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 》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海底世界 》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6 15: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底世界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3.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初潜——回顾导入,抓关键词。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齐读课题。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出示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二、深潜——研读文本,习得方法。
抓住关键词“奇异和丰富”。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出能体现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语句。在旁边简单批注。(根据学生的汇报来展开2-6自然段的教学。)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海面到海底光线的变化奇。
1.学生汇报。
2.出示句子: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指导理解波涛澎湃和宁静。
4.小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声音奇。
1.抓关键词“窃窃私语”理解声音奇。出示句子: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指导朗读)
2.个别读。出示句子: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3.齐读。
4.发现省略号的妙用。发挥想象还能用听音器听到那些声音呢?仿照课文仿说了排比句,积累了拟声词。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的声音: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小结:更奇特的是在不同时候,同一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活动奇。
1.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真是奇妙无比,它们又是怎样活动的?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完成要求:①用“~~~”勾画出中心句②圈出动物名称。③用“——”勾画出动物的活动方式。你们还可以做批注。(教师用表格呈现)
2.汇报时,同学没有表达完整的,同桌可以补充。海参——抓住关键词体会海参的慢。梭子鱼——抓住关键词体会梭子鱼的快。(作者选海参和梭子鱼来写,它们俩一个极慢,一个极快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指导朗读。)乌贼和章鱼——体会有趣,靠水的反推理迅速后退。贝类——对比句子体会贝类巴的特点和有趣。比较句子: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移动。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3.海底有那么多的动物,为什么作者就只挑了这几种动物来介绍呢 (有特点)
4.小结:作者围绕中心句,介绍了几种最有特点动物的活动方式,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了。这种构段方式是先总——后分。
5.在学生汇报—谈体会的基础上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6.再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四)独立潜水,寻找发现。
(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生汇报,设置问题:作者是抓住什么写植物差异的?完成练习:海底植物的差异在色彩和大小。
2.你从哪些词语读懂的?(色彩多种多样——最大——最小)
3.小结构段方法,指导朗读。
4.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生汇报。
2.抓关键词“蕴藏”展开教学。理解“蕴”字。字典中蕴字有两种解释,请联系上下文选择。①包含,储藏。②事理的深奥之处。
3.难怪有人把海洋称之为“蓝色的宝库”。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四、上岸呼吸,有效训练。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发现了吗 作者开篇作问,结尾作答,这是——首尾呼应。二至五自然段,作者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写,那就是——先总后分,围绕中心句把一个意思写清楚。
2.小练笔:写一写森林里的动物。
3.展示评价。
五、课外潜水,推荐阅读。
推荐大家阅读少儿版《海底两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