压强大
C.流速小,压强小 D.流速小,压强大
二 、填空题
11.请你用科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可以蘸取少量的酒精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 。
(2)高压锅是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 100℃以上,科学原理
是: 。
1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 如图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 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 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 车子下方空气 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 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 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
车的重力。(均填“大于 ”、“等于 ”或“小于”)
13.如图所示为“无叶电风扇 ”,它的底座有一台电动机吸入空气,空气经过加压后被送入环形的出风 口, 从宽度只有 1.3 毫米的缝隙中向外喷出,这部分喷射空气因流速大, 压强 ,使周围 空气 (选填“靠近 ”或“远离”)这部分喷射空气,带动周围空气流动, 使风量可以增加到
原来的 15 倍。
三 、实验题
14.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
第 3 页(共 10 页)
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 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 1 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 将玻
璃管竖直固定, 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 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 50℃的水中, 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 直到
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 80℃的水中, 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
量有关 ”,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
四 、解答题
15.如图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保持静止,用气泵往 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已知金属球重 5 牛, 体积为 5×10﹣3 米 3。
(细线的重力忽略不计)
第 4 页(共 10 页)
(1)用气泵向装置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 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
用? 。
(2)制作该演示器中的空心金属球, 用了体积为 5×10﹣5 米 3 的金属材料,求该金属材料的密度。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 0.1 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 的空气密度为 1.2 千克/米 3,现通过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使容器内空气密度增大到 3.0 千克/
米 3 ,能否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 0.1 牛,请通过计算说明。
第 5 页(共 10 页)
2.3 大气的压强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C
【解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A.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 于是饮料被压入吸管,进入口中;
B.吸盘紧贴在墙面, 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 于是吸盘被压在墙面上;
C.高压锅煮饭, 锅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锅内水的沸点高于 100℃;
D.拔火罐, 罐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 于是罐被压在皮肤上。
比较可知, A、B、D 的原理相同,而 C 的原理不同。
故选 C。
2.A
【解析】(1)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空气极其希薄;(2)大气压与与海拔高度有关, 高度越大
气压越小.
A.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小,青藏高原海拔高, 海拔越高, 空气越稀薄, 气压越低, A 正确 ;
B.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大,大气压应该是小, B 错误 ;
C.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小,高原的空气应该是稀薄,B 错误 ;
D.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大,由 A 知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3.A
【解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
当汽车快速向左行驶时, 道路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而道路两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于是大气
对树叶产生向路中间的推力,即左右两侧均向 A 的方向飘动, 故 A 正确,而 B、C、D 错误。
故选 A。
4.A
【解析】(1)根据大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分析;
(2)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分析;
(3)根据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 6 页(共 10 页)
(4)根据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分析。
A.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上空气稀薄, 即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B.水果刀磨锋利, 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输液时输液瓶挂得越高,输液速度越快,是因为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增大而增大的原理工作的,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
5.B
【解析】人的嘴和唾液都没有黏性, 小瓶不可能被粘住或吸住,它之所以能挂在嘴唇上,跟吸出瓶内 的空气有关,跟大气压的作用有关。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的存在即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有关大
气压的很多实例中, 所谓的“吸 ”其实都是大气压的“压 ”在起作用。
解: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 使瓶内气体变少, 气压变小, 小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小瓶在大气压的 作用下,被压在了嘴唇上,故 B 正确;唾液不是胶水,它是粘不住小瓶的, 所以 A 不合题意;瓶外的
大气压是不变的,故 C 错误;瓶子的质量并没有减小,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6.A
【解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据此结合图中
伞的形状进行分析.
伞的形状是上方凸起的, 当气流经过时, 上方的流速大, 压强小, 下方的流速慢, 压强大, 就会产生
一个向上的压强差, 使伞容易被风吸起来.
故答案为 A.
7.C
【解析】根据液体沸点和压强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水沸腾时温度不能太高,那么就要降低水的沸点;根据液体沸点和压强的关系可知,只要将容器封闭,
减小容器内的气压即可,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8.A
【解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可。
第 7 页(共 10 页)
我们吸气时,体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强,于是新鲜的空气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进体内。
当大风刮来时, 由于空气流速很大, 因此我们附近空气压强变小, 因此导致吸气困难。
故 A 正确, 而 B、C、D 错误。
故选 A。
9.C
【解析】液体的沸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随高度的减小而降低, 据此分析即可。
如果要提取出药物, 那么就要降低水的沸点, 即减小容器内的气压,故 A、B、D 错误, 而 C 正确。
故选 C。
10.A
【解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判断。
当喷雾器工作时,空气从细管 B 的右端快速喷出,液体就沿着细管 A 的管口成雾状喷出,这是因为 空气从细管 B 的右端快速喷出,导致细管 A 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所致,故 A 正确,而 B、C、
D 错误。
故选 A。
二 、填空题
11.(1)油污易溶于酒精等有机物
(2)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解析】(1)根据油污在酒精中的溶解性大小分析即可;
(2)根据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分析判断。
(1)可以蘸取少量的酒精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易溶于酒精等有机物。
(2)高压锅是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 100℃以上,科学原理是: 液体沸点随气压的
升高而升高。
12.大于; 小于;小于
【解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即可。
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 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
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 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
13.小;靠近
【解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据此分析解答。
第 8 页(共 10 页)
如图所示为“无叶电风扇”,它的底座有一台电动机吸入空气,空气经过加压后被送入环形的出风口,
从宽度只有 1.3 毫米的缝隙中向外喷出,这部分喷射空气因流速大, 压强小,使周围空气靠近这部分
喷射空气, 带动周围空气流动, 使风量可以增加到原来的 15 倍。
三 、实验题
14.体积或密度;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 其压强越大;越接近地球表 面,空气的越稠密, 相同体积空气质量越大, 气压越大; 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
越小, 气压越小。
【解析】【建立假设】假设二:根据生活发现②分析影响气体压强的可能因素;
【实验检验】探究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关系时, 需要控制气体的体积相同。当水银柱的下表面都到达同
一刻度时, 封闭气体的气体相同,根据水银柱的高度可以判断气体压强的大小;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气体压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评价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解答。
【建立假设】生活发现②中压缩气体后气体的体积减小, 因此猜想二为: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
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检验】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 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 直到
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
【得出结论】上方水银柱越长,根据公式 p=ρ 液 gh 可知,封闭气体的压强越大, 那么得到结论:一定
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 其压强越大;
【评价交流】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 ”的事实依据:越接近地球表面, 空气 的越稠密, 相同体积空气质量越大, 气压越大;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 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越小,气
压越小。
四 、解答题
15.(1)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
(2)金属材料的密度p = = = 10 × 103 kg/m3;
答: 该金属材料的密度为 10×103kg/m3
(3)解: 不能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 0.1 牛。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压入空气前金属球受到的浮力:
第 9 页(共 10 页)
F 浮 1 = ρ 气 1gV 球 =1.2kg/m3 ×10N/kg×5×10﹣3m3 =0.06N,
F1 =G 球﹣F 浮 1 =5N﹣0.06N=4.94N,
同理可得, 压入空气后金属球受到的浮力:
F 浮 2 = ρ 气 2gV 球 =3.0kg/m3 ×10N/kg×5×10﹣3m3 =0.15N,
F2 =G 球﹣F 浮 2 =5N﹣0.15N=4.85N,
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
△F=F1﹣F2 =4.94N﹣4.85N=0.09 N<0.1N。
【解析】(1)当金属球处于静止状态时, 它受到测力计向上的拉力、浮力和向下的重力,此时 G=F 浮力 +F 拉。浮力增大, 那么测力计的拉力会减小;浮力减小, 那么测力计的拉力会增大, 因此根据测力计的
示数变化可以感知浮力的变化。
(2)根据公式p = 计算金属球的密度;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金属球受到的浮力, 再根据 F=G 球﹣F 浮计算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然
后将两个示数相减得到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值, 最后与 0.1N 比较即可。
(1)用气泵向装置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 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
用。
(2)金属材料的密度p = = = 10 × 103 kg/m3;
(3)不能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 0.1 牛。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压入空气前金属球受到的浮力:
F 浮 1 = ρ 气 1gV 球 =1.2kg/m3 ×10N/kg×5×10﹣3m3 =0.06N,
测力计的示数: F1 =G 球﹣F 浮 1 =5N﹣0.06N=4.94N。
同理可得, 压入空气后金属球受到的浮力:
F 浮 2 = ρ 气 2gV 球 =3.0kg/m3 ×10N/kg×5×10﹣3m3 =0.15N,
测力计的示数 F2 =G 球﹣F 浮 2 =5N﹣0.15N=4.85N。
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 △F=F1﹣F2 =4.94N﹣4.85N=0.09 N<0.1N。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