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提升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提升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6 12: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曲 夜雨寄北
经典赏析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课文解析
原文 诗文解析及翻译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炼字赏析 第一个“期”字指归期,第二个“期”字指具体时间。 连用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苦涩与无奈。 “涨”字有“涨满”之意,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写出了诗人的愁绪涨满心头。
写法赏析 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无法归家、不知何时能与妻子相见的无言的怅惘。 以错位的视角写思念之情。诗人起笔以“君”直呼妻子,设想对方思念自己、询问归期的情景,勾画出一幅温情脉脉的画面,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翻译 你问我何时才能回去,我不能确定归期。今晚巴山秋雨淋淋,我对你的思念像上涨的池水一样,直荡胸臆。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法赏析 虚写、反衬。想象未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用来日相聚的欢乐反衬了今日的凄苦。
翻译 我是多么盼望重逢的那一天啊!那时我们将倚坐在西窗下剪烛长谈。我将向你倾述在这巴山夜雨之时对你的思念,对你那一片似水的情意。
全诗亮点 全诗在内容上呈现出空间的反复对照和时间的回环跳跃。空间方面,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时间方面,指的是今宵——来日——今宵。 “期”字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中心概括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实战演练
一、古诗默写。
1.(2020·广西贵港·中考真题)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2018·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2019·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古典诗歌中亘古不变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例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苦。
4.(2019·山东中考真题)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想象了团聚后的情景。
5.(2018·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和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实乃时空相错,演绎穿越之美。
二、诗歌鉴赏。
(一)(2018·福建中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
B.“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
C.《夜雨寄北》第三句写出自己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
D.《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
7.“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9.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
10.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曲 夜雨寄北
经典赏析答案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课文解析
原文 诗文解析及翻译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炼字赏析 第一个“期”字指归期,第二个“期”字指具体时间。 连用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苦涩与无奈。 “涨”字有“涨满”之意,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写出了诗人的愁绪涨满心头。
写法赏析 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无法归家、不知何时能与妻子相见的无言的怅惘。 以错位的视角写思念之情。诗人起笔以“君”直呼妻子,设想对方思念自己、询问归期的情景,勾画出一幅温情脉脉的画面,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翻译 你问我何时才能回去,我不能确定归期。今晚巴山秋雨淋淋,我对你的思念像上涨的池水一样,直荡胸臆。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法赏析 虚写、反衬。想象未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用来日相聚的欢乐反衬了今日的凄苦。
翻译 我是多么盼望重逢的那一天啊!那时我们将倚坐在西窗下剪烛长谈。我将向你倾述在这巴山夜雨之时对你的思念,对你那一片似水的情意。
全诗亮点 全诗在内容上呈现出空间的反复对照和时间的回环跳跃。空间方面,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时间方面,指的是今宵——来日——今宵。 “期”字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中心概括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实战演练
一、古诗默写。
1.(2020·广西贵港·中考真题)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2018·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2019·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古典诗歌中亘古不变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例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苦。
4.(2019·山东中考真题)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想象了团聚后的情景。
5.(2018·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和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实乃时空相错,演绎穿越之美。
【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4.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5.何当共剪西窗烛
二、诗歌鉴赏。
(一)(2018·福建中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
B.“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
C.《夜雨寄北》第三句写出自己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
D.《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
7.“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答案】
6.C
7.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解析】
6.C项“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虚写未来情。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7.考查对诗句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9.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
10.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8.D
9.“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苦。
10.运用了融情于景(或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急切思归的思想感情。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词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诗的最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中自己与家人或友人团聚的情景。故选D。
9.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思是: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涨”不仅写出了秋夜的巴山大雨如注,院中水池水面升高的情景,还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和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显然是想象相逢后彻夜畅谈的景象,不说思念,只说相见的欢乐,更显得思念情深。这是想象的情景,故应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思亲之情。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