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12 11:0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短文两篇
2014年 月 设 计 张素芳 审 核 七语组 备 注
蝉【教学目的】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教育学生珍视自已在生命。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感受作品语言优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2、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象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二、检测自主学习情况1、给下面加点字注上拼音。收敛 liǎn 宽恕 shù 短暂zàn 脆弱 cuì 卑微bēi wēi 一丝不苟gǒu2、《蝉》这篇课文开头就用( 知知不休) 和 (烦)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 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先抑后扬) 3、 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 一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一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一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三、合作探究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 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先抑后扬,即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而是先贬低这个人物,然后再抬高,从而达到褒扬这个人物的目的。先抑后扬和对比的区别是:先抑后扬中“抑”是手段,“扬”是目的;对比则是两相对照。先抑后扬这种描写方法的作用是使文章波澜起伏而不是平平淡淡。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当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蝉生命意义的赞美。2、文中哪一句话是作者对蝉情感变化的关键?它有何含义?“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4、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它等到的那个夏天是让它觉得幸福的夏天,17年的等待换来了一个夏天短暂的幸福。充分说明了生命的可贵! 四、拓展延伸 在你了解了蝉的一生后,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可以向它学习什么?五、课堂小结《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今后我们写作文要学会这种含蓄的写法。六、布置作业1、积累字词。2、预习《贝壳》 贝壳【教学目的】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教育学生珍视自已在生命。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感受作品语言优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2、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象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二、检测自主学习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1、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2、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有什么感悟?   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好创造它!3、文中哪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怎样理解这句话?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三、合作探究  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句话怎样理解?  此句比较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人生态度: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惊叹。  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3、再次朗读课文,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点: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不同点:  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②《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四、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五、课堂检测  仿写练习: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生命就要像 一样,即使 ,也要 。六、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蝉 —— 珍惜生命—— 欲扬先抑 贝壳—— 把握生命—— 直奔主题【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