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诗词鉴赏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七言绝句 D.七言律诗
2.诗歌的一、二两句用到了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表达作者_________的心情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______________写法和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诗人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5.请描绘“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6.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说说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效果。
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告诉我们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也引出下文作者对秋的看法。
B.第二句采用了间接抒情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第三句的“排”字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
D.诗歌的前两句运用对比表达观点,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引出诗情。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情怀。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寞”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气势不凡。
B.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C.本诗是咏秋之作,所写景虽明丽畅快,但仍未摆脱“悲秋”的情调。
D.细读此诗,约略能感觉到诗中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12.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极言“悲秋”这一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
B.“秋日胜春朝”一句,作者用秋天来衬托春天,表达对人生“春天”的渴盼之情。
C.末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表现作者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
D.本诗是刘禹锡所作,当时诗人因参与变法而被贬,内心充满苦闷。
1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刚健明亮,在古典诗歌中是不多见的。
B.本诗将“实”和“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C.本诗运用了联想、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诗。
14.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感情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参考答案
1.C 2. 对比 乐观开阔 3.对比 议论 秋日胜春朝
4.诗人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常态,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5.(示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6.“排”,在这里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的气势,冲破了白云的阻隔,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7.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8.D 9.B 10.C 11.C 12.B 13.C 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