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雪莱(英)
1.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雪莱的生平经历及诗歌《致云雀》的创作 背景。
2. 艺术手法: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学习浪漫主义手法。
3. 主题:理解雪莱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
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教学目标
To a Skylark
知人论世
雪莱简介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
一。他同时也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
和政论作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
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 12岁进入伊顿公学, 1810年进入
牛津大学, 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 ,入学不足一年就被
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 1818年至
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
》,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
他是“天才预言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艺术上的特色有:富于
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
经历创作
文化身份
文学特色
雪莱
《致云雀》、《西风颂》、《自由 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暴政的假面游行》 等诗都一直为人 们传唱不衰。
雪莱(1792— 1822), 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
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
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 的伊顿公学就读。 1810年入牛 津大学学习,开始追求民主自 由。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 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 传无神论,被学校开除;也因 此得罪父亲,离家独居。
1812年,诗人又偕同新婚的妻子赴爱尔兰参
加那儿人们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遭到英国统治 阶级的忌恨。 1814年,诗人与妻子离婚,与玛丽 小姐结合。英国当局趁机对诗人大加诽谤中伤, 诗人愤然离开祖国,旅居意大利。
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
溺水而亡。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 世纪中后期。 18 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
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
条件。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 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
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 年左右,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是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 第二次高潮则从诗人拜伦
开始,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不
同,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
极向前、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
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
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
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
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
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
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
拜 伦
名家评价
英国诗人乔治 · 戈登 ·拜伦:雪莱是世界上最不自 私的人,别人和他相比就几乎全都成了野兽。
现代诗人徐志摩:我实在够不上读他,因为太浓厚 伟大了。他的小诗,很轻灵,很微妙,很真挚,很 美丽,读的时候,心灵真是颤动起来,犹如看一块 纯洁的水晶,真是内外通灵。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雪莱是我最敬爱的诗人中之一 个。他是自然的宠子,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 健儿。他的诗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绝 妙的好诗。
诗歌解读
从内容上看,它们又熔为一个整体,贯穿着一个中心 思想。
注意抓住诗歌的线索,分清层次结构,理解诗歌意蕴,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
朗读指导
全诗共21节。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饱含深情, “你好”重读, “啊”
上扬, “欢乐”重音, “精灵”上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扬,拉长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你”“从不是”重音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邻近”重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
渐高, “酣畅淋漓”重音
你的/衷心。
“雕琢”“倾吐”重音; “衷心”
重读,拉长
诵读全诗,读懂诗意
诵读全诗,感受诗韵
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和右面的诵读指导,诵读1~4节。
致云雀
“上”“高处”重音; “飞翔”重
读,上扬
“一跃而上”重读
渐高, “烈火”重音, “轻云”读
出轻盈感
“蔚蓝”重音
饱满激昂, “歌唱着”“飞翔着”
重音,
“飞翔”“歌唱”高亢,上扬
“太阳”重读
“金色”重音, “电光”拉长 “霞蔚云蒸”重读
“明光”重音,“飞行”轻快自 由
“不具形体”“喜悦”“迅疾” 重音,
“远征”拉长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 始迅疾的/远征。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 翔着/歌唱。
淡淡的/紫色/黄昏 “紫色”重音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消融”重音
像昼空里的/星星。 “星星”重音
虽然不见/形影, “形影”重音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却”重读, “听得清”“欢
音—— 乐”重音;
“强音”上扬,拉长
诗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
赏
析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 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
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第一部分(1— 12节):
献歌——献给云雀的赞歌
第二部分(13— 17节):
探源——探寻云雀之自由、欢欣的源 泉。 (为什么云雀是自由、欢欣的呢? )
第三部分(18—21节):
祈愿——面对现实的困境
,希望像云
雀一样歌唱。
我认为全诗可分为三个大的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可用二个字:
第一层:第1节 歌声总体评价 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精灵暗示云雀歌 声的神圣,为全诗奠定诚挚热切的感情基调。
第二层:第2——4节 云雀飞翔姿态 第2节, 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 习性。“烈火的轻云”比喻、象征的手法, 写出云 雀的轻盈姿态。“永远歌唱着飞翔, 飞翔着歌唱 ”, 赋予云雀蔑视地面, 勇于追求光明与理想的 特点。
致云雀
致云雀
第4节,云雀送走夕阳的欢快形象。 “欢乐的强音”引起下文对云雀
歌声的描绘。 承上启下
第3节, 云雀升上晴空迎接 朝阳的自然环境描写, 表现 云雀积极向上的飞翔姿态。
第三层:第5—— 12节云雀歌声的美妙爱与光明的形象
第5-6节, 通感, 星光的利箭、 明月的清辉, 用视觉形象 描绘听觉上的美好感受, 使云雀歌声具体可感, 塑造云雀 欢乐以及光明美好的形象。
第7节, 对比衬托 以霓虹似的彩霞降下的美雨与云雀出现时江 夏的乐曲甘霖相比,正面衬托云雀歌声的美妙。
第8-11节 比喻 把云雀比作诗人, 少女以及萤火虫和玫瑰。 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
第12节, 正面衬托 明朗、清新、欢悦。
雪莱把云雀比喻成了四种完全不同的 喻体,让这个意象有了四种不同的特征。 请找出找到诗人把云雀分别比喻成了什么, 以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把云雀比作诗人,相似点:诗人的天职就是 用他的诗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昭示对美好未来的 希望,从而使人从冷漠、麻木中警醒起来,去创 造自己的生活。
把云雀比作少女,相似点:甜美而忧伤的 深情;
把云雀比作萤火虫,相似点:在黑暗中传 播光明;
把云雀比作了玫瑰,相似点:虽遭遇外力 摧残,却因此而更加强大。
第四层: 13—— 17 由欣赏歌声到思考生命
第13节, 承上启下、设问 神圣音流的原因
第14节, “赞婚的合唱” 传统的婚姻制度 人压迫人的秩序 的一个组成部分; “凯旋的欢歌” 即使凯旋也是战争, 是暴力 以及对人的剥削。合唱及欢歌都注定浮夸贫乏。
第15节, 艺术与生活的体现 云雀欢乐不仅来源于生活还有对同类
的爱和对痛苦的绝缘。
7— 12节,是第一部分第三层。这几节诗,进 一步对云雀之形象与其乐音加以具体描绘。
“什么和你最为相似”一句,明确“手法”,开启比 喻的系列。理解比喻,首先要把本体与喻体对应起来, 然后准确把握相似点。 “乐曲甘霖”——这是把“乐 曲”比喻成“甘霖”。喻点是什么?甘霖,指久旱以后 所下的对庄稼十分有利的雨。霖:连下几天的雨。云雀 的乐曲,就像甘霖滋润庄稼一样抚慰被苦难折磨的人类 的心灵吧?还不止此,什么“人”才具有“降雨”的本 领? 天神也,雨伯也,这也就是把云雀比做神灵了。
第16节, 云雀歌声甜美原由, 诗人对现实无
奈。 诗人对正义真理爱得深沉, 但这爱却不 为世人所理解。
第17节,诗人对死亡态度,乐观,无所畏惧。
第四层: 18——21 人鸟对比,表达愿望
第18节, 对比衬托 人类瞻前顾后, 庸人自扰衬托云雀的欢
愉。
第19节,不知怎样和云雀一样欢愉。
第20节, 弊弃尘土, 一语双关: 既描写了云雀飞上高空的
姿态, 又表达诗人对当时流行的诗歌评论及反动的政治, 社会观念所持的弊弃态度。
第21节, “熟知的欢欣”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学会云雀
欢欣,向全世界撒播欢乐,希望和爱的愿望。
《致云雀》思路梳理
欢乐 2.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5—7.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8.把云雀比作诗人。 拥有思想的明辉,唤醒人间的爱。
的形
象 12.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
蕾三个形象作比。)
象 3—4.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视觉形象描绘听觉。
爱与 9—11.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
光明 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默默散播爱、光明与芬芳却不露形影。
1.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欢乐的精灵”,来自 “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神圣)
诗歌解读
的形
传播
13—15.探讨美的根源。 ——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
16—17.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对爱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18—20. 不能快乐的根由 ——尘世的丑恶和人的不幸。
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
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21. 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诗歌解读
欢乐 的理 想
欢乐 的源 泉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
思想在艺术创 作中的地位。
“像一位诗人
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
诗人比一般人敏感,
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 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 真理。
解读“云雀”与“诗人 ”
诗歌解读
最后两行则宣扬 了诗人的神圣使命
好的艺术品应是真
情实感的流露。
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 使云雀美丽的
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
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诗中把云雀的歌声与哪些声音做了比较?突出了什么?
诗中把云雀比作哪些形象?表现了云雀形象的什么特点?
形象解读
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
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 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 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 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 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 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形象解读
云雀形象分析
深入探究
《致云雀》全诗共21节,每节五行,四短一长。格律严格按照三音步扬抑格 (前四行) 加六音
步抑扬格进行,韵脚为ABABB格式。另外,这首诗属于“颂”的一个变体。根据M. H.Abrams的定义, “颂”是主题和形式严肃的长诗,风格正式,结构精巧,一般用以歌颂一个人、一件艺术品或一个 抽象的概念。诗人运用这样的风格,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主题,强化诗意。
《致云雀》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因为自由而得的欢乐。为了表现这种欢乐,诗
人对自己的诗行进行了精巧的安排。从形式上来看,诗人选择了三音步扬抑格加六音步抑扬格的格 律,使得诗歌的前四行行进显得轻快,有利于情绪的逐步推高,最后一行增加音节,令诵读放缓, 使得读者的情绪不至于泛滥。全诗共21节,每一节是一个助推,因此除了最后一行增加的音节之外, 还需要其它手段帮助控制诗中的情感。于是诗人选择了变体的“颂” 。正如一个词语有其内涵意义 与外延意义一样,一个好的作家应该知道何时使用词语的何种意义。“颂”作为一种体裁,其意义 范围中包含庄严与崇高,因此也显得稳重,深沉。
问题:第一节中云雀如何出现的?
明确:第一节,云雀来自于天堂或附近,倾 泻而出的声音穿透天际而来。云雀的声音作 为一种听觉“图形”开始从天堂的背景中渐
渐浮现出来,云雀的歌唱声虽然无形无边界,
却因为具有丰盛的乐音、激情和神秘色彩而
极具吸引力,符合“图形”的特征,然而此 时,其图形地位尚不明显。
问题:第二节中云雀有何特点?
明确:第二节,云雀从大地一跃而起,向上高飞,像一团火云一样, 在蓝天不停地边飞行边歌唱。读者的解读过程呈现空间画面感,大地 和深蓝色的天空作为背景,云雀这个体型略似麻雀的小鸟,快速从背 景中向上移动。云雀本身背部是花褐色和浅黄色,颜色并不鲜明,诗 人将其描述成火云,那红色的、热烈的色彩与深蓝色天际形成了强烈 的反差,突出其“图形”的焦点位置。读者眼中的云雀已然不是自然 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所创造出的虚拟的艺术形象。云雀娇小的体积、 运动的状态、背景上方的位置、鲜艳的色彩,完全符合认知格式塔中 对“图形”的描述。至此,读者的注意力已被云雀的“形”牢牢抓住。
问题:第三——六节中云雀形象有何有何变化?
明确:第三节,背景缩小为夕阳西下时所放出的“金色电闪的光明”和同样“明亮的云间” ,云雀 的“图形”地位仅仅依靠“浮游而又飞行” 的运动轨迹来凸显,在这个画面中,“背景”以绚丽 的色彩愈发引人注目,而云雀的前景化地位有所下降。
第四节,背景转化为“淡紫色的黄昏” ,云雀的“翱翔”逐渐与之“融合” ,随着云雀越飞越高,
渐渐消失在背景之中。此时,读者循着诗人描绘的路线,视野中已经渐渐观察不到云雀。
第五节,“背景”再一次转变为“清澈的晨曦” ,在清澈星辰银色光辉下,云雀的“明光”缩小到 若隐若现,只能依稀辨别。
第六节,云雀的物理形态已经完全退出画面,只留下歌声作为“图形”与整个大地与天空构成的“
背景”鸣唱,产生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问题:概括七节至结尾诗的内涵?
明确:从第7节到结尾,诗人又构建出 一个“真与美”的虚拟空间,从形美、 音美升华到精神美,并展开了现实空 间与虚拟空间的对比,诗人借此展开 了自己对一些重大命题,如“快乐、 死亡的冥思”。
问题:概括七节到十一节诗歌意象的特征?
明确:第7节到第11节,雪莱运用了一连串隐 喻和拟人来歌颂云雀,分别将其比作云间雨 滴、诗人、名门少女、金色萤火虫、玫瑰花, 同时塑造出相应的输入空间,读者在解读时 产生关于上述意象的联想。而读者基于对“ 甜蜜”、“香气”、“光”的体验,足以感 知到云雀的如梦般清灵的美好。
问题:概括12节到14节诗歌艺术手法?
明确:第12节到第14节,诗人将云雀的歌唱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 优美音乐进行对比,反衬云雀歌声的无与伦比。春日落下的雨声,对 爱情与美酒的赞颂,凯旋的歌声,婚礼的音乐,一切皆不足以与云雀 相比拟。自然界与人类活动所构成的现实空间有着种种缺陷:花草不 知感激,玫瑰花的香味过于浓郁,对爱情与美酒的称颂不够神圣,缺 少希望,婚礼的合唱空洞夸张。反之,云雀形成的虚拟空间弥补了上 述意象的一切缺点,因而超越了世间所有的音乐——神圣、甜美而充满 希望。自然界与人世间的音乐隐喻现实空间,而云雀的歌唱隐喻虚拟 空间。
问题:概括15节到17节诗歌的内容及深刻蕴含?
明确:从第15节到第17节,诗人开始以层层递进的询问来深思云雀之歌如此美妙 的原因。第一问:是什么自然山川、是什么爱构成了快乐的源泉,可见诗人认为 自然与爱是最美好的存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产生了交叉点。第二问:是否因 为对痛苦无感,苦闷的阴影不曾靠近。在虚拟空间中,没有痛苦、悲伤,没有遗 憾和毁灭,现实空间中一切苦都是不存在的。在两问的基础上,诗人推测无论清 醒沉睡,云雀对死亡定然有更深沉而真实的参悟。现实空间里人们对死亡通常充 满了恐惧,而虚拟空间中,死亡是真实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死亡又是一 种永恒,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才会拥有晶莹清澈的灵魂。这样的死亡观与他的 另一首诗“On Death”是一脉相承的,即灵魂不死,死亡亦是一种重生。
明确:第18节和第19节,诗人详细描述了现实空间中存在的种种痛苦:
人们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有贪婪的欲望;有憎恨、骄傲和恐惧; 有泪水与哭泣。然而诗人并没有否定现实空间,消极地逃避到虚拟空 间去,他认为正是由于这些痛苦的存在,才能体会到云雀快乐的欣喜。 可见,诗人认为痛苦与快乐是辩证存在的,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 而诗人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问题:概括第18节和第19节诗歌的现实意义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最后两节回应第8节对于“云雀
是诗人”的隐喻,诗人希望自己以思想 的明光唱出云雀般欢欣、饱含希望、超 凡脱俗的歌曲,以换取整个世界的倾听, 隐喻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起到教化世人、 美化世界的愿望,这与雪莱的诗学观是 不谋而合的
问题:概括第20节和第21节诗歌的隐喻意义?
总结全诗
雪莱在诗中再三表示自己比不上云雀,不知怎能接近它的欢乐。其 实,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 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 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云雀的快乐没有受到痛苦和消 沉的污染,它想天上的星星一样。但是对于雪莱来说,振翅高飞的同 时还有许多约束。但是,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 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在《致云雀》 中,雪莱表达了他对自由的赞 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① 音韵与形式之美
《致云雀》 一诗形式工整,每节均由四短一 长的五个诗行构成。而且每节的前四个短诗行都 由扬抑格三音步构成,而后面的一个长诗行则是 由抑扬格六音步构成。 这种创新性的音韵形式是 诗人在刻意模仿云雀那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 声,以期在诗的节奏和感官效果上达到一种融合
和对应。纵观全诗,每节诗行都采用了AABB的 尾韵韵式构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回旋往复 的音乐感。
美 二
具 体 品 味 语 言
之
② 修辞性语言的烘托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巧妙地运用修辞是增 强诗歌语言形象性和艺术性、 “丰富诗歌意义、增强诗 歌艺术张力的重要手段”。辜正坤先生曾说诗是用比喻 写成的,《致云雀》便是如此。 诗中比喻覆盖全篇,准 确地描述出云雀那欢快的歌声和不凡的精神,把云雀这 个被众多诗人反复赞叹过了的形象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推
出,使人眼前一亮。
开篇第一节即通过暗喻,突破了世人对云雀的一贯
认知,将云雀比作精灵,体现出其将云雀的精神置于形 体之上的隐含之意,突出了本诗的精神意义。
③ 诗意的升华
开篇第一句中,诗人便把云雀称作精灵,奠定了诗歌 明快的基调。曾说: “诗是最快乐最善良的心灵中最快乐最 完善的瞬间的记录。 ”云雀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自由的 象征、快乐的化身、力量的源泉,而读者也为其所感染, 燃起对自由的向往。 通观全诗,运用多种音韵和修辞手法 赞美云雀那昂扬向上、不畏艰辛、冲破束缚、自由翱翔的 形象,并同时向读者展示了美的色彩、美的声音和美的芬
芳等一系列美的事物。将云雀比作 “承担着历史使命的 诗人”,此时作品的意境得以拓展和深化,云雀成了诗人 的化身和代言人,云雀的歌就是自由的歌,成为了诗人理 想的自我形象以及理想的形象载体。
艺术手法
赏析诗歌技巧
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
达技巧来抒发情感
《致云雀》
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
火虫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
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
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
他把云雀比作诗人
点拨
:
①
在诗人的笔下
比喻、类比、设问
的手法
比作深闺中的少女
,
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
,
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
诗人运用
浪漫主义
的手法
,
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
远不可能超过云雀。
,
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
对云雀加以描
②
诗人运用
比作萤
力量。
象征
绘。
。
,
,
深入探究
1.在诗人眼中, 云雀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诗人为什么创作“云雀”这一形象?
诗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 而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 象化身。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都追求光明, 追求崇高, 向往理想的世界。诗人痛 苦地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却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心态去超越感伤。 虽然全诗的基
调明快, 但诗中也出现了让人读来感到沉重的词语, 如“寂寞、摧残、倦怠、哀思、憎恨、恐
惧”等。这些词语从多层面揭示着人间残酷的现实, 欢乐的云雀的形象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
的对比,震撼着人的灵魂。
雪莱之所以创作出云雀这一具有旺盛生命力、欢快而又充满不屈的战斗精神的诗歌意象,
其目的不仅是教导人们要保持乐观的精神去战胜痛苦与悲哀, 更是呼唤更多的读者像云雀一样,
冲破旧世界与旧思想的藩篱,最终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用“诗人”“ 少女”“萤火虫”“玫瑰”等一连串具象的比喻, 概括云雀的
欢唱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其如甘霖般的无私与普惠。
②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诗人解读出云雀鸣音甜美的原因在于其超越痛苦, 超越逆境, 永远坦荡泰然, 永
远充满爱意。对比人类因“瞻前顾后”和“事物自扰”而常陷苦恼, 诗人得出结论:
云雀的欢乐在于勇于追求自由与真理, 勇于“鄙弃尘土”, 反抗一切庸俗的、反动的 政治与社会观念,愿为真理奉献自我而具有超越生死、超越俗世的高尚之爱。
2.诗人是如何具体塑造云雀这一形象的?
在最后的4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将凡人和云雀,
也可以说是现实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 我们渴求虚 无之物, 被现实束缚, 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 因此在现 实中生活的我们永远为外物所累, 永不可能超过云雀, 在最后 一节中, 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和感叹, 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 熟知的一半的欢愉,也是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一半的自己。
3.诗歌的最后4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① 全诗风格清丽明快,而且具有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
② 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 自有一种催人前进的力量。所用比喻都具有个性, 不落俗套,将云雀的声音和身姿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③ 诗歌想象丰富, 将感性与理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构成一幅飘逸而深远的
画面。
④ 长短句的编排是全诗的重要特点, 每一小节都分为五行, 四短一长, 是雪 莱在创作时刻意模拟了云雀飞翔的形态与鸣唱的节奏。
⑤ 整首诗句式错落有致, 押韵和谐, 节奏舒缓而匀称, 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 界,体现了诗人的诗歌创作理念与美学追求。
4.《致云雀》这首诗富有浪漫主义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致云雀》这首极富浪漫主义思想的诗歌,借
助描述展翅高飞的云雀,唱着动听的歌曲飞上天际 的情景,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 抱负,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 追求。
主题归纳
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 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 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 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 ” 《致云雀》 正是这样 一首崇高的诗,诗中的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诗人。 那么,你认为云雀的代表意义有哪些
把握思想情感
观点2:云雀代表的是一种平等的制度。诗 人写这篇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 其中,诗人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 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
观点
1:
云雀代表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
样是渴望光明、正义、美好的
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一样
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
,
而云雀的
,
给人们
点拨:
浪漫主义着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 发,来表现客观现实,抒发作者对理想 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
言、瑰丽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 法来塑造形象。
比如《致云雀》一诗中,云雀是
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 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 想世界的情感。
浪 漫 主 义 手 法
知识
拓展
雪莱名言
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4.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
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西风颂(节选)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 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提问:诗的结束句“如果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 请作赏析。
明确:运用了象征手 法。这句话表面是说 冬天到来了,春天也 会很快来的。其实是 在说一切的难事都会
过去的,希望和成功
也就要来了。
相关阅读
云鸟曲
雪莱著 郭沫
若译
欢乐之灵乎! 汝非禽羽族, 远自天之郊, 倾泻汝胸膈, 涓涓如流泉, 毫不费思索。
高飞复高飞, 汝自地飞上; 宛如一火云, 振翮泛寥苍, 歌唱以翱翔, 翱翔复歌唱。
翮:( hé)鸟的翅膀
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 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 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 '《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
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
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
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雪莱说
:'
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
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
一把金钥匙。
课堂总结:
《致云雀》
作业:
请以“梦想”开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段文 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梦想在一片清幽的竹林里, 品青茗、赏竹韵,用 古琴奏一曲《高山流水》 ,学嵇康弹一支《广陵 散》而后听蝉鸣、莺唱;梦想乘一叶扁舟,于江南 水乡的小路旁,那里的女子吴侬软语、曼妙罗裳; 梦想化作月亮的清辉,投下几点斑驳,流入李白的酒 壶,大笔如椽,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梦想变作翱翔九 天的鲲鹏,与庄周一道于九霄之上,感知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Thank you for watching !