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 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与原因不对应的是( )
A.用吸管吸牛奶——大气压的存在
B.高压锅较快煮熟饭菜——增大压强,提高沸点
C.向漏斗吹气时乒乓球不会下落——球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拔火罐 ”及拔后皮肤上留下红印的现象——既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2.如图所示, 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球会悬在空中。若将乒乓球稍微右移, 放手后
乒乓球将会( )
A.停在右边 B.回到正上方 C.往下掉落 D.往右移动
3.下列四幅降水量的年份分布图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 B.
C. D.
4.下列事例中,有一个作用原理与其他三个不相同, 这个事例是( )
第 1 页(共 14 页)
A.挂衣吸盘 B.吸饮料
C.覆杯实验中纸片不掉 D.注射药液
5.下列关于四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拔罐 ”既能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能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B.某同学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 拉开半球所用的力相同
C.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瓶内水柱升高说明外界大气压强增大
D.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肌注抗生素是利用了大气压
6.某观赏植物每年 4 月开花,10 月果实成熟, 果实轻小且有翅(如图甲),到了冬季逐渐脱落。在温州 的某空地上种植几株该植物, 若环境适合其自然生长和繁殖, 结合我国季风示意图(如图乙),推测若
干年后此空地上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最有可能是( )
第 2 页(共 14 页)
A.
B.
C.
D.
7.下图所示与气压有关的事例中, 与另外三个应用的科学原理不同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C.用高压锅炖肉
B.增压水壶喷水
D.章鱼触手上的吸盘
8.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 为了解决"H"形地下通道中过道能有风通过的问题, 同学们设计 了如下几种方案。如图所示, 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 "M"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 其中既有效又
节能的是( )
第 3 页(共 14 页)
A.
B.
C.
D.
9.有关大气压变化的叙述, 下列错误的是( )
A.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大气压的值跟天气有密切关系
C.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D.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大气压的值不完全相同
10.如图所示, 有甲、乙两支相同的试管。甲管装满水, 乙管装一半水, 用两张硬纸片分别盖住管口,
用手轻轻地按住硬纸片, 将两试管倒转过来, 使管口向下,当放开按住纸片的手时,则( )
A.甲管内的水不流出, 乙管内的水流出
B.甲管内的水流出,乙管内的水不流出
C.甲、乙两管内的水都不流出
D.甲、乙两管内的水都流出
二 、填空题
11.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 过一段时间, 瓶塞不易拔出.此现象表明: 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
度 ,气体的压强 .(假定外界大气压为 1.0×105Pa,瓶口的截面积为 10cm2 ,拔出
瓶塞至少需要的力是 20N,则瓶内气体的压强是 Pa.
12.如图甲所示为某地某时刻某特殊天气所在位置及未来移动趋势。据图回答。
(1)该特殊天气的风级为 12 级, 是指( )
A.强风 B.劲风
C.狂风 D.台风
(2)图中箭头表示其未来移动趋势是( )
A.向东北方向移动 B.向西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3)该特殊天气形成在海洋中时,我国大陆某地的天气受其影响出现如图乙的符号,则风向
为 ,风力为 。
13.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无叶电风扇,与传统有叶风扇相比具有易清洁、气流稳、安全等特点。它开始 工作时,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圆环空腔,再从圆环空腔上 的细缝中高速吹出, 夹带着周边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后方更多的空气流入风扇的出风口,风量被 显著放大。无叶风扇的细缝结构是根据“康达效应 ”设计的。 “康达效应 ”亦称“附壁作用”,是指
当流体(水流或气流)顺着物体的凸出表面流动时, 有向物体吸附的趋向,并沿物体的表面继续向前。
(1)风扇正常运行时, 相同时间内从出风口通过的空气质量 (选填:“小于 ”、“等于”
或“大于”)进风口流进的空气质量。
第 4 页(共 14 页)
(2)下列实例中与无叶电风扇的细缝结构设计原理类似的是 。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飞机飞行时机翼获得升力
C.游艇能够漂浮在海面上 D.轮船经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
14.利用吸管可以做许多小实验。
(1)用吸管“取水 ”。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转移
到另一只空杯中。现有以下四个动作:
①把吸管插入水中②用手指堵住管口③把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④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
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 的存在。
(2)吸管喷雾器。如图乙所示, 用嘴向吸管的一端吹气, 可以看到杯中的水从竖直的吸管内上升,再
从切口处 (选填“ 向上 ”或“水平”)喷出。
15.
(1)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瓶内装一些红色的水(内留部分空气),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穿过瓶塞子
插入水中, 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多功能科学实验演示器(如图甲),用该装置可以演示 (填序
号);
①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②瓶内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③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如乙图所示,将两个一次性纸杯杯口向上叠套起来, 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杯, 在靠近杯口的正上方
且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气。请你预测里面的纸杯将 。
A.一定保持静止 B.可能向上跳起
C.一定发生旋转 D.可能压得更紧
第 5 页(共 14 页)
三 、实验题
16.
(1)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待水温稍降低后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观察
到 。
(2)据报道, 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 ”。它不需要洗衣粉就
能使常温的水产生大量的气泡, 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你认为这则报道真实吗?你的道理
是
。
四 、解答题
1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气温 30 ℃的环境中, 空气的相对湿度在 40%~ 50%,平均风速在 3 米/秒以上时,
人就不会感到很热, 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 80%以上,风速很 小时,人就会产
生闷热难熬的感觉, 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贵州省专业气象台推出了体感温度(舒适度)预
报……”
材料二:“……蝉的叫声是由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薄膜潮湿, 振动不灵…… ”
(1)根据材料一可知,贵州省专业气象台之所以会推出体感温度(舒适度)预报, 说明传统的气象预报 只关注具体的空气温度, 而忽视了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同样在 30 ℃的环境中,空气湿度越大, 人
(填“越舒适 ”或“越不舒适”).
(2)根据材 料二提供的内容, 你认为夏天当蝉不叫的时候,就预示着天气将要 (填“转晴”
或“转阴下雨”).
18.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中国“辽宁号"航母护卫舰下水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航母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关参数如表所示,
新型固定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训练平台上的着落、起飞试验已取得成功。
第 6 页(共 14 页)
满载排水量/t 67200 总功率/kW 1.5×105
最高航速 km/h 54 最大舰载机数量/架 30
最大舰长/m 304 歼- 15 舰载机推重比 0.5
最大舰宽/m 70.5 歼-15 舰载机的质量/t 21
(1)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图乙所示的形状,是利用 的原理,使舰
载机产生升力。
(2)下列有关航母、舰载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舰载机静止在航母甲板时,飞机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舰载机起飞时, 发动机往后喷出烈焰, 可知推力的施力物体是发动机
C.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顺风起飞,更有利于飞机升空
D.舰载机降落后, 飞机由于惯性作用仍会向前滑行--段距离
(3)5 架歼 15 舰载机从航母起飞后,舰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将减小 m3 (ρ 海水=1.1×103kg/m3)。 (4)歼 15 舰载机向后喷出燃气产生的推力和自身重力的比称为推重比,该舰载机起飞后燃气产生的 推力为 N ,研究表明舰载机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大小关系式 f=kv2 中。 k 值的大小体现
了舰载机的性能,设计人员不断改进设计,希望 (选填“增大 ”或“减小”)k 值。
第 7 页(共 14 页)
2.3-2.4 综合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C
【解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现象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A.用吸管吸牛奶时,吸管中的气压减小, 牛奶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进口中,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高压锅较快煮熟饭菜, 利用了增大锅内气体压强,提高水的沸点的原理,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向漏斗吹气时乒乓球不会下落,是因为球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而下方气体流速小, 压强
大的原因, 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拔火罐 ”及拔后皮肤上留下红印的现象, 既说明大气有压强, 又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故 D 正确
不合题意。
故选 C。
2.B
【解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乒乓球悬停在正上方的原因, 然后根据周围大气压强和正上
方的压强大小关系分析乒乓球的最终位置。
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 由于乒乓球周围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而出风口正上方空气 流速大压强小, 于是产生从周围向中间的压力差; 如果一旦乒乓球偏离中心,那么在周围大气压力差
的作用下, 它还是会回到出风口的正上方的。
故选 B。
3.B
【解析】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
害。
图 B 降水年际波动最为明显,因此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
故答案为: B
4.D
【解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挂衣吸盘、喝饮料和覆杯实验中纸片不掉,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而注射药液时, 依靠的是注射
器的活塞对药液的推力, 因此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D。
第 8 页(共 14 页)
故选 D。
5.A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固体压强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A.“拔罐 ”时, 皮肤在罐口向里突出,这时皮肤内的压强和瓶内的压强保持平衡, 这既能说明大气有
压强, 又能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故 A 正确;
B.某同学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 那么大气压强作用在球上的受力面积不
同;根据 F=PS 可知,拉开半球所用的力肯定不同, 故 B 错误;
C.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当水柱保持静止时,瓶内的压强、水柱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关系为:p 大气+p 水
=p 大气 ;当瓶内水柱升高时,水柱的压强增大, 那么大气压强变小, 故 C 错误;
D.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肌注抗生素是利用的人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力,故 D 错误。
故选 A.
6.A
【解析】根据地方的风吹来的方向判断植物的种子吹向何处分析。
由题意可知,10 月果实成熟,冬季逐渐脱落, 而根据我国季风示意图所示, 温州冬季主要刮西北风,
把植物的种子吹向东南方,若干年后此空地上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最有可能是 A,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7.C
【解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A.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于是饮料被压入口中;
B.增压水壶喷水时,向壶内不断打气,当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时,壶内的会会喷出;
C.用高压锅炖肉,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D.章鱼触手上的吸盘,里面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于是吸盘被压在物体表面。
则与另外三个科学原理不同的是 C。
故选 C。
8.C
【解析】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判断。
两个通道墙面的形状相同,因此通道中空气流速相同,没有压强差,因此过道中空气几乎不流动,故 A.B
第 9 页(共 14 页)
错误;
左边通道墙面为平面,右边通道墙面为曲面, 那么左边空气的流速小于右边,于是左边空气压强大于
右边, 于是会有空气从通道左侧流向右侧,不需要消耗电能, 故 C 正确;
过道中安装换气扇, 消耗电能, 故 D 错误。
故选 C。
9.C
【解析】根据有关大气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的知识分析。
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与天气有关。晴天的气压比阴天高, 冬季的气压比夏季高,故 A.B 正确
不合题意;
大气压的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大气压的值也会发生改变, 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10.A
【解析】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可支撑约 10 米高的水柱.
甲管装满水,倒过来后纸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大于向下的水对它的压强,故水不会流出;装一半水的 乙试管,水面上方有空气, 试管中空气的压强是一个大气压,倒过来后, 纸片受到向上的一个大气压,
向下的一个大气压和水柱产生的压强,向下的压强大于向上的压强,故纸片会掉落,水会流出.故答案
为A.
二 、填空题
11.越低; 越小;8×104
【解析】(1)根据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拔出瓶塞所用的力等于内外的压强差与受力面积的乘积,即 F=(p 外-p 内 )S,据此列出方程计算
即可。
(1)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塞不易拔出.此现象表明: 体积一定时, 气体的
温度越低, 气体的压强越小;
(2)根据公式 F=pS 得到:
F=(p 外-p 内 )S;
第 10 页(共 14 页)
20N=( 1.0×105Pa -p 内 ) ×(10×10-4m2);
解得: p 内= 8×104 Pa。
12.(1)D
(2)B
(3)西北风; 5 级
【解析】(1)各级风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风效如下图:
(2)先通过经纬网判断出该天气所在的半球, 在分析风的方向。
(3)天气图上用风向标来表示风向和风速。一般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都是近地面的风向标。风向标的 矢杆表示风向。风向标上的矢羽表示风速。一个小三角旗表示 20 米/秒,一长横线表示 4 米/秒, 一短
横线表示 2 米/秒。例如下图甲为东北风, 风速为 26 米/秒,乙为东南风,风速为 14 米/秒。
(1)结合风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风效图可知:当时天气的风级为 12 级, 是指台风,故选 D。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该区域的位置在”126°E,28°N“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该风
是从东南吹向西北, 故选 B。
(3)由该风向标图可知, 风向标的矢杆指向西北, 所以是西北风; 风向标上的矢羽由二长一短, 一长
横线表示 4 米/秒, 一短横线表示 2 米/秒,所以风速为 10 米/秒,再结合风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风 第 11 页(共 14 页)
效图可知是 5 级风。
故答案为:(1)D
(2)B
(3)西北风; 5 级
13.(1)大于
(2)B
【解析】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
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1) 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缝中高速吹出, 夹带着周边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后方更多的空气流入风
扇的出风口,因此 相同时间内从出风口通过的空气质量 大于进风口流进的空气质量;
(2)由题干叙述可知, 风扇的原理是流体速度与压强的关系;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压强; 故 A 不符合题意;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是利用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 故 B 符合题意;
C、游艇漂浮在海面上, 是利用增大排开液体体积的方法增大浮力的原理,故 C 不符合题意;
D、轮船经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 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大于;(2)B。
14.(1)大气压强
(2)水平
【解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解答;
(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
(1)用吸管“取水”,这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竖直的吸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烧杯内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竖直的吸管。吸
管内的水面上升,到达切口后被气流水平喷出。
15.(1)①②③
(2)B
【解析】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大小有关, 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大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
温度越高气压越大, 温度低气压减小;力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 12 页(共 14 页)
(1)甲装置中, 可以将装置放到高山上, 会明显看到红色的水柱上升, 由于高山外气压减小,瓶内气 压大于外界气压,水柱会上升, 可以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改变外界的温度, 通过水柱的高度变
化而证明温度和大气压强的关系;瓶子内外的气压差会使水柱高度变化,能证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2)杯口的正上方吹气, 导致杯口上方流速增大, 气压变小, 杯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形成内外气压
差,纸杯受到大气压向上的压力,故可以看出纸杯可能向上跳起。
故答案为:(1)①②③; (2)B。
三 、实验题
16.(1)水重新沸腾
(2)真实可信, 由于沸气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真空时水在常温下可以沸腾从而产生大量气泡洗涤衣
服
【解析】(1)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随大气压强的减小而降低;
(2)根据液体沸点和大气压强的关系分析即可。
(1)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待水温稍降低后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此时烧瓶内气压减
小,水的沸点降低, 低于现在的温度,因此水会重新沸腾;
(2)我认为这则报道真实,道理是: 由于沸气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真空时水在常温下可以沸腾从而
产生大量气泡洗涤衣服。
四 、解答题
17.(1)越不舒适
(2)下雨
【解析】空气的干湿程度,或表示含有的水蒸气多少的物理量,称为湿度。人体感觉舒适的湿度是:
相对湿度低于 70%。在炎热的天气之下,高的相对湿度会让人类(和其他动物)感到更热, 因为这妨碍
了汗水的挥发。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根据材料一,温度相同时,湿度越大, 人就 越不舒服.材料二显示, 当蝉不叫时,是由于薄膜潮湿, 振动不灵,说明相对湿度大, 这就预示着天
要下雨.
故答案为:(1)越不舒适(2)下雨
18.(1)流体(气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
第 13 页(共 14 页)
(2)A
(3)95.5
(4)1.05×105 ;减小
【解析】(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
(2)①平衡力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②对飞机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③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判断;
④根据惯性的定义判断。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V排 = P液g (F浮)计算出航母排开海水体积的减小量;
(4)用舰载机的重力×推重比得到推力。根据飞机受到的阻力与 k 值的关系分析解答。
(1)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图乙所示的形状,是利用流体(气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原理,使舰载机
产生升力。
(2)A.舰载机静止在航母甲板时, 飞机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肯定为平衡力,故 A 正确;
B.舰载机起飞时,发动机往后喷出烈焰, 对空气施加向后的推力, 同时,空气对发动机产生向前的推
力,即推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 故 B 错误;
C.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顺风起飞,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等于二者速度之差; 而逆风起飞时, 飞机相对
空气的速度等于二者速度之和, 此时速度更大,更有利于飞机起飞,故 C 错误;
D.舰载机降落后,飞机由于惯性仍会向前滑行--段距离, 而不是惯性作用, 故 D 错误。
故选 A.
(3)航母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
则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减小的浮力等于舰载机的重力;
那么航母排开水的体积减小量为:△ V排 = P (△)液g (F浮) = P液g (G总) = P (m)液 (总) = 121 (1)1 (1)03 (03)3 ≈ 95.5m3 .
(4)舰载机起飞后燃气产生的推力: 21×103kg×10N/kg×0.5=1.05×105N;
根据 f=kv2 可知, 阻力的大小与 k 成正比, 因此要不断改进设计减小阻力,就是希望减小 k 值。
第 14 页(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