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不是腔肠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辐射对称 B.生活在水中
C.身体内有消化腔 D.有口有肛门
2.(2017八上·益阳月考)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3.(2018八上·农安月考)日本血吸虫和钩虫是两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具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B.都具有发达的消化器官
C.都具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D.都具有保护身体的角质层
4.(2015八上·萍乡期末)蛔虫和猪肉绦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点是( )
A.都有发达的消化器官 B.都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C.都有妊娠节片 D.都有吸盘
5.下列各项中,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两侧对称 B.有口无肛门 C.有刺细胞 D.营寄生生活
6.(2021八上·石河子期末)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A.卵生和哺乳 B.胎生和哺乳 C.卵生和孵卵 D.胎生和孵卵
7.(2018八上·密山期中)河里游动的虾,树上鸣唱的知了,都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能迅速避开敌害 B.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C.都用气管进行呼吸 D.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8.(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Ⅲ可表示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
B.图1中Ⅳ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图2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蛹
D.图2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幼蛙
9.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螃蟹 B.乌贼 C.乌龟 D.珊瑚虫
10.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A.哺乳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11.(2017八上·海南月考)下列关于蝗虫的外骨骼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蝗虫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
B.防止水分蒸发作用
C.能更好适应陆地生活
D.能更好适应水中生活
12.(2017八上·海南月考)下列动物生活在水中,但只属于鱼类的是( )
A.海豚 B.鲸 C.海龟 D.中华鲟
13.(2015八上·罗山期末)下列动物中,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是( )
A.两栖动物 B.腔肠动物 C.爬行动物 D.环节动物
14.下面与另外三种动物分类上不相同的是( )
A.蚯蚓 B.鸟 C.猫 D.青蛙
15.(2017八上·淅川期中)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这一特点应该是( )
A.胎生 B.有脊椎骨
C.体温恒定 D.完全变态发育
16.(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如图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下列发育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17.(2016八上·吉林月考)下列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蚯蚓 B.珊瑚虫 C.苍蝇 D.鱼
18.(2015八上·大同期末)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
A.鹿和蚯蚓 B.麻雀和山羊 C.水母和螳螂 D.家鸽和青蛙
19.(2018八上·农安月考)蝙蝠与家鸽都适于飞行.但蝙蝠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类,它特有的特征是( )
A.双重呼吸 B.体温恒定 C.心脏四腔 D.胎生哺乳
20.(2018八上·农安月考)下列几组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A.鱼类和两栖类 B.两栖类和爬行类
C.爬行类和鸟类 D.鸟类和哺乳类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请将下面生物的特征与生物的类群相匹配
①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A.哺乳类
②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B.两栖类
③体表覆盖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产大型卵 C.鸟类
④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呼吸 D.爬行类
⑤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E.鱼类
22.(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家兔和狼的牙齿,请据下图回答:
(1) 图是家兔的牙齿,判断的理由是:家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没有 ,这与 生活相适应。
(2) 图是狼的牙齿,判断的理由是: 尖锐锋利,这与肉食性生活相适应。
23.(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如图是与动物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注意:[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1)图一蝗虫的运动中心在[ ](填标号),图二家鸽的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 。
(2)图三关节结构模式图中,[ ] 内含有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能减少骨与骨摩擦的还有图三中的[ ](填标号)。
(3)图四,完成屈肘动作时,[ ] 收缩,牵动骨围绕[ ]活动(填标号)。
(4)图四中,骨骼肌是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 两部分构成。
24.(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1)人类的性别是由 (“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决定的,图 表示的是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2)父亲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有可能是 ,(写全面才可得分)而母亲只能产生含有X的卵细胞,因此,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决定了子女的性别,生男生女的概率均为 。
(3)人的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它们中形态大小上都是不同的。
25.(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蚯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如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作答:
(1)结构B是蚯蚓的 ,由此可断定A是蚯蚓的 (填“前”或“后”)端。
(2)蚯蚓的身体由许多 构成,因此它属于 动物。又因为体内无脊柱,因此蚯蚓又属于 动物。
(3)夏季大雨过后,在肥沃的蔬菜地里,白天常见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其原因是____。
A.土壤中食物缺乏 B.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雨后喜欢晒太阳 D.承受不了湿土压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
A、腔肠动物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由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正确,C不符合题意;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据此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解:水螅的力量并不强大,捕获猎物的主要武器是刺细胞.刺细胞内有毒素,当碰到猎物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物细胞内,注入毒素,猎物麻醉,失去活动能力后,水螅开始进食.
故选:A
【分析】腔肠动物不仅有细胞分化,还有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据此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扁形动物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血吸虫和钩虫都属于寄生虫,寄生虫的共同特点是:运动和感觉器官退化,消化结构简单,生殖器官非常发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钩虫属于线形动物,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它只有1cm左右长,寄生于人的十二指肠及小肠里。每条钩虫一天就可产卵上万个,这些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孵出幼虫。
2、日本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成虫寄生于人体及多种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系统中。
4.【答案】B
【知识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解析】【解答】解: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可见B正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5.【答案】B
【知识点】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呈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故A错误.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也有口无肛门.故B正确.
C、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扁形动物没有.故C错误.
D、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6.【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练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即可解题。
7.【答案】B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动物的特征来判断动物是否为节肢动物.
【解答】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又可以分为昆虫纲,如蝗虫、蝉等;多足纲,如蜈蚣等;甲壳纲,如虾;等.所以虾和蝉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 图1中Ⅲ可表示 家蚕和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相同点, 家蚕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图1中Ⅲ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A错误 ;
B、 图1中Ⅳ表示蝗虫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相同点,蝗虫是体内受精,青蛙是体外受精,蝗虫和青蛙都是卵生,B错误;
C、图2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蛹,C是成虫,C正确;
D、图2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蝌蚪,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青蛙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的过程。
9.【答案】B
【知识点】软体动物
【解析】【解答】解: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如乌贼、河蚌.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乌龟属于爬行动物,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故选:B.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
10.【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分析】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可见D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熟知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11.【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蝗虫为陆生动物,由于陆地环境气候相对比较干燥,所以蝗虫的体表覆盖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以便适应陆地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蝗虫外骨骼的作用,即:保护、支撑和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12.【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B、海豚、鲸生活在水中,但是用肺呼吸,胎生,体温恒定,因此是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
C、海龟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自然孵化,体温不恒定,属于爬行动物,不符合题意;
D、中华鲟具有鱼类的特征,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
13.【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A、两栖动物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因此不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A不正确;
B、腔肠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精子必须借助于水才能游到卵巢完成受精,因此不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B不正确;
C、爬行动物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因此是真正的陆地生活的动物,C正确;
D、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不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一)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二)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故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1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选项中,A为环节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B、鸟属于鸟类,C、猫属于哺乳类,D、青蛙属于两栖类,这三者都属于
脊椎动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分类,比较简单,熟记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体内没有
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称为无脊椎动物,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的称为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5.【答案】B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题中涉及的青蛙、熊猫、蛇、鲫鱼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16.【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成虫,②是幼虫,③是受精卵,④是蛹。图中昆虫的发育经历四个时期, 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是 ③受精卵→②幼虫→④蛹→①成虫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有的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有的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17.【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鱼属于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数量较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18.【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鹿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B、麻雀是鸟类、山羊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
C、水母是腔肠动物、螳螂是节肢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
D、家鸽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青蛙是两栖类属于变温动物;所以,体温恒定的一组是“麻雀和山羊”.
故选:B.
【分析】(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19.【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C.体温恒定、心脏四腔,是鸟类和哺乳类共有的特征,B、C不符合题意;
D.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熟记鸟类的特征,据此答题。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体温恒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20.【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恒温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1.【答案】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①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 是鱼类的主要特征;
②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是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③体表覆盖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产大型卵,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④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呼吸 ,是鸟类的主要特征;
⑤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都属于恒温动物。
22.【答案】(1)A;犬齿;以植物为食(植食性)
(2)B;犬齿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A图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其中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是植食性动物的牙齿 ,家兔是植食性动物,A图是家兔的牙齿, 判断的理由是:家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 这种牙齿是与以植物为食(植食性)相适应的。
(2)B图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发达,用于撕裂食物,B图是狼的牙齿,判断理由是犬齿尖锐锋利,这与肉食性生活相适应。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内有膈;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23.【答案】(1)B;动力
(2)2;关节腔;4
(3)4;肱二头肌;6
(4)肌腱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蝗虫的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是蝗虫的运动中心, 图一蝗虫的运动中心在B胸部;家鸽胸肌发达收缩有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图二家鸽的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
(2)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所以,图三关节结构模式图中,2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能减少骨与骨摩擦的还有图三中的4关节软骨。
(3)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牵引前臂骨围绕肘关节活动,从而完成屈肘动作,所以,图四,完成屈肘动作时,4肱二头肌收缩,牵动骨围绕6肘关节关节活动。
(4)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 图四中,骨骼肌两端乳白色的是肌腱。
【分析】(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题图中A为头部,生有触角一对、口器一个、一对复眼和三个单眼,是蝗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B为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C为蝗虫的腹部,是蝗虫呼吸、生殖中心。
(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图中1是关节囊;2是关节腔;3是关节头;4是关节软骨;5是关节窝。
(3)像屈肘或伸肘一样,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4)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24.【答案】(1)性染色体;甲
(2)X或Y;1/2
(3)23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1)人体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中,有一对与决定性别有关,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所以, 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女性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形态是相同的,用XX表示;在男性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形态是不同的,用XY表示,图甲 中的第23对性染色体中,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图甲表示的是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2)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另一种则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含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如果含有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含有两条X染色体,将来发育成女孩;如果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将来发育成男孩。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是均等的, 生男生女的概率均为1/2。
(3)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分析】(1)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人的性别是在形成受精卵时决定的。
(3)人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子代的体细胞中就具有了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亲代的遗传信息就随着染色体传递给了子代。
25.【答案】(1)环带;前
(2)体节;环节;无脊椎
(3)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1)图中结构B是蚯蚓的环带, 距离环带比较近的那一端是前端,而距离环带相对更远的那一端则是后端,由此可断定A是蚯蚓的前端。
(2)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又因为体内无脊柱,因此蚯蚓又属于无脊椎动物。
(3)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中充满了雨水,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B符合题意。
【分析】(1) 蚯蚓身上有一个环带,属于蚯蚓的生殖器官,也叫生殖带,它会分泌蛋白质粘液,形成一个套在环带外面的蛋白质环,会携带1-3个受精卵,当这个环脱落后,就会变成茧,从而孵化成小蚯蚓 。
(2)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类群。
(3)蚯蚓的呼吸是靠始终湿润的体壁完成的,体壁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黏液中,然后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并排出二氧化碳,完成呼吸过程。
1 / 1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不是腔肠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辐射对称 B.生活在水中
C.身体内有消化腔 D.有口有肛门
【答案】D
【知识点】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
A、腔肠动物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由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正确,C不符合题意;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据此解答.
2.(2017八上·益阳月考)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答案】A
【知识点】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解:水螅的力量并不强大,捕获猎物的主要武器是刺细胞.刺细胞内有毒素,当碰到猎物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物细胞内,注入毒素,猎物麻醉,失去活动能力后,水螅开始进食.
故选:A
【分析】腔肠动物不仅有细胞分化,还有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据此解答.
3.(2018八上·农安月考)日本血吸虫和钩虫是两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具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B.都具有发达的消化器官
C.都具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D.都具有保护身体的角质层
【答案】C
【知识点】扁形动物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血吸虫和钩虫都属于寄生虫,寄生虫的共同特点是:运动和感觉器官退化,消化结构简单,生殖器官非常发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钩虫属于线形动物,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它只有1cm左右长,寄生于人的十二指肠及小肠里。每条钩虫一天就可产卵上万个,这些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孵出幼虫。
2、日本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成虫寄生于人体及多种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系统中。
4.(2015八上·萍乡期末)蛔虫和猪肉绦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点是( )
A.都有发达的消化器官 B.都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C.都有妊娠节片 D.都有吸盘
【答案】B
【知识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解析】【解答】解: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可见B正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5.下列各项中,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两侧对称 B.有口无肛门 C.有刺细胞 D.营寄生生活
【答案】B
【知识点】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呈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故A错误.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也有口无肛门.故B正确.
C、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扁形动物没有.故C错误.
D、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6.(2021八上·石河子期末)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A.卵生和哺乳 B.胎生和哺乳 C.卵生和孵卵 D.胎生和孵卵
【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练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即可解题。
7.(2018八上·密山期中)河里游动的虾,树上鸣唱的知了,都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
A.能迅速避开敌害 B.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C.都用气管进行呼吸 D.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答案】B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动物的特征来判断动物是否为节肢动物.
【解答】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又可以分为昆虫纲,如蝗虫、蝉等;多足纲,如蜈蚣等;甲壳纲,如虾;等.所以虾和蝉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B
8.(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Ⅲ可表示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
B.图1中Ⅳ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图2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蛹
D.图2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幼蛙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 图1中Ⅲ可表示 家蚕和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相同点, 家蚕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图1中Ⅲ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A错误 ;
B、 图1中Ⅳ表示蝗虫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相同点,蝗虫是体内受精,青蛙是体外受精,蝗虫和青蛙都是卵生,B错误;
C、图2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蛹,C是成虫,C正确;
D、图2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蝌蚪,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青蛙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的过程。
9.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螃蟹 B.乌贼 C.乌龟 D.珊瑚虫
【答案】B
【知识点】软体动物
【解析】【解答】解: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如乌贼、河蚌.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乌龟属于爬行动物,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故选:B.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
10.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A.哺乳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分析】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可见D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熟知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11.(2017八上·海南月考)下列关于蝗虫的外骨骼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蝗虫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
B.防止水分蒸发作用
C.能更好适应陆地生活
D.能更好适应水中生活
【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蝗虫为陆生动物,由于陆地环境气候相对比较干燥,所以蝗虫的体表覆盖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以便适应陆地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蝗虫外骨骼的作用,即:保护、支撑和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12.(2017八上·海南月考)下列动物生活在水中,但只属于鱼类的是( )
A.海豚 B.鲸 C.海龟 D.中华鲟
【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B、海豚、鲸生活在水中,但是用肺呼吸,胎生,体温恒定,因此是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
C、海龟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自然孵化,体温不恒定,属于爬行动物,不符合题意;
D、中华鲟具有鱼类的特征,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
13.(2015八上·罗山期末)下列动物中,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是( )
A.两栖动物 B.腔肠动物 C.爬行动物 D.环节动物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A、两栖动物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因此不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A不正确;
B、腔肠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精子必须借助于水才能游到卵巢完成受精,因此不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B不正确;
C、爬行动物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因此是真正的陆地生活的动物,C正确;
D、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不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一)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二)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故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14.下面与另外三种动物分类上不相同的是( )
A.蚯蚓 B.鸟 C.猫 D.青蛙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选项中,A为环节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B、鸟属于鸟类,C、猫属于哺乳类,D、青蛙属于两栖类,这三者都属于
脊椎动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分类,比较简单,熟记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体内没有
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称为无脊椎动物,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的称为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5.(2017八上·淅川期中)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这一特点应该是( )
A.胎生 B.有脊椎骨
C.体温恒定 D.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题中涉及的青蛙、熊猫、蛇、鲫鱼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16.(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如图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下列发育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成虫,②是幼虫,③是受精卵,④是蛹。图中昆虫的发育经历四个时期, 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是 ③受精卵→②幼虫→④蛹→①成虫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有的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有的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17.(2016八上·吉林月考)下列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蚯蚓 B.珊瑚虫 C.苍蝇 D.鱼
【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鱼属于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数量较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18.(2015八上·大同期末)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
A.鹿和蚯蚓 B.麻雀和山羊 C.水母和螳螂 D.家鸽和青蛙
【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鹿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B、麻雀是鸟类、山羊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
C、水母是腔肠动物、螳螂是节肢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
D、家鸽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青蛙是两栖类属于变温动物;所以,体温恒定的一组是“麻雀和山羊”.
故选:B.
【分析】(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19.(2018八上·农安月考)蝙蝠与家鸽都适于飞行.但蝙蝠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类,它特有的特征是( )
A.双重呼吸 B.体温恒定 C.心脏四腔 D.胎生哺乳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C.体温恒定、心脏四腔,是鸟类和哺乳类共有的特征,B、C不符合题意;
D.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熟记鸟类的特征,据此答题。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体温恒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20.(2018八上·农安月考)下列几组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A.鱼类和两栖类 B.两栖类和爬行类
C.爬行类和鸟类 D.鸟类和哺乳类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恒温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请将下面生物的特征与生物的类群相匹配
①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A.哺乳类
②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B.两栖类
③体表覆盖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产大型卵 C.鸟类
④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呼吸 D.爬行类
⑤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E.鱼类
【答案】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①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 是鱼类的主要特征;
②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是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③体表覆盖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产大型卵,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④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呼吸 ,是鸟类的主要特征;
⑤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都属于恒温动物。
22.(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家兔和狼的牙齿,请据下图回答:
(1) 图是家兔的牙齿,判断的理由是:家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没有 ,这与 生活相适应。
(2) 图是狼的牙齿,判断的理由是: 尖锐锋利,这与肉食性生活相适应。
【答案】(1)A;犬齿;以植物为食(植食性)
(2)B;犬齿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A图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其中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是植食性动物的牙齿 ,家兔是植食性动物,A图是家兔的牙齿, 判断的理由是:家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 这种牙齿是与以植物为食(植食性)相适应的。
(2)B图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发达,用于撕裂食物,B图是狼的牙齿,判断理由是犬齿尖锐锋利,这与肉食性生活相适应。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内有膈;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23.(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如图是与动物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注意:[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1)图一蝗虫的运动中心在[ ](填标号),图二家鸽的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 。
(2)图三关节结构模式图中,[ ] 内含有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能减少骨与骨摩擦的还有图三中的[ ](填标号)。
(3)图四,完成屈肘动作时,[ ] 收缩,牵动骨围绕[ ]活动(填标号)。
(4)图四中,骨骼肌是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 两部分构成。
【答案】(1)B;动力
(2)2;关节腔;4
(3)4;肱二头肌;6
(4)肌腱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蝗虫的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是蝗虫的运动中心, 图一蝗虫的运动中心在B胸部;家鸽胸肌发达收缩有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图二家鸽的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
(2)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所以,图三关节结构模式图中,2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能减少骨与骨摩擦的还有图三中的4关节软骨。
(3)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牵引前臂骨围绕肘关节活动,从而完成屈肘动作,所以,图四,完成屈肘动作时,4肱二头肌收缩,牵动骨围绕6肘关节关节活动。
(4)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 图四中,骨骼肌两端乳白色的是肌腱。
【分析】(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题图中A为头部,生有触角一对、口器一个、一对复眼和三个单眼,是蝗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B为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C为蝗虫的腹部,是蝗虫呼吸、生殖中心。
(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图中1是关节囊;2是关节腔;3是关节头;4是关节软骨;5是关节窝。
(3)像屈肘或伸肘一样,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4)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24.(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1)人类的性别是由 (“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决定的,图 表示的是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2)父亲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有可能是 ,(写全面才可得分)而母亲只能产生含有X的卵细胞,因此,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决定了子女的性别,生男生女的概率均为 。
(3)人的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它们中形态大小上都是不同的。
【答案】(1)性染色体;甲
(2)X或Y;1/2
(3)23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1)人体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中,有一对与决定性别有关,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所以, 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女性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形态是相同的,用XX表示;在男性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形态是不同的,用XY表示,图甲 中的第23对性染色体中,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图甲表示的是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2)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另一种则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含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如果含有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含有两条X染色体,将来发育成女孩;如果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将来发育成男孩。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是均等的, 生男生女的概率均为1/2。
(3)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分析】(1)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人的性别是在形成受精卵时决定的。
(3)人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子代的体细胞中就具有了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亲代的遗传信息就随着染色体传递给了子代。
25.(2023八上·榆树开学考)蚯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如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作答:
(1)结构B是蚯蚓的 ,由此可断定A是蚯蚓的 (填“前”或“后”)端。
(2)蚯蚓的身体由许多 构成,因此它属于 动物。又因为体内无脊柱,因此蚯蚓又属于 动物。
(3)夏季大雨过后,在肥沃的蔬菜地里,白天常见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其原因是____。
A.土壤中食物缺乏 B.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雨后喜欢晒太阳 D.承受不了湿土压力
【答案】(1)环带;前
(2)体节;环节;无脊椎
(3)B
【知识点】环节动物
【解析】【解答】(1)图中结构B是蚯蚓的环带, 距离环带比较近的那一端是前端,而距离环带相对更远的那一端则是后端,由此可断定A是蚯蚓的前端。
(2)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又因为体内无脊柱,因此蚯蚓又属于无脊椎动物。
(3)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中充满了雨水,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B符合题意。
【分析】(1) 蚯蚓身上有一个环带,属于蚯蚓的生殖器官,也叫生殖带,它会分泌蛋白质粘液,形成一个套在环带外面的蛋白质环,会携带1-3个受精卵,当这个环脱落后,就会变成茧,从而孵化成小蚯蚓 。
(2)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类群。
(3)蚯蚓的呼吸是靠始终湿润的体壁完成的,体壁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黏液中,然后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并排出二氧化碳,完成呼吸过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